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个国家依靠什么来展现进步呢?或许,越开越快的火车,越来越完善的医疗体系,以及越做越精简的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将它们做一个归类,那毫无疑问,这一切都来源于科技。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史,从最开始的探索到现如今的改变,我们始终坚持着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发明创造。

如若不是当初有人发明了电话,有人发明了电灯,有人发明了火车、飞机等一系列交通工具,那么不敢想象,我们的文明是否能够走到今天,达到现如今的生活水平。

而正是科技的力量,国家的发展从一个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变成了每个人都可以感知的存在。

转眼间,人类已经步入了21世纪,国家之间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悄然改变。

从武力冲突变成现在各领域的科学技术,而最核心的科技只掌握在最顶级的科学家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哪个国家拥有的顶级科学家多,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具备优势。

于是,一个统计悄然兴起,各国曾经都出现过哪些著名的科学家?而当这些国家走到现代,他们又具备多少顶级科学人才?

一、建立“人才库”的美国

一、建立“人才库”的美国

毫无疑问,这个统计一定是发达国家首当其冲的。

作为美洲的代表,截止到2022年1月,美国具备的科学家数量是40171人,而作为亚洲发达国家的代表,日本的科学家数量则是376人。

先以美国为例。在21世纪,美国的发展势头始终不减,在世界上仍然具备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美国的科技实力也始终很强,无论是军事领域,还是航空领域,又或者是其他领域,美国总体上始终保持着领先水平。

拿航空领域来举例,当其他国家还将研究的重心局限在地球之上的时候,美国已经先人一步,跑到了月球上。而当其他国家终于有技术去探测月球的时候,美国又转移视线,想办法登陆到了火星。

可以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美国始终走在科技的前沿。

美国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科技力量,归根结底,除了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外,最重要的是他们所拥有的顶级科学家的力量。

可以说,早在其他国家还忙着打仗的时候,美国就已经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人才储备库”,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科学家们,原本不属于美国,却为了寻求一份安定到美国定居,之后又为美国所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说:原本属于德国人的爱因斯坦。

当时他为了躲避纳粹,不得已逃到了美国定居生活,而在他住在美国的这么多年时间里,美国因为这样一位顶尖科学家的到来发生了很多改变,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实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别国科学家的到来让美国进步飞速,也让美国看到了招揽人才的好处。

当他们无法因为战争大环境下的稳定吸引人才时,便会主动出击,将那些世界上有名的科学家专门列出来,做成一份名单。

做完这些后,他们会照着名单派人一个个去联络,许诺给他们一个完全安全的创作环境、丰厚的报酬,甚至是为他们配备保镖、保姆等等。

毫无疑问,这样的条件过于诱人,使得很多科学家们最终都来到了美国,而美国也因此收揽了大量人才,扩充了自己的人才储备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并没有对美国造成什么影响,反倒让美国有机会在乱世之中完成了经济与科技实力的一次积累。

在战争结束后的几十年时间里,美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等奖项的人均达到了四五十人。

虽然从数量上看起来不多,但对于科研领域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这毫无疑问为美国的科研力量打下了坚实基础,而在这之后,美国也始终一鼓作气,加大科研领域的投入,建设培养高精尖人才的高校。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国家都在为能够把孩子送到美国读书而努力。

此外,在培养科学家之余,美国还做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像在战争时期那样,用丰厚的报酬留住本国的科学家,并且以此为条件,吸引别国的那些优秀科学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极具竞争力的福利待遇为美国留住了4万多人才,而这些人才为了获得这些福利待遇,又不得不陷入美国科研界的竞争之中。

需要注意的是,在优胜劣汰的美国科研市场,最终能够留下来的一批,是那些顶级的科学家,这也就意味着美国4万多科学家实力不容小觑。

二、日本招揽人才的方式

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现如今具有四万多名科学家是能够理解的。那么日本呢?

