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电话的从前,奔跑只因思念

别打扰树影的聊天,给他们多些时间

从犹豫到相恋,先别让人发现

——《小尖尖》薛之谦、韩红

爱情该是什么模样呢?

是薛之谦唱的《安河桥》,还是荷西送给三毛完整的骆驼头骨,亦或是杨绛和钱钟书之间初见乍欢,相看两不厌?

平凡人生,每一个来过生命里的人都是星辰,见证了每一份爱和被爱,因而每一颗星星璀璨非凡。

一情一物,一物一景,用心去聆听他们背后的故事,今天借桑皮纸一起见证老一辈爱和被爱的故事吧。

心怀热爱,便可抵岁月漫长

(以下为采访过程中,和田桑皮纸第十代传承人托合提巴克·吐尔地的遗孀,海如丽罕·艾合麦的自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忘桑梓队”与新疆和田墨玉县融媒体一起合作完成的微电影《一纸华夏》

我嫁进这个家五十余年,具体哪一年记不大清了。当年,家里人说他人善良,年龄虽比我大些但好在可以顾家,而且世代做桑皮纸的生意,是一个好的归宿。

于是,我天真地跟外婆说:“那我住一天,第二天就回来。”就这样,一住便是五十余年。

刚嫁进这个家时,老伴一家在制做桑皮纸,这条街巷的家家户户门口可以看到晾晒成长排的桑皮纸,夕阳下那风景可美了。

这纸我只看外婆做过,便觉得过程太过繁琐就问他:“可以不做桑皮纸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库尔班江·赛买提摄

他坚定地回答道:“爷爷那一辈也是做桑皮纸到我这一代的,世代传承的手艺不能到我这里给失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玛努尔 摄

你陪我步入蝉夏,越过城市喧嚣

歌声还在游走,你榴花般的温柔

——《纸短情长》

桑皮纸这门手艺,是老伴教我的。最开始,我先学的剥桑树皮。看到老伴在锤桑树皮,我有模有样地学着锤了几下,他当时夸我道:“锤得不错!你多锤几遍练一练。”

之后,在水槽浇纸时,他说:“来,试试这个。”我试着浇了四五张纸,浇得也算有模有样。渐渐地,桑皮纸的每一道工序,他都耐心地一一教我,直到生命的结束。

每次他去公社忙活或者外出时,我在家便晾晒浇好的桑皮纸等他回家,他回家看到家门口晾晒好的桑皮纸说:“会养家了,纸浇得非常漂亮,谢谢你。”

▲点击即可了解千年桑皮纸和托乎提老人的故事。

后来,他去和田市做生意时,也会带上我。

我们背着桑皮纸,徒步从普恰克其乡走到墨玉县镇,再徒步到和田站给那些二道贩子卖,晚上回家盘算赚到的钱时,看到卖出去不少纸张,利润可观,我心里暗想:“这是门好手艺,一定要用心去做。”

我口袋只剩玫瑰一片,

此行又山高路远,

问私奔多少年,

能舍弃这世界

——《小尖尖》薛之谦、韩红

嫁给他之后,我十年未孕。他心里想过分开但从未言语表面,当我主动提出分开时,他笑着安慰我:“你都学会桑皮纸了,怎么可以分开呢?我们还是跟以前一样一起做桑皮纸好了。孩子的事情顺其自然吧!万一以后怀上了呢。”

幸运的是,那一年我就怀上老大(儿子),他七岁时我又怀上二胎生了个女儿,一双儿女也算凑了个“好”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会儿,公公婆婆做好纸放到毛驴背上,让老伴的哥哥去库车(新疆阿克苏地区)卖,再从阿克苏那边进其他的货拿到我们这边来卖,久而久之,他哥就成了售货员。

老伴的哥哥在忙公社外的时间,就制作桑皮纸并整理好,到了周六周天便拿到库车去买。

得益于桑皮纸,他哥便在政府的供销社当了售货员(当年每个地方有政府统一管理的买卖商店),发家致富,是因桑皮纸受益最大的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我和老伴俩人从公婆家独立门户。我们俩人自己做纸拿到和田市去卖,卖给那些做小花帽的商家(从前花帽的原材料之一为桑皮纸)、二道贩子们……

那时,我们自己做桑皮纸的同时,还呼吁周围的邻居一起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做桑皮纸的工具被公社借走,老伴便去夏合里克村(Xahlik Kanti)花五十元买回来70个浇纸模具,生产小队的工作人员看到后还鼓励我们,说这是门好手艺,便组织大家去剥桑树皮,会做桑皮纸的门户努力去传承这门手艺。

就这样,这门手艺在政府和大家的努力下,传承到了现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玛努尔摄

渐渐地,邻居们觉得做桑皮纸利润不高,便放弃不干了。老伴曾努力劝说过他们,尝试着教给年轻人,但是大家都不愿意干啊!

