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9月14日讯 今年来,潍坊市峡山区郑公街道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不”的基础性工程,依托“郑玄文化”“獬豸文化”资源,深挖廉洁基因,紧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持续夯实清正廉洁思想根基,下大力气抓好廉洁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有效传递反腐倡廉正能量,积极弘扬崇廉拒腐良好风尚,全面推动街道廉政文化建设。

郑玄文化”学廉洁

汉代经学大师郑玄对“廉”有深刻的解析。何为“廉”,郑玄说:“侧边曰廉。”又说:“廉,廉隅也。”可知廉的本义指堂屋的侧边,后来引申为清廉、方正、刚直等义,才有了《晏子春秋》里的“廉者,政之本也”的说法。

《周礼》中记载有“六廉”思想,指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郑玄在注释时特别强调,小宰要根据这“六事”评断官吏,同时又“以廉为本”。即为官者既需具备能力,又要廉洁,且廉是首要的。简言之,主政为官,“廉”字当头。

郑玄十八岁为乡间小吏,“隐恤孤苦,闾里安之”,可见其廉正,后能够脱一身于汉末奸雄竞起之污浊乱世,独全其道,更可证其高洁。

“獬豸文化”悟廉洁

“獬豸文化”是郑公街道的独特文化现象。在峡山区市民活动中心广场,就有一座出土于郑公街道前凉台村孙琮墓的东汉铜獬豸放大雕塑。

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异兽,它能发现坏人,用角顶倒,然后吃下肚子。辨曲直、勇猛、公正,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我国的法院门口经常会端坐着一尊石像,它不是狮子或老虎,而是东方“独角神兽”獬豸(廌)。法律的法字繁体,灋,右上部就是一个“廌”。

人杰地灵、物华天宝,郑玄文化、獬豸文化源远流长,郑公街道传承千年“法”“廉”基因,为广大干部群众知郑玄、悉獬豸、懂敬畏、守法度,提供强有力的精神保障。

从严执纪促廉洁

街道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通知》,聚焦“严真细实快”要求,全面加强作风建设。街道党政办公室联合纪工委及督查室,针对作风建设情况进行专项督查,下发通报11期,重拳整治作风顽疾、提升作风治理效能。街道每季度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专题听取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汇报。专题召开街道党风廉政建设大会,同各村党支部书记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42份,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街道纪工委、监察室“严”字当头,严格监督执纪问责,持续加大案件查办工作力度,严肃查处村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2022年上半年,涉及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共处理村干部4人次。下步将继续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党员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对于违纪违法的干部,毫不手软坚决予以查处和追责问责。

文化宣教推廉洁

开办郑玄儒家讲堂,邀请孔子尼山学院义工、郑玄国学馆馆长王启新老师到各社区、村、学校进行宣讲,在宣讲的过程中,将儒家•郑玄文化、廉洁文化相结合,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谋私利、清白做人的廉洁文化。目前已宣讲50余场次,参加人员1800余人次,在街道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有力的推动了郑玄文化和廉洁文化在郑公街道的传承和发扬。

街道茂腔艺术创作团队,结合乡风民俗,以廉洁为主题创作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借助7月份“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一周2次到农村一线进行演出,演员们深厚的演唱功底、贴近生活的内容,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了一场廉洁文化盛宴。同时借助“一村一电影”,精选《焦裕禄》、《廉政风云》等廉洁主题电影到村播放,在农村一线营造了浓厚的廉洁氛围,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以案警示学廉洁

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警示忏悔录3次,认真领会学习市区反面典型通报,通过身边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受警醒、知敬畏,以人为镜恪守底线,以案为鉴警钟长鸣。引导党员干部强化理想信念,增强法纪敬畏,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增强了拒腐防变能力,营造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打造郑公家风书院,悬挂郑氏家风故事版面12幅,讲述好、传承好、弘扬好清廉家风文化。借助市纪委驻刘家沟村书记的大好时机,推动打造郑公街道刘家沟村廉政教育基地,绘制峡山群英谱,讲述革命先辈们的清廉故事,建成后面向广大社会群众开放,尤其是引导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培养廉洁意识,基地廉洁文化的自律、教化、育人功能持续展现,增强营造浓厚的廉洁氛围。(通讯员 谢美龙 赵佰京 李杨)

王玉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