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渐起,秋色渐深。我们从树上一天天变黄的树叶里,从人们短袖换秋衣中,还有那早晚凉意里,慢慢感受秋天的到来。

从郁郁葱葱的绿色,到满目苍凉的黄色,吹几日秋风就够了。中国人是非常感性的,自己的内心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抵缘于秋的特性,秋天对于很多人来说意味着悲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悲秋伤景,自古有之。自楚人宋玉在《九辩》中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后,秋天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就是代表着悲凉、萧条、凄苦,这种情绪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中诗词文章中,层出不穷。

但是有一位诗人和别人大不一样,他就是唐朝刘禹锡。在别人逢秋悲寂寥的时候,他却对秋天甚是喜爱,还在贬谪的路上写下一首非常有韵味的七绝,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秋天的美丽,把秋天描写的充满诗情画意。

《秋词二首·其一》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简译:自古以来,每每到了秋季,人们都会感觉到悲观寂寥。然而我觉得秋天比春天好太多了。你看那天高云淡的秋空之中,一只仙鹤凌云而上,也引发了我巨大的豪情诗兴,飞向那万里高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禹锡,河南洛阳人,出身读书世家,22岁就进士及第,踏入仕途。他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青年,他敢于对不平事说不,对混乱的朝局也有清晰的认识。

公元805年,刘禹锡加入改革派阵营,积极参与由王叔文、王伾主持的“永贞革新”,但只维持了不到180天,便以失败而告终。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登基后,对改革派痛下杀手,二王被杀,改革主力军刘禹锡、柳宗元、韦执谊等八个人被贬成司马,这就是历史上就是“二王八司马”事件。

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一个偏远之处,从春风得意京官到犯罪之身的微末之身,刘禹锡却没有消沉,反而乐观、豁达,潇洒的面对风风雨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言志,他内心百折不挠的气节和精神,经常付诸于笔端,因而他笔下的诗文其锋森然,豪情外露,他也被后世誉为“诗豪”。

这首七绝《秋词》就是他在朗州所写,表现了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他们都说秋天很悲伤,不喜欢秋天,何况还有被贬官的事,搁别人头上,那肯定是悲呼哀哉,惆怅不已。

但刘禹锡却用这首诗告诉世人,我不一样,你们都认为秋天不好,而我却要一反常态,认为秋天很好,比百花齐放的春天都要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这么说,后两句就告诉我们了。原来你看那秋天晴空万里,一群仙鹤直上云霄,多么开阔的境界呀,多么的震撼人心呀,这也就只有秋天才有,在春天你就看不到这样的美景了。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那冲天凌云的白鹤来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第四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见这么诗情画意的秋天,自己也心潮澎拜,逸兴遄飞。

全诗短短28个字,诗情画意的秋天,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呼之欲出,把所有颓气都一扫而空。

诗人身上的个性,也在这首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一凌云直上的仙鹤,其实诗人的化身。

尽管诗人在仕途遭受打击,但对于生活,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着打击,他微笑面对;面对不公,他敢于斗争;面对困难,他没有沉沦坐以待毙,反而是迎难直上,这也正是诗豪刘禹锡最为值得赞赏的一个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喜欢读书,学习诗词,不就是希望从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避免相同的错误再次发生。

用心去读这首诗,潮有涨有落,人有起有伏,当人生处于逆境与低谷之时,无论遭受了什么样的打击,我们一定不要放弃,一定要乐观振作不要悲观放弃,因为伸手摘星星,即使一无所获,也不至于满手泥土。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通知即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