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添加剂这事,海天发了个声明,看得出很愤怒,因为特地挂了几个人,要通过专业律师团队追究这些人“造谣”的法律责任。

声明里写这条就是臭棋,事可以悄悄干,但说出来这就让人有点杀鸡儆猴的感觉了。这是嫌身上的火还不够大,再整点添加剂上去么?

海天敢公开这么做,不怕惹怒了打酱油的,不怕被公众舆论反噬,酱油卖不出去么?

我觉得这个他还真不怕,原因有二:

其一、是我上篇谈文艺圈说过的,海天的服务对象已经不是单纯地打酱油的消费者,盈利方式的多元化,使其在公众消费方面的占比已经不那么高了。退一万步讲,就是这品牌真倒了,死的也只会是道友(某影视上市公司已经打过样了)。

其二、公众的行为方式、生活品味、审美习惯都是一个被逐渐培养的过程。想看什么、想吃什么,看似品种繁多,但消费意愿一定是往大品牌集中的。因为产品分发是针对每个个体的,个体思维首先是成本考量,大品牌客观上给人有安全性暗示,这会在公众心理上降低其购买成本。看影视剧如果是知名公司、创作团队也非常有名,八十的票价就显得比五十的值。酱油其实也是一个道理。

这里面看上去有一个问题没解决,比如酱油,有没有小企业真材实料去做,通过口碑来赢得公众认可,并一步步做大。理论上的可能性有,但事实上这种小企业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注定做不大,甚至会死得很快。因为这意味着高端的品质高端的价格,消费者干嘛不挑大品牌而选择小众的你,销售渠道你能不能挤进去也很难说。影视也是同样的道理,肯定也有心怀理想的文艺工作者想拍点好片子,就算有艺术家不计片酬,也得有渠道给你播,难道摆路边卖录像带?

关键是,对于大品牌来说,从产品、质量、价格到渠道都是不违规的,你挑毛病最多能挑出来个以次充好。而且,人家不是没有高级货,你非要买大路货,还敢要求品质,这就是你的问题。

这下你差不多就哑口无言了。按正常逻辑,价格越高的产品,品质也一定越好。但这里面有个被有意无意忽略的前提,那就是“正常逻辑”。谁来保证价高与品质一定存在正相关关系这种“正常逻辑”。如果是一个谁都说不清楚的罗生门,那亏的无疑还是花大价钱消费的公众。

总之,环境已经给你打造成这样了,被动接受已经是既成事实,反正看个片刷个剧吃点酱油一时半会儿死不了人。人家很清楚公众是没那么多时间一直盯着挑毛病的,过几天还是该咋咋滴。有那闲工夫自学食品化工,不如加班多打几个螺丝、多跑几公里运费,给孩子挣点学杂费,给老人攒几粒药钱才是当务之急。

当筐子里只有烂桃的时候,事实上你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强忍着不吃,要么无视烂的那部分,只啃好的一面,吃的时候还得避着人,否则被某导演瞄见,又得指着你嚷嚷:看看,他们(三个字)就爱吃烂桃,怪不得我们,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