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初见陆原彪,是在他家宽敞的小院中,他穿着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黑色包头的右前方扎成拇指粗的长椎形的“子尔”,一副典型的彝族汉子的装束。他正在开心地给村里的乡亲们挑选配送的百货,替乡亲们收货送货,便是他的日常。

云龙县漕涧镇彝族新村,是大理州实施精准扶贫后,于2017年建成的第一个少数民族易地扶贫搬迁新村。这里的彝族同胞有40户126人,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四川凉山游牧到漕涧分水岭的。在筹备搬迁项目过程中,当地政府以建设“生态美丽新村”为目标,精心选址,把移民新村镶嵌在这青山绿水的环抱间,为彝族同胞规划建设了一个风景秀丽、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彝族同胞从此告别了大山里刀耕火种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开启了欢乐幸福生活的新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原彪夫妇正在打理店铺。

“搬迁来的这些年,条件是真的改善太多,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的日子也是越来越好过了。”这是陆原彪刚到新村时的感受。漕涧分水岭,曾经是贫瘠的代名词,气候恶劣,暴雨冰雹恶劣天气频发;大山环绕,大部分地区未得到开发或没有开发价值,粮食作物亩产不足600斤。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就是人们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渠道,村里人大多数靠外出打工挣钱或种植土豆等农作物维持基本的生计。陆原彪一家也一直徘徊于贫困线上下。

自从搬迁到新村后,村民们的生活和生产条件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当地政府也积极实施精准扶贫,帮助村民们摆脱贫困。现在,当地独有的土豆、荞麦等原生态绿色作物已畅销国内市场,彝族新村脱掉了贫困的“帽子”。陆原彪先是在自家院子开起了小卖部。云龙县烟草专卖局将其作为在云龙县的帮扶对象,不仅扶持陆原彪建好店铺,还帮助陆原彪拓展快递等业务。在云龙县烟草专卖局的支持鼓励下,陆原彪的生意蒸蒸日上,快递代收、蔬菜鲜果、鱼肉生鲜等业务也逐渐走进他的店铺。这些本是要每周一次去镇里赶集才能买到的新鲜货品,现在已是彝村百姓日常随时可购买得到的了。如今,陆原彪的店铺已经成为了村里的“百货中心”和"物流中心“,不仅极大地便利了周围的村民生活,与日俱增的收益也让陆原彪对未来的日子更加充满了信心。

如今,走在彝族新村,一排排彝族风格的院子错落有致地坐落在山脚下,一条条水泥村道延伸到家家户户门口,一盏盏路灯扮靓了彝村的夜晚。当夜幕降临,村中心的文化广场上,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彝族同胞们围着火堆跳起欢乐的民族舞蹈,尽情地享受脱贫致富后的幸福生活。(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