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徽因

有人说,林徽因是唯美、浪漫的“民国女神”,她实为独具“民国范”的“一代才女”。

有人说,林徽因是诗人、作家,其实她是我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是老师,是先生。

有人说,林徽因让徐志摩想了一生,让梁思成爱了一生,让金岳霖念了一生。其实,对于女性而言,她是一位称职的妻子,一位优秀的母亲。所以她气质高雅,风华绝代!

有人说,林徽因一生读书万卷,血液里浸染民粹,为国家设计的大作,独具民族风范,所以我说,林先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有人说,林徽因在生命的最后六个年头,为新中国、为天安门留下了两件大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使她拥有不朽的名声。这是林徽因先生为国鞠躬尽瘁的大作!是她探索中国建筑形式的实践,体现出她的聪明睿智,汲取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髓再创新中国建筑民族新形式。

在世界名城的最大的天安门广场上,赫然醒目、完美靓丽中国风格和中国气魄,这是林徽因先生的不朽,值此,在国家第九个烈士纪念日,写下此文,籍以追忆林徽因先生。

关于林徽因,人们给她太多的称谓。关于她的一生,人们给她以“太多”的解读。当然与林徽因相识的人,都给她的以相对准确的评价。沈从文说她是“绝顶聪明的小姐”;胡适称她是一代才女;儿子梁从诫说她是慈爱的母亲。

我因看了林徽因的一些书籍和关于她人生的正史,我是确认她是独具“民国范儿”的杰出女性,我认为她拥有“先生”的称谓。这不仅仅是在她短短 51年人生历程中,国难家愁、颠沛流离,填充了她短暂人生的主要内容。更在于她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女建筑师,能与丈夫梁思成在纷飞战火中潜心治学,又在病痛中殚精竭虑培养人才,竭尽一生献给挚爱的中国建筑与艺术事业,共同开创了中国古建研究体系。特别是在生命的最后六个年头,为共和国国徽设计作出重大贡献;投身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把代表中国最高贵、最纯洁、最坚韧的花卉,设计在人民英雄纪念碑须弥座四周,从而将英雄乐章推向高潮。

的确,林徽因先生一生的不朽,是因为她有坚忍与忠诚;在颠沛流离中,坚守的为人品格、爱国情怀,以铮铮不屈的风骨,完美展示了知识女性的风采和学术精神的风范。所以清华大学教授朱自煊有了这样主述:“讲林先生是才女,是美女,都是外表,最难得的是她的高贵品质,一生都处在逆境中,但从不发牢骚,一直在积极为建筑事业做贡献。那种爱国、爱事业、无怨无悔的精神尤其值得年轻人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病中梁思成与林徽因讨论国徽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林徽因和高庄共同讨论国徽设计

2021年12月,我(闫树军)在《党史博览》杂志发表《档案揭开共和国国徽历史本真》一文中写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档案揭开共和国国徽历史本真》

1950年6月17日,清华大学营建学系国徽设计小组在梁思成、林徽因的领导下,提交了新设计的国徽图案和《国徽设计说明书》。

6月20日晚,全国政协国徽审查小组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最后一次国徽图案评选会议,参加评选的方案被并排悬挂起来供委员评审。周恩来亲临会场。

经过多次修改完善,两个设计组给出的国徽定稿在风格和元素创意等方面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趋同。审查小组在两个设计图案前,有点左右为难,难以取舍。这时,李四光一句话打破了僵局:“清华大学的设计方案中的天安门生动、逼真,看上去感觉深沉,天安门前的广场也感觉非常开阔。”李四光的一席话,得到了审查小组的认可。周恩来也频频点头,最后一锤定音,指着清华大学营建学系设计的第二图的图案说:“就定它吧。”

梁思成因病没有参加会议,而是派清华大学营建学系秘书朱畅中参加的会议。朱畅中回到清华,向梁思成、林徽因报告了会议情况。清华大学营建学系国徽设计组第二天赶制了向政协大会提交的国徽图案,并在图案下方用隶书写了图案说明。

以梁思成、林徽因为主的清华大学设计组修改后的国徽图案保留了此前红绶带绾结在齿轮上的设计,同时外圈环以稻麦穗。在国徽中央部分的下方则是金色浮雕的天安门正投影立面图,上方则对原稿设计中的五星环绕进行了整体优化,金色浮雕的五星由四颗小星环拱一颗大星组成,在红色背景的衬托下营造出五星红旗的视觉效果。而有这样的效果,更得益于清华大学的专业支持,运用了正投影。

