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资料

患者女,57岁,因吞咽不适,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上段黏膜下细长肿物。肿瘤似从食管口延伸至食管上段,表面光滑,呈淡黄色,大小为1.0 × 4.5 cm(图A)。

超声内镜检查:高回声团块突入食管腔,起源不明(图B)。

CT平扫示:颈段食管边界清楚,低密度占位(白色箭头,CT值 79.9 HU)(图C、D)。

全血检查、肝、肾、凝血功能和肿瘤标志物均在参考值范围内。

经患者同意行内镜下切除。胃镜下成功切除肿瘤,切除标本大小1.2 × 5.0cm(图E)。

图A~E

问:食管肿块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答案揭晓:下咽部错构瘤

内镜切除过程中,发现食管肿物为起源于右侧会厌的长蒂息肉样肿物,它脱出至食管上段,酷似食管黏膜下肿瘤(图F)。通过息肉切除术从蒂底部成功切除肿瘤。

组织病理检查发现黏膜下层肿瘤由成熟脂肪组织、唾液腺、平滑肌和增生的血管组成,诊断为下咽部错构瘤(Hypopharyngeal Hamartoma)(图G)。患者在12个月随访期间保持无症状。

图F、G

错构瘤又称血管平滑肌脂瘤,属良性肿瘤,其发病原因不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且生长速度缓慢。错构瘤好发于肾脏,亦可见于肝脏、结肠、肺、乳腺、脾脏等,但发生在食管的较为罕见。

增强CT及EUS检查可作为食管错构瘤首选检查方法,但病变的最终确诊仍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虽然错构瘤并非真性肿瘤,但可能有癌变潜能,一经发现应及时手术摘除治疗。

参考文献:

1. Zhu Z, Chen L, Yin J. A Rare Esophageal Mass[J]. Gastroenterology, 2022.

2. 李航, 孔祥磊, 江丽娟, 等. 食管错构瘤的影像学特征 [J]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14 (2): 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