唯独他一个人坚持着,干完农活回来,我便帮忙一起制纸,虽然赚不了大钱,但是他心里高兴!桑皮纸这门手艺啊,他可宝贝着咧!

2002年,老伴被邀请去美国(具体为美国的威斯康星州参加第36届史密索民俗生活艺术节)展示他的宝贝。

他平时多是在墨玉县城做生意,去市里的次数屈指可数,那一年他85岁,是他第一次离开和田出远门,第一次坐飞机。

儿子到北京给他父亲送行时,看着父亲过安检,看呀看呀,直到看不父亲的身影时才意识到:父亲这是去美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田机场

我很少出过远门,最远的距离,无非就是去和田市。但这几年,得益于桑皮纸,我跟着老伴参加了两三次的会展;我跟着儿子5次去乌鲁木齐参加会展;我还被邀请到吐鲁番去展示这门手艺,给他们讲解桑树皮怎么剥、怎么锤、如何浇纸……

后来老伴从美国回来了,他说,带过去的桑皮纸都被买光。临走时,那些外国人把钱塞在他的布腰带上,还说那些钱跟我们用的人民币长得不一样哩,叫什么(美元)……

2006年,新疆桑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伴被入选为和田桑皮纸技艺第十代传承人。

得益于桑皮纸,过去的院落被修缮和扩充,成为展示、制作、交易、参观、住宿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景点,每次有人来参观他可高兴了,最喜欢将这门手艺展示给来参观的人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院参观展厅的一角、展厅中的一些木制手工艺品和桑皮纸制作的纸雕/伊玛努尔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于制作桑皮纸的后院/伊玛努尔摄

2014年,老伴走了,永远地离开了。他生前最担心这门手艺的传承,一直跟我和家里的孩子们叮嘱一定要传承下去。以前习惯了和他一起忙活这些,剥桑皮时扯扯村里的八卦,聊聊家常。

现在啊,一起剥桑树皮的人不在了,陪我唠嗑聊家常的那个人啊,也走了。他这一走,便是整整八年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库尔班江·赛买提摄

纸短情长啊,

诉不完当时年少,

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啊

——《纸短情长》

老奶奶剥着桑树皮说着说着,眼角湿润了,笑着笑着哭了。

老一辈的爱情,父母说媒,男女双方几乎不曾谋面便订婚成家,最贵的彩礼顶多是姑娘家制作衣裳的2米普通布匹。

在那个民风淳朴的年代,他们以纸定情,同甘共苦,一起走过风风雨雨。

而桑皮纸,亦见证了时代从动荡到统一、从战乱到和平,更是见证了他们二人从结婚证明到死亡证明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3月,阳光下老奶奶孤寂的身影:戴着手套用小刀独自默默地剥一条条桑皮纸/伊玛努尔摄

红着脸开始的故事是在那个蝉鸣不止的盛夏,最终老爷爷带着他满怀的热爱成为了满天繁星的一颗,然而故事未完,桑皮纸也同样予以那些世代守护他们的手艺人真挚的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创造性地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性工程,生产性保护桑皮纸;和田当地为了保护和传承这项古老的技艺,对主干道的商户门面和农家墙面进行改造,打造了全长2公里的“桑皮纸一条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田桑皮纸也曾多次在新疆及内地其他省份的艺术、文化、历史领域开展了展览,获得了众多艺术家们的喜爱;

2021年10月,我和来自皖、沪、闽、浙四地的7位汉族小伙伴组队,以新疆和田-安徽桑皮纸为例为选题参加商赛,致力让桑皮纸重焕生机得以更好地继承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动于老爷爷、老奶奶的爱情,2022年3月底,我与来自鲁、晋、沪、浙、皖五地的另外5位汉族小伙伴组建“不忘桑梓”队,承蒙墨玉县融媒体党支部书记陈海成前辈的关照,与墨玉县融媒体一起合作完成了微电影《一纸华夏》,获得了第十六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上海分赛区微电影组二等奖。

谨以此文,纪念为近一年来对桑皮纸的继承和发展付出努力和艰辛的——“桑+”文创项目团队以及“不忘桑梓”团队的所有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田墨玉桑皮纸手绘书签/来源网络

千年的手艺见证了百年的平凡爱情,万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一边失去着,一边又收获着,让我不禁感叹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又有多少爱情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又有多少手艺能在历史的长河生生不息,传承至今?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个东西:一个是价值感,一个是归属感。

价值感来自肯定,归属感来自被爱,有多少人不受世俗的挑唆坚持心中所爱?又有多少爱情能站在骨感现实的对立面,给予彼此温暖的港湾?

这则爱与被爱的故事,则让我能够笃定地相信我们存在的理由:生命无价,把握当下,放手去爱吧!

本文由“我从新疆来”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