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马的汉子、壮阔的斜阳、苍茫的草原就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一起感受老舍笔下的蒙汉情深。”肇庆市德庆县永丰镇中心小学的语文课上,陈红梅利用多媒体平台投影出草原风光,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声情并茂地带读课文《草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室内书声琅琅。
谈起学生,她如数家珍,眼带泪光;面对新教师,她传教帮带,虚心学习。陈红梅扎根山区25载,把爱播撒在乡村学校,坚守着“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的承诺,让一颗颗幼苗育成参天大树。
逆行回乡,圆教师梦
在永丰镇古蓬村长大的陈红梅,小时候每天都要骑自行车穿过蜿蜒山路上学。求学之路并不容易的她,从小就确立了志向——成为一名老师,以教育的力量帮助家乡发展。
初中时,陈玉梅遇见了良师,自己的理想也更加坚定。当时,语文老师在全班面前表扬她的作文《我的书桌》,她便暗自定下了目标:“以后我也要做老师,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1997年7月,陈红梅从广宁师范学校毕业,与同学们争先往大城市投简历的时候,她却选择逆行回到家乡德庆,回到教师梦萌芽的古蓬小学任教。
当时,古蓬小学六个年级只配了约10位老师,教室只有一台录音机和一块小黑板。村里唯一一个返乡教书的老师,她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语文老师不足,她请缨跨专业教学;教学设施不足,她精心备课,以干货满满的课堂吸引学生。
一位在广东工业大学毕业的同学曾问过她:“你读这么多书,就甘心在这里教吗?”她毫不犹豫回答:“我愿意!”她告诉记者,自己出生在乡村,就应该会乡村做贡献,为山区孩子撑起一片成长的天空。
课堂上,陈红梅总是充满激情。 南方+ 施亮 拍摄
心系教育,爱洒桃李
热爱是坚持最大的动力。
25年来,陈红梅一直扎根于农村学校教育事业中,教过的学生超过1250人。她家离学校近7公里,但她还是每天风雨无改,按时到校。
陈红梅的坚守,改变了很多山里孩子的命运。
刚在古蓬小学任教时,她在家访时发现学生小响的家庭条件困难,家里每顿只要青菜米饭。当时,小响正准备参加县级语文竞赛,陈红梅担心他备赛时营养跟不上,便悄悄自掏腰包买来鸡蛋和猪肉,帮他改善伙食。
小响也不负众望,取得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这也坚定了他通过学习改变家庭面貌的信念。通过努力,小响考上了心仪大学,如今在深圳创业打拼,让家庭过上了好日子。
“我因为陈老师的一句话爱上了学习,改变了命运。”曾康伦曾是陈红梅的学生,小时候他总爱泡在学校的阅览室看书,但每当下课时间,书架都会“自己摇摆”起来,把他吓得不轻。
陈红梅知道后,便向他解释:“这并不是什么恐怖的事,而是物理共振现象引起的。初中的时候你就会学到了,到时候一定要把这些知识学透,才能走出大山,外面的世界精彩着呢!”后来,曾康伦以全县物理第一名考上了华南农业大学。
2020年,由于疫情学生们不能回到学校上课。陈红梅作为“千师访万家”荔枝片区的家访组长,数次带着组员走访了几十个自然村,去到一百多名学生家中做好防疫与网课普及工作。无法用手机进行线上学习的学生,她就和其他老师一起,将必要的知识整理好送过去。
“我只是尽到一位教师的基本责任,做力所能及的事,谈不上有多伟大。”陈红梅笑道,学生们茁壮成长、实现自我,就是她最大的成就。
陈红梅认真准备每一节课。 南方+ 施亮 拍摄
薪火相传,共同进步
乐观、积极、有冲劲是新老教师对陈红梅的共同印象。近几年,她与青年教师孔令芬、何月平等结为师徒关系,她们都成为了学校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作为老教师,陈红梅教导新入职的老师如何化解学生矛盾,如何进行班级管理,给予他们合理建议,让他们快速成长;作为年级组长,她带领年级的老师开展教研工作。她主持的县级课题《让“红色基因”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传承》在她们的讨论中应运而生。
陈红梅既是师傅,也是徒弟。“我向新老师学习课件制作,吸收新的教学模式”,陈红梅从填鸭式教学更新至互动性教学。她不满足于自己的课堂研究,而是扎进本校老师的课堂,去往外校进行学习或者利用网络观摩名师课堂教学,提炼出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干一行,忠一行。”这是陈红梅给新老师的寄语:“要安心教书,才对得起这里的孩子。”这几年来,学校的新教师越来越多,她认为他们都有着对职业的向往与追求。“很荣幸能和这些新老师一起搭档、一起成长,我希望自己能一直教下去。”陈红梅说。
【南方+记者】施亮
【实习生】胡欣妍
【作者】 施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