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我吃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要多。”
中国人爱吃盐,大家也都知道吃盐多了不好,但是为什么总是,一段时间不吃重口味,就难受呢?
其实盐也能让人上瘾!刺激大脑,分泌快乐的多巴胺,让人越来越想吃。
不过,稍微控制一下摄入量,或者换一换盐,都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好处。
一、盐换一换,或者少吃1g,健康益处都很明显
“盐要少吃”,这真是一句老生常谈的叮嘱。
近日发表在BMJ 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显示,中国人如果一年内可以实现少吃1克盐的小目标,那么到了2030年,预估可减少900万冠心病和卒中发作,减少400万例心血管死亡病例。
可见,少吃盐对于中国人的生命健康,意义重大。
其实此前,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在2021年欧洲心脏学会就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DECIDE-salt,研究发现,将普通盐换成食盐替代品,如低钠盐,每年或可防止大约40万人过早死亡,若全世界都将盐换成盐替代品,则可避免数百万人过早死亡。
二、4个迹象出现,该管管嘴了
盐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人体生活活动的必需品,也是多种疾病的“催化剂”。
当人体每日摄入的盐过量,积蓄大量的氯化钠,可增加体液容量,外周阻力等,使血压升高。钠的排出又与尿液中的钙有很大关系,食盐越多,丢失的钙也会越多,增加骨质疏松风险。盐还会伤害胃粘膜,引起炎症反应,长期过量食盐,无疑也会增加胃肠疾病的发生风险。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盐摄入过量?一般会有这些迹象:
尿意频繁:盐吃多了,负责排泄钠和钾的肾脏就会高速运作,从而维持身体钠钾平衡,人就会频繁有尿意,通过小便排出多余的钠。
头痛:钠摄入过多,会增加血管压力,可导致神经挤压,从而有头痛感。
嘴干:当食用过咸的食物后,人们总会觉得口干,这是因为体内盐和水的电解质平衡打破,身体想要恢复平衡,就需要更多的水分去弥补。
反应变慢:盐会让细胞脱水,当细胞在缺水的情况下,就会影响大脑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反应时间等。
水肿:盐吃多了可引起水肿,这是由于体内积存过多水分,且无法通过排尿方式排出,就会引起全身性的肿胀。
三、低钠盐有什么好?
钠元素维持身体一系列功能,所以除了不能多吃盐,也不能不吃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少盐”依旧是重要的核心内容。
根据开篇所介绍的北大研究建议,用低钠盐替代普通家用盐,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的发生风险。
什么是低钠盐?低钠盐与普通食盐相比,氯化钠含量降低了大约三分之一,通过添加氯化钾降低钠离子浓度,同时增加钾的摄入量,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但是低钠盐也不是适合所有人,对于高温作业者、重体力劳动者、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肾功能障碍者,这类人本身钠流失较多,若服用低钠盐,无疑会破坏钠钾平衡。
四、4种食物,当心含盐量爆表
其实盐要少吃,不仅仅是盐本身,有些“隐形盐”吃起来不会太咸,但钠含量却一点都不低。
1、休闲零食
饼干、蜜饯、果脯、牛肉干等零食,都会加入含钠的添加剂,看成分表就会发现,这些食物的钠含量一般都是4位数起。
2、各种调味料
平日做菜的酱油、蚝油、海鲜酱等,也是高盐大户,每100克的酱油,就相当于15—20克食盐,如果做菜时,又放盐,又放酱油,无疑是下了“双重盐”。
3、速食、快餐
泡面、自热锅、汉堡包等为了丰富味道,也会加入各种食品添加剂。有调查发现,一盒方便面就含有6.2克的盐,相当于人一天的摄入总量。
4、腌制食品
火腿、午餐肉、腊肠等加工肉类,由于其特殊工艺一般都会用到较多的盐,经常食用,也会增加钠的摄入。
控盐说白了就是控制“钠”的摄入,在购买食物的时候,要会看标签。
其实在食物的包装袋上都会注明营养成分,上面会标注有钠含量,每1000毫克的钠,就相当于2.5克盐了。有些标签是标注的每100g食品中的钠含量,有些是15g,或者30g的钠含量,注意辨别。
控制食盐,从而达到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这话一点都不夸张。有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人每日摄入的盐约10.5克,大大超过了膳食指南建议。因此,想要“养生”,第一步就要从学会控盐开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