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河从夏县师冯村一路向西,进入盐湖区陶村地界的第一站便是翟曹村。

翟曹之名,据说原为“泽槽”,泽为“泽水”之意。因青龙河从村南穿流而过,村东又有露沟、东邦沟、毛家沟、等四条沟,每逢雨季,村南低洼水多,泽水成槽,村民择槽而居。后因常常遭受水灾,村民以为“泽曹”这个村民不吉利,就取其谐音叫“翟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翟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刘麦胜主持召开水系调研座谈会,老支部书记尉应伍、尉景义,网络员尉志永等参加,陶村镇水管站站长徐银虎、包村干部孙胜武受邀参加。

翟曹村既无翟姓,亦无曹姓,多是尉、刘两姓。

村中历史上“翟曹”村原为南村北堡两体,有村民还记得原来遗存有堡子的城墙,宽10米,高10米。村南居住的村民以尉姓为主,村北则以刘姓为主。尉姓祖籍太原,传说公元1662年左右,有刘姓和尉姓二人由南往北运送粮草银两,行至此地,闻知康熙入关,明朝覆没,二人商量不再北上,决定将银两就地处理,创建了今存不全的翟曹村的洞泽堡,文武二将其中一位刘姓,在洞内西边留有塑像,塑像曾在文革中被毁,现不复存在。

尉应伍老人回忆说,他小时候村里有座关庙,庙大殿东边有块碑,上载:“泽水成槽,故称泽槽。其村人稠地窄,其贸易者十有八九也。”后面还有碑文,他只记得这句。

因所处低洼滩地,历史上的翟曹村经常发大水,地里全是芦苇,村民说,青龙河河滩地比张良滩盐碱严重,六十年代之前这一带都不能耕种。有称:东滩坏(盐碱),西滩卖(卖给裴郭),南滩长的苦苣菜,坡上坟茔盖(那个时候一个坟茔都是一二亩大)。这也是碑文中所说的“人稠地窄”。据说解放前村内100人(占当时村总人口的一半以上)都做豆腐、晋糕、凉粉等小生意,每逢附近集市担着担子卖。

刘麦胜说,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加上这一带的商业运输因盐运非常发达,附近的五曹村、张良村、夏县下晁村经济都较繁荣,所以翟曹村村民很早就善于经商。

石碑所在在关庙,据尉应伍说当年规模很大,占地好几亩,前面是舞台,后面是大殿,前五间后五间,门外有拴马桩,内有关老爷塑像,可惜在五几年“破四旧”被毁。

徐银虎告诉我们一段关于尉应伍老人与青龙河的故事。他说,2018年下大雨,水利部门通知青龙河上游的水还有48小时就要下来,他们立即用钩机将陶村整段河道进行了整理,结果上游夏县禹王段的河道因没有疏浚遭受了水灾。当时尉应伍就给市水利局写了一封信反映情况,他认为,光下游河道整理好了不行,连接夏县段的河道里种的玉米庄稼,河道不畅通,上游水无法下泄。水利部门派专人过来了解情况,并采用了尉应伍的意见,第二年就把连接陶村的夏县段河道进行了整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尉应伍介绍,现在的青龙河是在1962年改道到此处的,老河道在村南边距离现在有200米的地方。他说,“当时改河道有几方面原因,1958年到1962年间时常发大水,村里面去滩地没有一条河槽能走路,水利部门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经与夏县协商后,将青龙河改道。当时全公社在各村抽调人挖青龙河,还在河上修了一座桥,现在桥还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修的。”据讲,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好的青龙河河道两岸都是柳树,河里常年有水。

村里的老人们至今还记得58年的那场大水,水差点进村,把村南的舞台都冲毁了。滩地不长庄稼全长芦苇,村民把芦苇收了捆成捆,小孩憨胆大,坐在芦苇捆上直接飘到了张良滩。为防大水,58年以后在南修了一道护村堰,保护着翟曹村和裴郭村两个村的安全。

村民们说,“现在上游师冯村河道整修地很好,去年大雨,师冯没事。裴郭和村里河道清了以后,下泄快,张良最厉害,水没有出路,积了一米多高,有人绑两个汽油桶行船。裴郭滩也淹了一部分,南北一二百米全是水。水太大河槽容纳不下,村里靠河槽都是水,淹了道两边一部分药材,损失不太大。”

刘麦胜介绍说,翟曹村现有286户945口人,土地面积2200亩,其中滩地1100多亩地。近年来,村里外出务工较多,根据核酸统计,常住人口仅三四百多人。

他说,“以村为界限,村南边是滩地盐碱地,北边坡地属黄土层,这些年来试过各种栽植。河床适合载柳树,但杨树、桐树都不行,最后试验枣树比较抗碱,现在滩地百分之六十都栽的枣树。但整体来说不具备规模,没有形成占比百分之八十的主导产业。坡上地依靠林区发展的桃、苹果。这几年虽然一直在调产,想增加农业收入,但土地特点限制住了发展。滩地主要是湿地土质,老百姓叫胶泥,黏土层,种其它作物都不行,基本到现在还是以小麦、玉米为主。虽然土地没有经过专业改良,但这几年随着地下水层下降,土地的盐碱度降低了很多。”

据老人们讲,村里原来也曾挖排碱壕改良盐碱地,三四米挖一条壕,但起作用不大,主要是地下水位太高、水质太差。不长庄稼。

上面雨水过水以后土质还能好一些,如果用黄河水浇,土质就能改变,只能种玉米小麦,桃和果树都不行,根扎不下去。

据介绍,经过十多年改造,翟曹村现在的水利条件还算较好,村南地滩地有11个不超过30米深的浅井,上层水源虽然含碱量大,但能满足灌溉水位。坡地的4眼比较深,最深280米,基本能满足需求。

九十年代之前村民吃的都是自己家的浅井水,九十年代之后由深井水到黄河水。翟曹村的地理条件决定了浅井再往下中层没有水。

刘麦胜说,翟曹村在集体经济方面比较薄弱,集体只有100多亩地,一亩地一年只有一百元钱左右的承包费。原来的学校出租给私人办成了幼儿园,目前主要是这部分收入。下一步要规划适合生长的农作物,进一步提高在农业方面的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研组认为,只有让翟曹村的泽水之“忧”变成泽水之“优”,才能具备发展之“优”。

韩睿 陈晨 贾丙尧 薛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