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沱河 摄影 王红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沱沱河 摄影 王红强

红星新闻记者 ▏蔡晓仪 任江波

编辑▏郭庄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是长江正源的发源地。作为唐古拉山脉最高的雪山,最高峰6621米。雪山下130余条冰川尤为壮观。其中,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正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冰川融水汇聚成涓涓细流,一路向东形成浩荡长江。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青藏公路通车起,唐古拉山镇所在的沱沱河地区就成为青藏线上的一个重要驿站。青藏公路109国道、青藏铁路和格拉段输油管线从唐古拉山镇全镇横贯而过,过往货车司机们更习惯称之为沱沱河沿。 每天,沱沱河火车站会有两趟火车准时停靠,在沱沱河站上下车的乘客除了少数的当地牧民、居民、铁路员工,就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他们与当地政府和牧民,以及科研工作者一起,成为守护三江源沱沱河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2021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成为世界海拔最高、中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将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整体划入公园范围,对保护以沱沱河为代表的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维护我国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物种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沱沱河沿:

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

在藏语中,“唐古拉”意为“高原上的山”。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当来到唐古拉山时,被漫天的大雪所阻而无法前行,无奈之时,经随行僧人的点教,公主将其乘坐金轿上的莲花座留下镇风驱雪,这才得以安然过山。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青藏公路通车起,唐古拉山镇所在的沱沱河地区就成为青藏线上的一个重要驿站。这里海拔4539米,是青海省格尔木市的一块雪域“飞地”,与格尔木市隔着中国最大的无人区可可西里。青藏公路109国道、青藏铁路和格拉段输油管线从唐古拉山镇全镇横贯而过,过往货车司机们更习惯称之为沱沱河沿,滚滚东去的长江源头就在唐古拉镇的沱沱河地区。

沱沱河又名滔滔河,藏语称“玛尔曲”,意为“红色的河”,蒙古语称“托克托乃乌兰木伦”。沱沱河是长江源头的中支源流,现被定为长江正源,发源于格拉丹东雪山群,姜根迪如冰川西南侧,源头纳钦曲,是冰川融水汇成的一股溪流,水面宽3米,深0.2米左右,由南向北在谷地中流淌,经30多公里后与切苏美曲汇合,始称沱沱河。

↑沱沱河与唐古拉山镇 摄影 王红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沱沱河与唐古拉山镇 摄影 王红强

每天,沱沱河火车站会有两趟火车准时停靠,连接拉萨和西宁。因为站点太小,连购票平台也搜不到,往来乘客一般是多买一站,再提前下车。驻站民警和铁路巡护员大多知道,在沱沱河站上下车的乘客除了少数的当地牧民、居民、铁路员工,就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

嘎甲尔·吐旦旦巴每个月都会准时出现在沱沱河火车站站台,很少有人知道,十几年前,刚大学毕业的吐旦也是沱沱河火车站的铁路巡护员之一。

2011年,国内较早开展高原公益环保的组织“绿色江河”在唐古拉山镇成立了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吐旦辞去了铁路工作,担任绿色江河长江项目中心主任至今。7月初,长江源驿站的志愿者小朱已经在沱沱河待了一个月,即将返程。她是一名摄影师,在唐古拉山镇做过垃圾调查,相机里记录了很多沱沱河的日出日落。每周,小朱都会和志愿者一起到沱沱河火车站做宣讲。火车连接西宁和拉萨,往往只在沱沱河站停留一两分钟。趁着这个空挡,他们就举着“垃圾不落地,青藏更美丽”的牌子,朝列车里的游客挥手示意。沱沱河站或许见证了许多故事,小朱告诉记者:“有一次,有个卧铺的阿姨看到我们挥手,也朝我们挥了挥手。”

班德湖:

守护斑头雁项目已10年

在三江源园区,宏大的江河并不多,星星点点的湖泊倒是随处可见。这里是一个湖泊的王国,大大小小的湖泊有16500多个,占中国湖泊总数的近一半。班德湖位于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唐古拉山镇长江源区域,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斑头雁在青海的主要繁殖地之一。班德湖湖面面积约2.8平方公里,湖水注入扎木曲汇入沱沱河。

