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我们给大家讲一个曹魏名臣,他曾经挫败过诸葛亮的首次北伐,他就是游楚。

要讲游楚,先要讲游楚的父亲游殷,你看这家起的名,也挺有意思的。插说一句,起名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大家习见的读音、字词,有时候会产生一些陌生化的效果。

比如说,我姓方,我要再有个儿子,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方向,从此之后我就有了方向,你们说,这多好玩儿。

殷,在郡里担任功曹,发现郡里有个叫做张既的少年有过人之处,游殷十分看重他,特意邀请他到家里吃饭,张既也同意了。

游殷回家让老婆赶紧收拾,准备饭好菜,等张既到了,游殷老婆噗嗤一乐,“这不过是个小朋友嘛,你是不是搞错了?”

游殷摇头道:“你看不出,这个张既乃是方伯之才。”

酒宴上,一老一少谈天说地,好不快活。快结束前,游殷对张既提了个要求,希望他以后能够照顾自己的儿子游楚。

开始的时候,张既一个劲儿谦虚,架不住游殷一个劲儿劝说,终于答应了。

这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有个叫做胡轸的司隶校尉,他与游殷有过节,找了个理由诬陷游殷,把他给害死了。

游殷死了一个月左右的时候,那胡轸便发了狂,说自己看见了游殷的魂魄,找自己来索命,不久便也死了。

当时人便说,这个游殷生有知人之明,死有鬼神之功。前者是说他在张既年少时看出他是个人才,后者是说他死后来索了胡轸的性命。

当然,这种鬼神之说,咱们不必多信。

再说那游楚,后来做了蒲阪县的县令。

曹操平定汉中的时候,汉兴郡的太守空缺,问张既有什么推荐。

张既那时候已经追随曹操有些年头,混得不错,他想起了当年游殷的嘱托,便在曹操面前推举了游楚,说他文武双全,曹操封其为汉兴太守,后来转至陇西有识之士。

再说那游楚,此时已经是个成年人,为人慷慨,从政时以推行恩德为主,不主杀戮,与百姓关系不错。

太和二年,诸葛亮出师首次北伐,吏民震动,天水、南安郡的郡守直接投降响应,陇西郡离两处很近,还没有投降,得想个办法。

游楚把老百姓们召集起来,开始做思想工作。

他说:“各位乡亲,我这个太守,对你们无恩无德,如今蜀兵将至,听说其他郡的官吏、百姓都已经投降,这可是升官发财的好机会。我作为一郡太守,有为国家把守城池的义务,死而无憾。如果你们要是想投降,可把我人头取下,送给蜀军。”

游楚素日对百姓不错,大家不愿这么做,纷纷答:“当于府君共进退,并无二心。”

游楚看气氛都到这儿了,又加上一句,“那我就给各位出个计策吧。如今,天水、南安郡都已经投降了,蜀军必然来取陇西。如果我们守住,国家救援又至,敌寇必退,到时人人都可得封赏。如果不幸救兵不至,敌寇进攻激烈,你们再把我这个太守交出去,也不算晚。”

大家纷纷应允,游楚带着众人加固城池,商议守城之事。

不久,南安郡太守带着蜀军来攻。游楚派长史出门摆好交战的阵势,自己则在城上大声喊:“楼下的蜀将听着,尔等如果能截断陇西的通路,使东边的救兵不至,一月之中,陇西城可不攻自破。而如果尔等不能,你们在这里也是耽误功夫。”说罢,让城外的长史击鼓进兵。

城外的蜀军有些不明就里,听游楚这么一说,先退却了。

十几天后,曹操的救兵果然到了,诸葛亮在正面战场交战不利,蜀军撤退,天水、南安郡的郡守都获了重刑,游楚守城有功被封为列侯,不少官员也因此获得封赏。

魏明帝曹叡对游楚十分欣赏,特意命他上朝觐见,宫中之人把游楚带进大殿。

那游楚生得短小,但天生一副大嗓门。他从当小吏开始,从来没见过皇帝,对皇家礼仪也不熟悉,宫中侍中传令让他朝见,喊道:“陇西太守前!”这时,按照宫中的规矩,他应该答一声“唯”,但他却大大咧咧地答了一声“诺”。

唯和诺,在古代汉语里,都是表示答应的意思,但微有区别。

唯,一般用于下级答应上级,或者晚辈答复长辈,诺,则可以用于上级同意下级,或者同级之间表示赞同。

上周我教儿子小狗《孟子》,里面提到一句“父召无诺”,就是说,父亲召唤你的时候,只能回答唯,不能用诺来回答。

在这里,游楚在这里等于是用错了字。

曹叡听到他的回应时,特意扭过头来看了他一眼,想到游楚一定没受过这方面的教育,是无心之失,曹叡笑笑,反而对他很是劝勉,问他将来有什么打算。

游楚表示,希望能留在京城宿卫,曹叡答应了,封其为驸马都尉。

驸马,这里指的可不是皇帝的女婿,而是皇帝出行时随行的马车,驸者,副也,皇帝主车的管理员叫奉车都尉。

到了后来,皇帝经常封自己家女婿为驸马都尉,驸马这才成为皇帝女婿的代名词。

当个驸马都尉,可比镇守边关好,游楚又不喜欢读书,爱好听曲、游戏,养了一帮歌妓陪着,吹拉弹唱,优游快活地过了数年,又曾担任过北地太守,去世时七十多岁。

到这里,我们把游楚的故事都讲完了,以下是小方叔叔的意见。

游楚的这段史料,是在《三国志·张既传》的注释小字,这段小注看得我十分开心

第一,我知道了原来当时和诸葛亮搞对抗的这人叫做游楚,他能够做到陇西太守,多亏他父亲当年慧眼识人,请张既帮忙。

第二,游楚也非浪得虚名,他守陇西,诸葛亮来进攻,周围人投降,他没把人召集起来说我们必须死守,而是试探性地说,你们把我人头送过去吧。等到吏民们表示愿意与他一起守城时,他才真正进入守城。这既是试探,也是战前的动员,把事情讲清楚,把意见统一了,再打不迟。

第三,蜀军来了,他上来就把形势给对方分析了一下。对方一听,自知一时强攻虽然可能成功,但一定代价巨大,你要不攻,援军就来了,一犹豫,错过了进攻的时机。

第四,唯诺、驸马,这两个古代汉语的知识点,之前我也略有了解,这回与诸位一起复习了下,十分开心。

第五,最后,起名字,用习见的音和词,有不同凡响的效果哦。我儿,方向,你在何方啊。

好啦,今天的故事先讲到这里,让我们下期再见。

往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