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做买房的决定,很难说清楚正确与否。

一方面,部分悲观情绪较重的购房者,持续看低楼市走势,迟迟做不了抄底的决定。

另一方面,也有购房者认为目前已经是“贷款易、利率低”的最好时机。

不可否认的是,楼市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转变,已成事实。

楼叔想和大家聊聊最近踩盘的一些感悟,不推荐任何项目,每一句都是发自真心。

先说说最近吧,楼叔奔跑于各个项目,最大的感触就是售楼部门口蹲守的小蜜蜂少了好多,好些加了微信的置业顾问,到了项目发现不是被裁员就是转行了。对比往年,各个售楼部里像景区般人挤人的现象,已不再上演。

不过,本身自带热度的项目,加上产品力够能打,卖的自然也不差。而冷门地段,亮点同质化的楼盘,冷也正常。

这背后,是购房者买房意愿的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叔和粉丝沟通的时发现,大多数的人都在观望,大家不是纠结于我该买哪里,而是同样的地段,我该选哪里。

楼叔想说,买房,其实就是取舍的过程。哪怕真的有十全十美的房子,也没有那么多买得起的购房者。想要地段好,还想要学校也不错,开发商得够硬,社区也要足够大,绿化和楼层哪样都不能少……如果每样都好,基本也都体现在价格上了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句话说的多了就像万金油一样。还是有粉丝会继续问,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房子?对于年轻人而言,能满足你至少5-10年的需求,并且在预算之内,那它就是最好的房子。买房之前,多问问自己当下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李嘉诚说的地段为王到现在都非常适用。针对短期内预算有限的购房者,楼叔想说一定要买好地段的小面积,而不是远郊的大平层。你的第一套房子绝对不是你的最后一套房子,所以第一套房最核心的是地段+能涨。能涨和“房住不炒”的理念并不向左,而是保证未来资产裂变和置换的价值

买涨不买跌,是楼市普遍存在的心态。而焦虑情绪一直存在,涨,害怕继续涨;跌,害怕没抄到底。

行情火的时候,看到别人资产翻倍,打工人的心态绷不住了。十几年的工资抵不上人家一年涨幅,慌忙入市,然后高位站岗。好在宝鸡的房价没有一线城市浮动那么疯狂,即便高位站岗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购房者优柔果断、犹豫不决,这是也是人性最大的弱点。真正想要买房赚钱,有认知还不行,关键还是在行动。楼叔去某高端改善项目踩盘时和销售经理聊天得知,购买他们项目的人,基本都是最早一批在高新买房的人,多为左岸新城、美墅、水木清华等目前高新区老小区的业主。可以看出享受过地产红利的人都有着相同的共性,过去那些年买房赚翻的不是因为人家在投资决策上多懂逻辑,就是买的早,下手快。

普通人如果都知道底在哪里,哪里会有什么韭菜?房价上涨前也不会跟任何人打招呼,认定价值后,一定要克服贪婪的欲望,短期下跌就是最好的入手时机。

月初的时候,楼叔曾经汇总过一份购房优惠政策。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可以说各大开发商都纷纷拿出“狠货”来吸引购房者,卷到不能再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从宝鸡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相关数据来看,截止9月24日,金台区成交面积为10755.75㎡;陈仓区成交总面积为22797.78㎡;渭滨区成交总面积为60259.32㎡,目前累积成交面积不足10万㎡。“金九”成色严重不足,并未如约而至。

当然,数据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一定是真相的全部。

就算大部分人都在唱衰楼市,它本身的“刚需”属性依然还在,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价值的标准之一,仍然是能不能买得起房子。如果你想反驳我,请先试试你的观点能不能反驳你的丈母娘,你的朋友,甚至是你的父母。

国家调控楼市的出发点并非为了降低房价,而是为了稳定房地产大局。“房价大跌”摧毁力巨大,利益各方均承受不起。

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房价回归合理是大势所趋。我们也要有正式问题的勇气——房价大跌的几率几乎为0。一味地眼巴巴渴望房价大跌,然后抄底轻松上车,只是大多数人内心的妄想。房地产和中国经济是共命运、同呼吸,过去是,未来依然是。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感谢每一位粉丝对楼叔的信赖。

归根结底,楼叔希望每个人在宝鸡这座城市都能有一个自己的家。

以上为正文,宝鸡新楼市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