↑班德湖航拍 摄影 王红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班德湖航拍 摄影 王红强

吐旦刚到时,长江源保护站还没建完,所有的志愿者包括吐旦都在工地上跑。2012年冬天,保护站窗户上的窗缝还没来得及打胶密封,他们就贴上布,打上钉子过冬。“沱沱河的风大,风一吹,布就漏风,半夜冻得不行,我们就爬起来找东西压住。”也是那一年,听说新建的房子是保护野生动物的机构,一位当地的藏族老人前来询问,“你们这里负责保护大雁吗?我家牧场周围的湖中,每年有很多大雁来下蛋,不少刚下的蛋就被人给捡走了,你们能不能管?”

沱沱河流域山峦交错、河流纵横、交通闭塞、人烟稀少,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繁衍条件。经初步调查,野生动物约有40多种。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盘羊、藏原羚、白唇鹿、猞猁、雪鸡等,其中大部分都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老人口中的大雁是斑头雁,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之一,8小时就能飞越喜马拉雅山脉,完成一年两度的迁徙壮举。长江源水资源丰富,也是这类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最重要的繁殖地之一。

每年4月,斑头雁会从印度、尼泊尔飞到唐古拉山镇的班德湖繁殖,高峰时期,岛上会有上万枚蛋。6月,斑头雁就会带着孵出的小斑头雁回到南亚。在当时,斑头雁的全球野生种群数不到10万只,每年在班德湖被盗捡的斑头雁蛋就有近千枚。斑头雁守护项目实施至今已过去10年。据吐旦及志愿者监测的数据显示,斑头雁的数量已经从当初的1172只上升到5963只。此外,长江源当地的牧民们也都参与其中,成立班德山牧人生态环境保护小组,把斑头雁单一物种的保护延伸到对长江源沱沱河沿区域的野生动物保护。

设立国家公园:

雪山下的江水与每个人有关

“我们科考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整个青藏高原的冰川整体其实是在退缩的。我们在科考时明显感觉到,以前航拍地图上有的一些小型冰川已经消失不见。”自1984年起,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沈永平就在青藏高原地区进行冰川科考。近40年间,他见证了三江源地区冰川和环境的变化,也见证了中华水塔生态保护一步步加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沱沱河 摄影 王红强

2021年10月12日,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5个首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到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三江源国家公园,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三个园区。三江源国家公园素有“中华水塔”“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之称,是我国重要的淡水供给地。园内以山原和高山峡谷地貌为主,广泛分布着冰川雪山、高海拔湿地、荒漠戈壁、高寒草原草甸等高寒生态系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中,长江源园区以楚玛尔河、沱沱河、通天河流域为主体框架,包括长江源头区域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区内河流众多,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区内冰川主要为大陆性现代冰川,据2014年数据统计,共发育有429条冰川,冰川储量为71.33立方千米,是众多湖泊以及通天河及长江一级支流楚玛尔河、当曲河等的重要补给源泉。

2021年年底,青海省印发实施《中华水塔水生态保护规划》,标志着三江源中华水塔水生态保护将有章可循。沈永平告诉记者,《中华水塔水生态保护规划》发布后,从去年到今年,各方力量都在计划启动冰雪监测规划。“我们团队也在计划,根据冰川在黄河源、长江源等地的分布和以往科考情况,确定监测哪些冰川和雪山、重点检测哪些数据、现有监测的不足及完善等,让大众对雪山的总体情况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认识到遥远的雪山与每个人都有关系。”

据青海省玉树三江源生态气象分中心遥感监测最新研究显示,1990年至2021年,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湖泊总面积显著增加,1995年至2020年连续25年增大。长江科学院副总工程师谭德宝表示,湖泊湿地不仅能有效调节三江源输送水量和局部气候环境,也是多种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湖泊面积增加,水质保持优良,有利于提升长江源区水生态的调蓄能力,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但同时也会造成一些潜在隐患,需要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

三江源国家公园通过探索实践,基本建成了以生态监测体系、生态管护体系、保护修复工程为主体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护新体系。以沱沱河所在的长江源区为代表,这里的万物生灵得到系统保护和修复,水源涵养能力增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得到完整保护,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更加凸显。

—— END ——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