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综述

小龙虾是一道大家都非常喜欢的美食,特别是炎热的夏天,路边的麻辣小龙虾配上一扎冰啤酒,实在是让人无法拒绝。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道菜的,比如在我们的邻国日本,小龙虾不仅不是什么美食,而且还让人非常讨厌。

日本人的眼中,它就是一种入侵的生物,会对本地的生态系统带来很大的破坏性影响,甚至日本的国会还专门就这种生物制定了法令,要求禁止小龙虾的售卖,也不能随便在本国的水域当中进行放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龙虾

小龙虾

那么为什么同样的生物在中国和日本会有这么大的待遇差异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对小龙虾的来源做一个大概的介绍。

小龙虾这个名字是我们叫的,它真正的名字其实是克氏原螯虾,起先在亚洲是没有这种物种的,它的产地其实是在美洲,只是到了近代才随着世界贸易的链条进入到了亚洲地区。

最先引进的国家就是日本,不过他们当时可不是把这种生物当作美食,而是一种饲料,那之后才又经过中日往来进入了中国,但是没想到这一次却出现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显示,小龙虾竟然出人意料地适应中国的生态环境,繁殖能力大增,一只小龙虾每年平均的产卵数量在三百多以上,而且从出生到孵化只用不到一个月时间,这样的速率决定了它最后一定会遍布所进入的水域当中。

事实上不只是中国,日本本地也经历了被小龙虾占领的事件,除了极少数的小岛之外,几乎所有的水域中都有这种生物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地的生态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破坏,比如在一些河道的堤坝上面,小龙虾会大量地筑巢,就像白蚁啃噬木头柱子一样,给堤坝的整体结构造成了影响,让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因为需要栖息空间和营养物质,农田也成为了小龙虾的目标,给农业生产也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目前中国的情况来说,小龙虾其实已经算不上什么入侵物种了,因为它正式成为了一道特色美食,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全国各地都有它的踪迹,烹饪的方法也是非常多样,口味十分丰富。

每年的消费量非常大,甚至自然繁殖的规模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连人工养殖也开始发展起来,每年的产量都是一百多万吨,2020年的产量甚至突破了200万吨,说到这里你可能要问,那为什么日本人不喜欢小龙虾呢?难道他们没有发现这种美味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物种入侵

物种入侵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我们都知道日本曾经发生过核泄漏,很多水域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除了经过检测的水产品,一般的都是不敢吃的。

而且小龙虾在日本基本上还是野生的多,这样的情况受到污染的概率就更高了,所以他们会觉得小龙虾非常不干净,安全性没有保障。

而我们自己在国内吃的小龙虾基本上都是养殖的,不会出现有寄生虫的问题,各方面也更加安全,退一步说,日本本身就是一个海产大国,水产品种类非常丰富,能够替代小龙虾的选项非常多,自然也就不会对这一样有什么特别的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了解小龙虾的时候,应该区分养殖和野生两种类型,因为不管是在食用还是对环境的影响方面,它们的差别都是很大的。

比如野生的小龙虾不仅不能吃,而且对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大,除了生态层面的,这些小龙虾也会对水利工程构成很大的威胁。

上世纪末在长江流域出现的洪灾,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小龙虾在堤坝上筑巢,导致堤坝的承载力被削弱,最后无法抵挡汹涌的洪水冲击,从此以后,大河的堤坝工程都会把小龙虾作为一项重要的考察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云南地区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小龙虾事件,本地人特色的梯田是一个重要的农业生产空间,但是小龙虾的到来给梯田的结构也造成了很大破坏,它们会在各个方位上打孔钻洞,把整个梯田的地基都给毁掉了。

在此之前的2006年,云南的一些村民因为不知道小龙虾的危害,所以花了钱从外国人手里买了小龙虾,还专门放在了水池里面饲养,但是没想到小龙虾越变越多,从一个小小的水池蔓延到了几乎整个云南的水域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它的泛滥,水域当中的鱼虾失去了自己的栖息空间和营养资源,相当一部分还进入了农田,吃掉了农民的庄稼,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

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小龙虾可以吃,所以只能尽量控制它的生长,本地政府想了很多办法,但是最后也没能彻底把这个物种从云南的生态当中赶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结语

本质上,日本的禁令也是为了本地生态平衡的考虑,毕竟小龙虾的繁殖能力确实是太可怕了,类似这样的物种入侵如果不重视,一旦发展到失控的程度,力挽狂澜的几率是非常小的。

这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了反复的验证,相关部门必须要引起重视,严肃对待物种入侵的问题,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能够不受到影响,别看小龙虾可以被吃掉,如果遇上一种大家不爱吃的,可能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