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情况实在是太反常了,往年6-9月是长江汛期,尤其是在7-8月是长江主汛期,整个长江流域都要面临防汛压力,可今年防汛变成了抗旱,长江水位也逐渐下降。

正常情况下,长江汉口水位此时应该在21米左右,可今年水位低到接近14米,长期低水位下,对长江流域的生态影响非常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鄱阳湖为例,正常情况下,此时的鄱阳湖湖区面积会扩大,湖泊犹如“海洋”,等到了10月份之后,才会慢慢进入枯水期。可今年鄱阳湖已经提前进入枯水期,主汛期期间降雨稀少,高温日数多,持续蒸发之下导致了水位下降,原本应该是湖区的地方已经成为了草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鄱阳湖湖底并不平整,水位在褪去的过程中,保留了一些小水坑,来不及撤离到主湖区的鱼儿们被困小水坑之内,然后被水鸟捕食或者是因为水温上升,水位下降而死亡。

长江也是如此,长江水位下降之后,在沿江区域形成许多小水坑、滩涂,一些生命力强的鱼儿们正在苦苦挣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钓鱼爱好者来说,枯水期钓鱼有明显的优势,因为水位下降导致了鱼群集中,鱼儿密度大,钓鱼效果更好,所以许多钓鱼爱好者们来到了长江沿岸钓鱼。

休闲钓鱼并不违法,只要不是在禁钓范围,不是在禁钓时间内钓鱼都可以,但是钓鱼还要遵循相应的规则,其中一项规则就是:一人一杆。而今年武汉相关部门在长江沿岸巡查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一人多竿多钩垂钓的违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还存在着长江鱼群滞留在小水坑之内,小水坑水并不深,当地多名居民或游客涉水捕鱼,对长江禁渔造成负面影响。

当地相关部门表示:“枯水期是长江鱼类最脆弱的时候,禁渔特护期不能趁鱼之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枯水期提前,对生态的影响

枯水期提前,对生态的影响

枯水期提前,对于生活在长江的生物来说并非好事。

首先是老鼠,在长江流域生活着许多种类的老鼠,其中就包括东方田鼠。和其他老鼠一样,它的繁殖能力也非常强,但它们喜欢土质松软,地势低洼,草本植物茂盛的湖滩地区,洞庭湖就是它的家园之一。

东方田鼠的繁殖能力非常强,但是在丰水期时,一夜上涨的湖水会淹死许多老鼠,还会淹没它们的大片家园,幸存的老鼠又面临蛇,猛禽,猛兽等天敌的攻击,老鼠种群难以泛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今年汛期反枯,不仅没有淹死它们,还导致它们的家园进一步扩大。虽然东方田鼠有许多天敌,但是天敌繁殖能力普遍不如它们,得益于强盛的繁殖能力,它们的种群数量将会在短时间内暴涨。

暴涨的田鼠危害将会在下一年汛期体现出来。如果下一年汛期水位上涨速度非常快,那么绝大多数的田鼠将会来不及撤离而被淹死,那么老鼠将不会成灾。

但如果下年汛期水位上涨速度慢,老鼠没有被淹死,反而有充足的时间朝着河堤跑,那么随着水位的上涨,越来越多的老鼠家园被淹没,这群逃出来的老鼠将会被长江水驱赶着跑到河堤,甚至是越过河堤,闯入到人类居民区以及农田。往年的洞庭湖鼠患就是这样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江枯水期提前对水鸟影响也非常大。长江流域是许多越冬候鸟的栖息地,尤其是鄱阳湖,被称为“候鸟天堂”。

往年鄱阳湖水位会慢慢下降,在此过程中,冬候鸟会在浅滩捕捉鱼虾螺蚌,以及吃鲜嫩可口的植物根茎,嫩芽等。水位慢慢下降过程中,不断露出新的浅水区和滩涂,越冬候鸟就靠着这样的方式捕捉到足够的食物。

但是今年枯水期提前,水位已经提前下降,留给越冬候鸟的生存空间已经不多了,难以支撑大量的越冬候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越冬候鸟中的“豆雁”,它们是鄱阳湖越冬候鸟中的主力军,同时它们又以植物嫩芽,嫩叶,小灌木等为食,往年它们飞到鄱阳湖后,水位退去之后,水草依次萌发,等到豆雁飞来之后刚好满足它们的食物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今年鄱阳湖水位下降,原本的湖区变成草原,虽然看起来生机勃勃,但是等到豆雁飞过来后,植物已经长老了,不能吃了,越冬候鸟的食物也会进一步受影响。

至于长江流域的鱼儿们,受到的影响更大,水位下降导致了它们一部分被困小水坑之中,随着水位的进一步下降,还将会有更多的鱼儿死亡。

除此之外,随着水位的进一步下降,鱼群将会变得更加集中,此时“趁鱼之危”偷偷捕捞鱼儿,下网捕鱼等行为,也将会严重危害鱼儿的生存,给长江十年禁渔带来较大的压力。

不过干旱对长江生态的影响是一时的,自然的恢复能力较强,单一年份的干旱不会影响长江十年禁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