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一生,做事的原则与交往的信条不可少,每个人都应有清晰的价值观,这是立身根本。在是非善恶的认知上,即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信条,也能看出他的喜好与厌恶,一个人是朋友还是路人,基本上就这些就可以料定了。

孔子也有他所厌恶的人,哪些人他很讨厌呢,从一句话可以找到蛛丝马迹,他说: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话就是说:花言巧语,容貌伪善,过分恭敬,这样的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心里面明明厌恶别人,表面上却还与人做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左丘明是鲁国的史官,据说《春秋左氏传》和《国语》都是他所著,是孔子尊敬的一个人。接下来分析一下左丘明与孔子都厌恶的两种人,看看这些人都有什么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巧言、令色、足恭

巧言,就是花言巧语,令色,就是伪装成很和善的样子,足恭,指的是过分的恭敬,有些做作。

孔子曾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一个花言巧语而又表现出很善良的样子,这类人是很少有仁德心的。在现实生活中,除了这种“巧言令色”的人,也有一种恭敬有礼的人,虽然礼节周全,但是总是感觉有一种做作的、刻意为之的感受,从上到下给人以伪装的不实诚印象。

这三种表现的人,左丘明很反感,孔子也同样耻于和这类人共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匿怨而友其人

匿怨,就是隐藏起内心的怨恨。把内心的不满、讨厌、怨恨隐藏起来,在表面上却其乐融融的与对方交往,左丘明不喜欢这类人,孔子也讨厌与其为伍。

古人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彼此双方能不能走在一起,形成亲密的朋友关系,有个一二次交道基本上就很清楚了,如果双方志趣差异太大,纵然有很多的交际往来,也只是形式上的交往,双方在心灵上是很难融合的,也不可能让对方走进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类人,就是彼此都很明白之间有过节,甚至有仇恨,但是为了利益等多方的考量,却不愿意撕破最后一层窗户纸,在人来人往间,遇到一起也称兄道弟,欢声笑语,完全看不出彼此内心早已决裂。

这类人,按照现在的观点,会被人认为“情商高”,是善于隐藏情绪的高手。但如细细一想就不难发现,这哪里算得上是什么情商,只是无奈之中带着面具苦苦周旋罢了。

明明心里一肚子气,却偏偏不得不表现出什么事也没有,这种状态,就是所谓的“带气生存”,时间久了要么身体出问题,要么心理出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个词汇称作“阴险”,说白了就是明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如果在一个社会中,人人都习惯了带着面具生存,将会批量产生虚伪的、内心扭曲的阴阳两面人。

戴着面具生活是痛苦的,也是残忍的。因为失真,所以痛苦;因为内心明明有巨大的不满、痛苦,却还要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对灵魂而言是很残忍的,终有一日会成为精神难以承受之重。

这种人,具有极大的危害和不确定性,是左丘明与孔子都会规避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句话中,孔子提到了两类人,第一种人的典型特点可以归结为“伪”,伪善之人,必非善类,必有图谋。第二种人的特点可归结为“阴”,戴着面具与人周旋,心中缺少光明,令人防不胜防。

这些人即是左丘明和孔子眼中需要警惕的人,同样也是今天人们在交往中应远离的人,越早知道越好。

如果您喜欢我的原创文章,欢迎关注账号!谢谢点赞、留言、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