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被儿子接到城里住,结果儿媳嫌弃她不洗手,还老是掉头发!

我觉得我身边最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就是我的母亲了,她和嫂子两人之间有很多的矛盾,还闹出过不少的笑话,但是我却觉得对此感到很心酸,我看见了母亲的无助和为了讨好他人的卑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在大山里生活了一辈子,她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我们镇的集市上,而且,父亲在的时候,家里的一切都是父亲在做主,母亲只要听父亲的话去行动就行。可以说,她完全不懂什么叫“自我”,她只知道养儿育女,一辈子跟在父亲的身后,默默无闻地扛着锄头下地干活。以前,我觉得母亲是幸运的,什么事都不用操心,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有父亲扛着,而且,看着是母亲听父亲的,事实上,只要是母亲提出来的事情,父亲都会一一去做。所以,村里的妇女们常常在河边洗衣服时对母亲说:你怎么那么软骨头,什么话都听男人的?

母亲常会笑着说:我一个妇道人家,哪懂那些事情,他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私底下,也有很多人说母亲是个没用的,没主见,连奶奶也特别不喜欢母亲,如果不是因为我们都比较有出息,母亲在奶奶面前可能更没有存在感。只是,父亲走后把母亲的生活也打乱了,而且那天还有人在母亲的伤口上撒盐,说是母亲克死了父亲,一向不善与人争论的母亲在悲愤交加之下晕倒了,还是一个堂大伯把母亲掐醒的。

母亲醒过来后,好像木头人一样,不哭也不说话,只是默默地坐在房间里,一个婶婶提醒我们说:你要看好你母亲,别让她做什么傻事情。

那时候,失去父亲对我们来说同样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去接受这个事实,更不懂该怎么排泄内心的伤痛,我们也好希望有个人来给我们一些安慰,可惜,这些痛也只能自己忍着。而哥哥既要安排父亲的后事,又要处理一些细节上的事情,他甚至连哭的时间都没有,所以,那时候的我们唯一能想到的是让和母亲关系比较好的一个婶婶来陪一下母亲。可惜的是,那个婶婶说我们办的是白事,她来了只会沾晦气,会给他们家带来不好的事情,无奈之下,只能让最小的妹妹看着母亲。

送走了父亲后,老家只剩母亲自己了,在深圳的哥哥就把母亲接了出来,而那时候嫂子的预产期快到了,哥哥说:母亲下来刚好可以帮忙照看一下嫂子,而嫂子刚好也可以陪伴一下母亲,两人互相陪伴,哥哥可以安心上班。可是,这个刚做父亲的男人,在他的概念里忘了还有另一种关系,叫“婆媳关系”,正是这一次相处,让两个对彼此都不熟悉的女人变成了互相埋怨者,而这恰恰是母亲的“没见过世面”惹的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把马桶当洗手盆。

那天早上,母亲打电话过来,在电话里,母亲既羞愧又难过,哭着说:“在你哥哥这里过日子太难了,我才来你嫂子就嫌弃我,一下子说我不洗手,一下子又说我进屋不脱鞋,客厅里掉了两根头发丝都不行,昨天你嫂子和你哥哥吵了一架,可是,我怎么知道那不是洗手盆?我怎么知道马桶就是解手用的。”原来,哥哥把母亲接过来的当天,嫂子考虑到母亲在农村老家可能不用使用家里的一些对母亲来说是新科技的东西,就把家里的一切都一一告诉了母亲,就是希望母亲能尽快适应城市的生活。

可是,对于一个沉浸在悲伤的中老年人来说,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她根本就没办法一下子就能适应,或者说她没有能力去接受身边的新生事物。比如说进屋脱鞋、洗手,对于一辈子和泥土打交道的母亲来说,她就像个幼儿园的孩子一样要从头学起,而虽然有人告诉她那是马桶,可是,她心里就没有这个“马桶”的概念,她不知道马桶就是便便的桶。所以,母亲的行为引发了嫂子的极度不满,嫂子说:明明都已经告诉过她那是马桶,她怎么还会把马桶当洗手盆呢?那得有多恶心。

