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摘自《医道回春:张氏医门三杰秘案录》内科杂症治疗篇第四则。

初诊:糜烂性胃炎

严某,男,61岁,2020年11月20日初诊。

【主诉】:胃痛伴反酸一年。

【病史】:患胃病多年,平时饮食不规律,喜饮酒。一年前胃病加重,每晚肚饱腹胀难受,胃部灼热,每天服用奥美拉唑二片,不适症状有所缓解。现经过胃镜检查,显示糜烂性胃炎三级,活检结果显示(胃窦胃粘膜慢性炎伴中度肠化),经工友推荐,来我门诊处看诊。

【现症状】:口干口苦,每天晩上一点钟左右,胃脘隐隐灼痛,有时嘈杂似饥,吃点东西症状有所缓解,打嗝,寝可、纳可、大便偏干!

【症见】:患者偏瘦,精气神不错,舌红少津,无苔,舌中间有裂纹,脉弦细。

【西医诊断】:糜烂性胃炎三级(胃窦胃粘膜慢性炎伴中度肠化)。

【中医诊断】:胃脘痛。

【证型】:胃阴不足。

【治则】:养阴益胃。

【拟方】:益胃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处方】:北沙参10克、麦冬20克、生地20克、玉竹10克、煅瓦楞子20克,木香10克,炒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炒谷芽10克、炒神曲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西洋参10克、黄芪10克、铁皮石斛10克、姜半夏10克、陈皮10克、山药10克、佛手10克、黄芩10克,玄参10克、海螵蛸15克、火麻仁10克、甘草10克,大枣3颗。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分时段服用,暂停奥美拉唑,注意饮食,不适随诊。另配中药药丸一个疗程(3个月),以治其本。

二诊:有缓解

二诊:患者反馈:吃药第四天,晚上肚饱腹胀有所缓解,胃灼热感减轻,大便偏于正常,偶尔胀痛。由于担心病情,心理压力大,这几天感觉胸闷,喉咙部有异物。效不更方,拟原方稍作调整,继续服用7剂,不适随诊。

【处方】:北沙参10克、麦冬20克、生地20克、玉竹10克、木香10克、炒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炒谷芽10克、炒神曲10克、茯苓15克、白术20克、当归10克、人参10克、黄芪10克、铁皮石斛10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桔梗6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法半夏10克、紫苏10克、厚朴10克、绿萼梅10克、玫瑰花10克、甘草10克、大枣5颗、生姜3片。7剂,水煎服,日一剂,一剂分三次服用。

三诊:显好转

三诊:胸闷症状减轻,喉咙异物感明显好转,口干口苦也有改善。晚上胃部灼热还存在,只有一晚因为晚餐时吃了一碗藕汤,凌晨一点左右时,胃部胀的难受,想打隔,可能与自己饮食有关。拟原方稍做调整,继续服用7剂,调整心态,注意饮食,不适随诊。

【处方】:人参10克、黄芪10克、茯苓15克、生白术20克、当归10克、炒白芍10克、炒麦芽10克、炒神曲10克、炒山楂10克、炒谷芽10克、炒鸡内金10克、炒白术10克、香附10克、砂仁10克、木香10克、山药10克、白扁豆20克、桔梗6克、枳壳10克、陈皮15克、半夏10克、白芍15克、生熟地20克,炙甘草10克。7剂,水煎服,日一剂,一剂分三次服用。后来,助理经过随访得知,患者在服用四个疗程的水剂之后,感觉胃病明显好转,去医院做胃镜复查,之前的问题胃窦胃粘膜慢性炎伴中度肠化基本都消失了。

相关医书史记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取之三里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九痛叙论》:“夫心痛者,……以其痛在中脘,故总而言之曰心痛,其实非心痛也,……若十二经络外感六淫,则其气闭塞,郁于中焦,气与邪争,发为疼痛,属外所因;若五脏内动,汨以七情,则其气痞结,聚于中脘,气与血搏,发为疼痛,属内所因;饮食劳逸,触忤非类,使脏气不平,痞隔于中,食饮遁疰,变乱肠胃,发为疼痛,属不内外因。”

《景岳全书·心腹痛》:“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皆关于气。盖食停则气滞,寒留则气凝。所以治痛之要,但察其果属实邪,皆当以理气为主。”

《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初病在经,久痛人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则可知其治血之当然也,凡气既久阻,血也因病,循行之脉络自痹,而辛香理气,辛柔和血之法,实为对待必然之理。”

《顾氏医镜·胃脘痛》:“须知拒按者为实,可按者为虚;痛而胀闭者多实,不胀不闭者多虚;喜寒者多实,爱热者多虚;饱则甚者多实,饥则甚者多虚;脉实气粗者多实,脉少气虚者多虚;新病年壮者多实,久病年老者多虚;补而不效者多实,攻而愈剧者多虚。必以望、闻、问、切四者详辨,则虚实自明。”

辩证论治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初则多由外邪、饮食、情志不遂所致,病因多单一,病机也单纯,常见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脾胃湿热等证候。表现为实证;久则常见由实转虚,如寒邪日久损伤脾阳,热邪日久耗伤胃阴,多见脾胃虚寒、胃阴不足等证候,则属虚证。因实致虚,或因虚致实,皆可形成虚实并见证,如胃热兼有阴虚,脾胃阳虚兼见内寒,以及兼夹瘀、食、气滞、痰饮等。本病的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也与胆肾有关。基本病机为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胃痛的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基本原则。旨在疏通气机,恢复胃腑和顺通降之性,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胃痛属实者,治以祛邪为主,根据寒凝、食停、气滞、郁热、血瘀、湿热之不同,分别用温胃散寒、消食导滞、疏肝理气、泄热和胃、活血化瘀、清热化湿诸法;属虚者,治以扶正为主,根据虚寒、阴虚之异,分别用温中益气、养阴益胃之法。虚实并见者,则扶正祛邪之法兼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