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物流回款慢,已切实阻碍创新发展的脚步。

9月22日,罗欣药业发布公告称,拟以4.15亿元将现代物流70%股权转让给上药控股,待完成转让后,公司仅持有现代物流30%股权。

罗欣方面称:出售物流股权是集团层面的战略调整。但这一举动还是引来外界的诸多质疑。

罗欣的医药商业公司现代物流是2016年下半年开始筹建的,总投资20亿元,占地230亩,坐落在临沂罗庄区。现代物流建成后,罗欣曾表示能满足每年200亿元销售额的存储配送需求,面向全国,提供药品交易、贮存、全自动分拣、配送运输等综合服务功能。

200亿元的年销售规模,相当于一个省级医药物流企业,看得出罗欣当时很有抱负。可不到6年时间,罗欣就匆匆将投资20亿元的现代物流股权转让,不复当年雄心。

罗欣方面表示:转让有利于加快公司资金回笼,缓解流动资金压力,降低财务费用,同时能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集中资源着力发展核心业务。

健识局了解到:山东的一些医院回款慢,造成罗欣药业近几年债务激增,财务压力巨大,这可能是罗欣转让物流中心的真实原因。

20亿打造物流业务
却拖累公司业绩

现代物流成立于2017年5月。曾被罗欣药业寄予厚望,由罗欣药业创始人刘保起亲自挂帅。

按原计划,现代物流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鲁南苏北地区自动化程度最高、药品种类最全、配送范围最广、占地面积最大的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

为了这一目标,罗欣药业于2020年5月对现代物流增资,公司注册资本由1.2亿元增加至2.04亿元。

谁知人算不如天算,罗欣药业多款传统仿制药产品陆续被纳入集采,公司经营压力陡增。

现代物流也没能像设想中一样,实现200亿元的销售规模。公司披露的信息显示,2021年和2022上半年,现代物流的营收分别是25.95亿元、12.97亿元,占罗欣药业同期营收的比例40%左右;净利润仅有0.96亿元、0.50亿元,利润率不足4%。

但这20多亿元的年营收,却给罗欣药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

2022上半年,罗欣药业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8.43亿元,同比下滑440.21%。而罗欣药业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17年的51.22天猛增至2021年的157.74天,今年上半年更是达到208天。

罗欣药业主要业务是自有药品的产销,不会有太长的账期。因此,账期延长4倍,只可能是现代物流的影响。

和罗欣同命相怜的,还有同在山东的医药流通企业瑞康医药——2022年上半年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长达250天。

反观福建流通龙头鹭燕医药、浙江流通龙头英特集团,都没有出现类似情况,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都在90天左右;物流网络覆盖全国的九州通,上半年应收账款天数为83.55天。

山东回款难度特别大?

健识局注意到,2021年8月,山东省医保局专门部署过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货款的省级试点工作,要求“每月15日前,将上个月的货款直接结算”,但似乎只限于国家和省级集采品种。

瑞康医药和现代物流的财务数据显示:山东药品销售回款速度的确有待提升。

从2018年现代物流正式运营开始,罗欣药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从从16.10%升至50.13%,2021年财务费用已接近1亿元。可以明显看出,医药流通业务挤占了罗欣药业大量的资金。

即便将股权转让给上药,罗欣药业仍有41.47亿元的应收账款未追回,占到公司总资产的40.79%。罗欣药业表示,公司正积极催收账款,加速回笼资金。

无奈放弃布局
转型走上创新之路

罗欣药业急于放弃占款太大的流通业务,是希望能成功转型。

随着全国药品集采的政策不断推进,自2020年起,罗欣药业的20mg奥美拉唑口服常释剂型以每片0.1179元的低价中标第三批全国集采。今年的第七批全国集采,罗欣药业的依达拉奉注射液、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及注射用美罗培南3个产品中标。

此外,罗欣药业的辛伐他汀片、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头孢丙烯片以及注射用泮托拉唑钠4款产品也在14省联盟集采中标。显然,全国集采已让罗欣药业考虑全面转型。

管理层已先下手为强。2021年8月,由原阿斯利康的三个高管董莉君、张岸巍、王东,在县域市场有专长的王迺立重新组建的商业化团队正式成型,罗欣就此形成“核心县域两军并行”的梯队建设。

创新药营销团队重组后,盐酸氨溴索喷雾剂、替戈拉生片、注射用福沙匹坦双葡甲胺等多款创新药获批上市。不过,由于新药处在市场开发期,罗欣药业收入规模还未能覆盖团队的人员及运营成本。

财报显示,2021年,罗欣药业的营收是64.78亿元,净利润是4.22亿元;2022上半年,虽然营收达到31.43亿元,公司却由盈转亏,亏损1.09亿元。

这时候选择出售占款太大的物流业务,纵有不舍,也只能快刀斩乱麻。

从财务表现看,现代物流的利润率还要高于瑞康医药、九州通等传统流通企业,刘保起当年斥巨资建立起来的自动仓储、现代物流

体系确实提高了流通效率。

想方设法提高的一点流通效率,在长账期这座巨大的阻碍面前,显得不值一提。

长期以来,公立医院的绝对地位,使药品耗材企业在追款上进退两难,特别是在疫情之后,这一问题凸显。

根据《2020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显示,2508家参评的三级公立医院中,43.5%医院出现亏损,较2019年增加25.89%。业界普遍认为,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如何在公立医院亏损的同时,平衡医药物流的回款问题,已是企业与医院共同面对的挑战。

健识局获悉,山东省医保局要求到2025年全面推行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工作,只不过,有些药企可能等不到2025年了。

除了山东,陕西、贵州、天津、辽宁、河南等省市也纷纷开启试点,推动医保基金与企业直接结算,缓解企业回款压力。医保直接结算,将会直接触动医疗机构的核心利益,后续改革或将面对更多阻力。

活下去,是创新药行业最朴实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