母亲的这个行为,好像引起了嫂子所有的不满,把母亲平时的一些习惯也发泄出来,比如:母亲不爱洗手;看电视时会把脚放到沙发上,个人的卫生习惯很不好等等。而听到他们夫妻因为自己而闹矛盾的母亲,心里更不是滋味了,她对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虽然是儿子的家,可是,对她来说,却感受不到“家的味道”,她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去适应这里的生活,改变自己。

二、电梯引发的风波。

母亲可能是为了减少和嫂子在一起面对面时的尴尬,另外,她真心希望儿媳妇能接纳自己,更希望自己的儿子和儿媳不要因为自己而吵架。所以,她主动学习去买菜做饭。而当时,嫂子也觉得母亲应该多出去走动走动,对母亲是有帮助的,再说,以母亲当时的年龄来说,去买菜完全没问题的,毕竟超市离家并不远,走路才十多分钟。可是,最后还是发生了意外,母亲买菜买了一个上午,嫂子不得不挺着肚子到超市去找她,还是调出了超市的监控才找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那天,母亲第一次单独去超市买菜,而这个超市母亲和哥哥来了不下五次了。在大家都觉得不会有问题的情况下,偏偏发生了一些超出预估的意外,母亲像个小孩子一样,对超市里的电梯产生了兴趣。她在超市里,每一楼层的电梯她都会尝试着站上去,来回坐了好几趟电梯后,母亲却分不清东南西北了,连超市的出口都找不到了。最关键的是:母亲的普通话没有人能听得懂,与其说那是普通话,不如说那是经过改造的老家的普通话,和家乡话没什么区别。

在超市里,母亲虽然害怕人群,但是,为了能找到出口,她还是硬着头皮向别人打听,可是,比划了半天,没有人能听得懂母亲要表达什么。母亲就慌了,自己像只无头苍蝇一样在超市里乱窜,可能是越慌越乱,走到最后,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了。后来,还是嫂子发现不对劲,担心母亲会出事才找到了超市,这才没有酿成事故。到了晚上,哥哥知道了这件事情后问母亲为什么不给他打电话?母亲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最后才说自己忘了。

发生了这件事之后,哥哥就不放心母亲单独出门了,可是,母亲的状况还是时常发生,比如:不会用洗衣机,更不会用热水器,甚至不会用电饭锅。最大的问题是:母亲与嫂子根本没办法正常交流,母亲不但不会说普通话,很多时候听别人讲普通话就像我们听外国人讲英语一样,听不懂。

三、对医院的恐惧。

平时的磕磕碰碰也就大家互相包容一下就过去了,最让嫂子大发雷霆的是她住院产子时母亲却在家里看电视。嫂子快生产时,哥哥就把丈母娘也请了过来,当时,医生说胎儿脐带绕颈,还有点侧位,医生让嫂子多走一下楼梯,说走楼梯有助于正胎位。而那时候也是嫂子最需要有人陪着的时候,哥哥希望母亲一起陪着嫂子在医院里,哥哥说:多一个人照顾,说不定也能帮忙打个开水什么的。再说,你做婆婆的,儿媳妇在生产,按理你是应该陪着的。

可是,母亲却说:“我什么都不懂,去了也是添乱,还不如在家里等你们回来。再说,她母亲不是在医院里看着的吗?有她在你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哥哥心里虽然对母亲很不满,但是,他也无可奈何,但是,母亲的表现让嫂子和哥哥的丈母娘都极度地不满,丈母娘甚至说:哪有这样的婆婆,儿媳妇在医院帮你们家生孙子,你却在家里看电视,你让我这个做母亲的心里是什么滋味?我要怎么对你这个亲家?再说,我女儿生的可是个男孩,对自己的孙子都这么不重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嫂子还在坐月子的时候母亲就吵着要回老家,说儿子儿媳都把她当外人,平时做什么都不叫她,甚至她想给孩子洗尿布都不让她洗,说她洗不干净。想抱一下孩子都说她身上有味,不让她抱。母亲说:“这是我儿子的家,却终究不是我的家。”而对于母亲要回老家去,嫂子连装都不想装,没有半句挽回的话,反而问“什么时候回去?我可以给你订车票。”

在哥哥待了半年就已经待不下去了,其实也不能怨哥哥和嫂子,母亲也是很想和自己的儿子住在一起的,但是这种不同时代的代沟的人住在一起的现实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解决的,相处的会很吃力,甚至还会产生一些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