清华大学设计组修改后的国徽图案中选后,他们又根据周恩来提出的稻麦穗“要向上挺拔”的指示作了一定程度的细节修改。

虽然这次国徽设计竞赛最终以清华大学设计组的胜出而告终,但是整个国徽的设计和完善,以至最终定稿,实际上凝聚了清华大学和中央美院两个设计组的共同心血。

在国徽方案确定后,共有8名人员的名字被记在了功劳簿中,其中就有中央美院的张仃教授。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中央美院的张仃是国徽的创意者,而梁思成、林徽因等专家学者则是最终完善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华大学林徽因设计的国徽图案

最终的完善,就包含了林徽因先生关于国徽色彩的表现,用金色的红色。就有了用正投影取代斜透视,从而使国徽图案有了一种与商标或纪念章完全不同的庄严感。就有了把天安门前的两个华表左右方向拉开距离,这样就增加了整体的开阔感和构图的稳定。

此时的林徽因,是在病中完成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完善的。她的女儿梁再冰记忆深刻:“我家客厅好像变成了建筑系的国徽设计‘工作间’,沙发和桌椅上到处都摆满了金、红两色的国徽图案,妈妈全神贯注地埋头工作,完全忘记了她自己是一个病人。我常觉得,那红色中也有妈妈的一小滴血。”

此时的林徽因,体重只有50多斤,病的已经无法站立。但病痛压不住为新中国建设、为新中国工作的热情。激情、热情和才华,让她完成了国徽样稿的完善后,又投入到了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中。

一对夫妻搭档,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倾注了心血。

1949年9月30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提案,并通过了纪念碑的碑文。

随之,在纪念碑的建筑形式上,是以碑的形式,还是雕像的形式为主,出现了较大分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英雄纪念碑模型

不仅读了万卷书,而且还行了万里路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妻俩,坚定坚决地主张,纪念碑一定要以碑的形式为主,以碑文为中心主题。他们认为,如果以雕像为主,天安门前建筑群的和谐可能会被苏联的青铜骑士之类的雕像破坏。为此,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设计直接上书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同志。

经过多次讨论,都市计划委员会最终采用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建议的设计方案,即以碑为主,以碑文为主题。

这是梁思成身为新中国北京城建设的主要工程设计者和领导者,为历史高度负责的职业追求的成功!

这也是林徽因先生一直追求民族形式的又一次成功。在国徽设计中,林徽因做到了民族形式的大弘扬、大发展。这次,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中,她决定再次将民族形式融入其中。

1952年5月,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并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中,担任美术设计方面的任务。

因身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的梁思成,经常开会和工作需要出国访问,所以林徽因就承担了整个设计小组的组织工作并亲自为碑座和碑身设计了全套饰纹,特别是纪念碑小须弥碑座上的一系列花环浮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徽因设计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花环浮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病中的林徽因,此时身体极度虚弱。清华大学营建系学生关肇邺回忆:“林先生不能持笔,需要我帮助她绘图和跑腿。当时,林先生完全靠记忆列出了一个书目,令我去图书馆借来。林先生的学识极广,谈论问题总是旁征博引而且富有激情。”关肇邺还记得,有一次他把纪念碑上浮雕的线条画得太柔弱了,林徽因看了,幽默地说:“这是乾隆taste(品位),怎能表现我们的英雄?”“要精致细腻、要光鲜华美,要刚柔并济,浑厚中有灵巧,粗犷中有妩媚,豪放中有细腻,凝重中有轻盈。这就要吸收唐代雕塑艺术,还要研究与欧洲文艺复兴类似的人文主义,在其结合中,凸现中国民族形式,体现中国民族艺术风格。”

精益求精,把人民英雄的无畏完美体现,把人民英雄最高贵、最纯洁和坚韧的品质得到具体体现,于是林徽因取终选定用牡丹、荷花和菊花,来雕塑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小须弥碑座八个大花环浮雕,使之与大须弥碑座的八幅近代历史浮雕相互照应,从而把英雄的乐章推向高潮。

一碑耸天立,英雄永不朽!

林徽因完成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美术设计工作。但她没有亲眼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竣工,她于1955年4月1日清晨与世长辞,终年51岁。

第二天,《北京日报》刊登讣告,治丧委员会由张奚若、周培源、钱伟长、金岳霖等13人组成。林徽因的追悼会在金鱼胡同贤良寺举行。追悼会上,两位挚友金岳霖和邓以蛰联名写了一幅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徽因墓碑

追悼会后,林徽因遗体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梁思成亲自为妻子林徽因设计了墓碑。营造学社成员,建筑史学家,国徽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协助林徽因让景泰蓝工艺重获新生的艺术家、是建筑学大宗师梁思成先生的主要助手莫宗江,用中国营造学社特有的字体勾画出“建筑师林徽因之墓”几个字。碑上没有铭文,只有一只浮雕花环,橄榄枝环抱着圣洁的牡丹、荷花、雏菊。那是林徽因生前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须弥座上设计的碑样,朴实无华地镶嵌在这里。

这是一座无字碑,但确又写满了一代才女的才华和高尚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