日本虽然属于发达国家,但也不过是一个弹丸小国,并且与美国战争时期招揽人才的手段相比,其因为在二战时期是战败国,不具备丝毫的优势,那么他们又是凭借着什么吸引到这三百多位科学家的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日本的发展模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虽然小,却可以说是“五脏俱全”,其在二战时期虽然是战败国,但在战争结束后却依然在美国的扶持与帮助之下,得到了一系列的发展。

日本之所以在科技领域也具备一定的优势,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发展模式。

日本注重综合能力的发展,在科技创新的各个领域都注重突破。

因此,国家对科研始终保持着大力支持的态度,不断调整政策来为科技的发展保驾护航。

日本的这些科学家不同于美国,他们基本上都是自己的国家培养出来的。

归其原因,一方面和国家注重科研的态度分不开。

既然重视科研,那么就会加大相关领域的投资,通过强化高校配置来加大人才培养,最后产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科学家的诞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日本之所以能够拥有这么多科学家,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日本人自身的虚心好学。

他们认为科学是无止境的,所以愿意沉下心来刻苦钻研,在科学界不断进行探索和追寻。

久而久之,自然能够摸索到某一领域的极限,而后有所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科学家人数虽然很多,但是似乎都没能达到金字塔的顶端。因为在一次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前二十名顶级科学家评选中,日本的这些科学家们没有一个人入选。

只能说,虽然日本每年放在科技上的投入甚至比美国还要多,并且培养出来的科学家数量也不少,但是其距离成为世界级的科技强国,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中国的顶级科学家数量

三、中国的顶级科学家数量

在得知了美国和日本的科技发展以及顶级科学家数量后,许多人心中不免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中国的顶级科学家人数,现如今能够达到多少呢?

众所周知,我国曾经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动荡。

几百年来,战争让国家不堪重负,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才有了一个稳定的环境,能够沉下心来搞建设。

可在祖国刚成立的那段时间里,我国基础十分薄弱,对于很多事情都是有心无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办法发展起来,只是我们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将力量使到最关键的地方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需要完成的大事当中,最为重要的当然是经济建设,可若是想要集中全部力量搞经济,就自然要做出一定程度的牺牲。

于是,在那个时候,我国的科技水平只在某些关键领域有所提升,而剩下的大多部分都处于一个停滞的状态。

由于科技发展显得有些趋于“停滞”,再加上我国能够放在科技方面的投入资金不够充足,两方相加,直接导致了一个极其严重的后果,那就是我国的大量科研人才都流失到了国外。

当时,国外的科研环境整体上要比中国好一些,并且待遇上也呈现出明显的优势。于是有很多的科学家们因为前途发展以及待遇问题而出了国,寻求更有前景的发展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当时虽然对这种情况有所预料,但还是觉得无可奈何。

毕竟,中国花大力气培养出来的科学家,最终跑到了国外为别国服务,这怎么能让国家不心寒呢?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是如此,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科学家钱学森。

他虽然在国外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知识,并且在学有所成之后受到了美国的强烈邀请,甚至是如同“软禁”一般将他扣在了美国。

可惜,美国没有如愿,最终,钱学森仍然心系祖国的发展事业,想尽一切办法毅然决然地回了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因而一个决定,很多国家都不看好中国的科技发展,觉得差距一旦拉开,在未来的几十年甚至是百年时间里都无法赶上。

可是,当有了第一个“钱学森”,第二个、第三个就接连出现。

在中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用实力充分展示出什么叫做“几十年的差距,不代表要用几十年的努力去赶超”。

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中国创造了一个奇迹,成为了“黑马”。

短短几十年过去,中国的顶尖人才不断积累,从最开始的寥寥无几到现在,已经突破了1万人。

这个数字是一个什么概念?或许与我国的十几亿人口相比,这1万人只占据一个极其微小的比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将这个数字放在世界上,这已经能够超越全世界极大多数国家,甚至让各国开始担忧,因为中国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名。

中国的顶级科学家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积累,还要得益于中国选择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经济的迅速提升让国家有了科研的底气,也有了科研的能力。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无数的爱国志士更是从四面八方涌来,回到祖国,用自己的所学所想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科研事业添砖加瓦,共同创造了现如今的科研成就。

在这些顶级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取得了让世界为之惊叹的成就。

天上的自造航母,地上的港珠澳大桥,水下的深海载人潜水器,以及体现在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上的科技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切的一切无一不在向世界宣告着中国的进步。

中国速度令人赞叹,但是中国力量绝不会就此止步。

虽说我们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科技实力,但是科技发展与学习一样,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为了国家未来的科研事业,我国依然需要吸纳更多的顶级科学家,在诸多领域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信始终保持着忧患意识的中国,未来的科技实力会继续增强,直到突破与美国、日本之间的差距,变得与他们并驾齐驱,甚至是领先他们一步。

在人类探索的边界之下继续前进,找到极限之外的新的极限,不断创造属于我国的全新的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中国的顶级科学家数量会再次更新,人才储备库也会不断充实,向着“十万”甚至是“百万”突破。

参考资料

《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全球学者库【引用日期2022-01-0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