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叠翠流金。山阳县高坝店镇双寨村也迎来了“秋蜜”收官时刻,村民们轻轻打开蜂箱,一片一片提出蜂巢,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双寨村变化很大,我们推行联农带农新机制,让每一户群众都能分享蜜蜂产业带来的红利。”双寨村党支部书记张水娥说。

双寨村通过多年积累的经验,已经成为蜜蜂养殖产业专业村。如今,脱贫户常年在外务工,家中还有自己名下的蜜蜂,年底回家就能分到五成红利。

2021年前,双寨村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白墙灰瓦依山而建,百花齐放、蝶飞蜂舞。养蜂,成了双寨人脱贫致富的共识。

为什么养蜂?憨厚勤劳的双寨人从蜜蜂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张水娥给出了答案:蜜蜂具有勤劳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求实精神和自律精神,我们村民爱上养蜂,就是要学习蜜蜂的勤劳精神,艰苦奋斗奔小康。

脱贫攻坚期间,双寨村因蜂脱贫,因蜂而富,成为全县生态养殖的一面旗帜。然而,2021年7月23日的一场水灾导致堤垮地毁路中断,箱漂蜂飞花凌落。好不容易培植的富民产业,在这次暴雨袭击下所剩无几。

面对天灾,双寨人没有倒下,在镇党委、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他们弘扬蜜蜂精神,树立信心,重建家园,一个美丽的“蜜蜂村”再次复原。

今年以来,山阳县委、县政府不断强化产业帮扶力度,持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大力实施小种植、小养殖、小田园、小加工、小商贸的“五小”经济,因地制宜规划产业,力促农村弱劳动力增收致富。

在双寨村党群服务中心南侧,刚修起的河堤岿然不动,河堤旁的一块草坪上,摆放着300多箱蜜蜂,蜂箱侧面标注着编号、产品名称、养殖户姓名和类型、技术指导人、联农带农类型等。整个草坪响起“嗡嗡”的蜂鸣声,小小的中华蜂振动着翅膀,一会儿钻进蜂箱,一会儿又从蜂箱爬出来飞向远方。

“村上注册了双寨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村集体养蜂300箱,为脱贫户、监测户代养178箱,村上聘请了3名技术员进行日常管理,带动脱贫户、监测户40余户。”张水娥指着周围的蜂箱说,“受去年水灾影响,群众的产业受到了重创,今年5月才重新起步,目前全村养蜂2500余箱,第一茬生产蜂蜜1万余斤。”

养蜂增收能致富,“甜蜜”生活有奔头。在双寨村,家家养蜜蜂、户户学技术蔚然成风,成就了一批“土专家”“蜂秀才”。像熊兴成、熊家智等养蜂能人,纷纷走出家门,当起技术员挣着高薪。

双寨村3组村民熊家智今年55岁,他已经有七八年养蜂经验。前些年,熊家智在外地当技术员,月薪4000元,今年由于身体原因出不了门,就在家里为乡亲代理养蜂。

“熊家仁、张远龙、陈双梅3户脱贫户在外务工,我为他们代理养蜂30箱,村集体每箱补助200元,政府每箱奖励200元。”熊家智说,“脱贫户不用出一分钱,代养所产的蜂蜜利润,我与脱贫户各分一半。脱贫户始终保持10箱蜂的底数,每年分出的蜂归我所有。”

熊家智介绍,正常情况下,每箱蜂可产蜜6.5公斤以上,每公斤按100元计算,一箱蜂年收入650元。农户销售不了的蜂蜜,村集体经济按35元兜底价收购,只要农户养10箱蜂,一年额外增收四五千元不成问题。

张水娥说,目前村集体经济积累21.7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1万元。

“双寨村是高坝店镇的蜜蜂养殖专业村,通过村集体示范带动、能人大户代理养殖等帮扶途径,把全村农户镶嵌在蜜蜂产业链上,从而实现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的目的。”山阳县高坝店镇党委书记董善平满怀信心地说。

(张宏)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