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建成“村村通”公路29条63.17公里,实现了全镇1652户以上村组通硬化路,打通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彻底解决了6179人“出行难”和大量农特产品“出山难”问题。

“十三五”期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040.27万元,实施项目184个。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855户6600人全部脱贫,255户975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过上新生活。

2016年以来,共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4处,完成投资2503万元,农村受益群众5313人,全镇农村饮水全部达到现行农村饮水安全标准。

一串串的数据背后,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大庄镇全面落实省、州、县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广泛凝聚共识、凝聚智慧、知行合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双柏县大庄镇坚持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发展,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22年农村人均纯收入1.4万元,是2012年的5271元的2.6倍;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实现了富民的千年之变。

家家户户笑开颜

乐业才能安居。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县、镇为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开展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搬得出,更要稳得住、能致富,这是我们的重点工作!”在集镇搬迁点鹤鸣园小区贫困户家中,联系干部李俊坚定地对贫困户说道。

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2013年以来,全镇共实施农村危旧房提升改造2224户,特殊户住房提升改造119户,2016年-2017年期间,全镇255户975人贫困人口集中搬迁。县、镇两级脱贫攻坚战线的干部,与搬迁群众同庆乔迁新居之喜!

大庄镇各三郎村委会向阳村李东潘一家告别了他眷恋的土地,整家搬迁到代么古大平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始了他们一家的新生活。

一直以来,大庄镇始终把搬迁群众的安居乐业放在首位,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农盛农业“扶贫车间”等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就业790人次;大力开展技能培训,确保每户搬迁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技能,提升搬迁群众就业创业能力。

目前,大庄镇3个易地扶贫搬迁点255户975人中具备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全部实现至少1人就业;今年以来,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0班次559人,引导性培训4531人;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10905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360人。

民生保障暖心间

近日,大庄卫生院中彝医科里医生边为患者针灸,边询问患者的情况。这样的忙碌对院长王郑来说已成为常态。

“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乡村医生手里的医疗设备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老三样’,药品也很匮乏,由于卫生院不具备检验条件,除了常见的疾病,乡村医生大都束手无策。乡亲们病情稍稍严重些只能走远路去县里的医院,不仅可能耽误救治,花费也不少。”王郑说。

近年来,随着新院投入使用,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大庄卫生院的职工总数增加到39人,除开设的常规科室外,今年新开展中彝医项目穴位埋线、穴位敷贴、中药封包等,DR仪器正常投入临床使用。

“血压120/80毫米汞柱,控制得不错。”在内科诊室,王郑细心地为一名女性高血压患者测完血压,开好处方,又指着墙上张贴的“高血压示范门诊”宣教资料,嘱咐她要继续管理好血压,注意规范服药、清淡饮食、适当运动……

医疗扶贫有保障,群众才有安全感。为了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大庄镇13个村委会卫生室均达到标准化卫生室建设要求,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医。

完善医疗网络体系,能为群众求医问药提供便利。而教育,无疑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小鸭子,小鸭子,嘎嘎嘎……”在大庄镇中心幼儿园里,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或是做游戏,或是玩积木,或是听故事,教室里欢声笑语不断。

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大庄镇中心幼儿园,位于大庄集镇。总面积1500平方米,漂亮的校舍,完善的教学设备,还有老师们悉心的照顾,孩子们过得很快乐。

“整个大庄镇2018年以前没有幼儿园,不少孩子都是‘放养’到六七岁,然后直接进入小学学习,缺乏学前教育衔接,孩子学习比较吃力。”大庄中心校校长李荣章说。

大庄镇中心幼儿园只是大庄镇教育事业大步前进的缩影。“十三五”以来,大庄镇以教育“播种”未来,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累计投入“课外阅读室”“少年宫”“实验室”等硬件设施1000万元,困难学生生活补助297.3万元,大庄中心校升学率在全县名列前茅。

片片产业振乡村

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大庄正在迈向壮阔新航程。2021年6月,大庄镇乡村振兴办成立,大庄镇“三农”工作重心正式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聚焦“传统文化保护地、特色产业聚集区、乡村旅游示范镇”的总体思路进行打造,大庄镇要全面建成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样板。

作为农旅融合产业发展的大庄社区建设正如火如荼。300余亩蔬菜基地生机勃勃,来采购的车辆穿梭乡间,笔直的产业发展道路上有客商与农户讨价还价,稻田边有外地游客悠闲拍照,在500余亩突尼斯软籽石榴种植园内,丰收的果实缀满了枝头。

大庄社区作为县级精品示范村,任重道远。创新思路做农旅融合发展文章,大力提升基层组织振兴、产业振兴,围绕游客需求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要素,吸引游客到农业种植园观光、采摘、打卡,挖掘资源变现,走农旅一体融合发展特色路子。

而普岩村委会大罗块村,乡村振兴已启航。全村宛如一个水墨画里的绿洲,纯净通透,乡愁浓烈,干净整洁的小康庭院,屋前宅后、干净整洁,产业有型,300亩高品质水稻连片生产基地,大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人均收入早已超过3万元。

在这里,春有梨花遍野、夏有小桥流水、秋有果实累累。从污水横流到水清景美、从泥巴路到通组公路、从高品质水稻到谷花鱼,从优质烤烟到大粒蚕豆……这些都历经了数十年沧海桑田的变迁!

幸福生活是最生动的写照,近年来,大庄镇从实处着手,在细处用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落脚点,不断擦亮大庄的幸福底色,让群众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云南网通讯员 赵逸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