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开国元勋的女儿,凭实力考上俄文翻译,一干就是一辈子!她是开国元勋之女,北航毕业为国买飞机,改行后半辈子当翻译

1938年12月8日,一位名叫任远芳的中国女孩出生在遥远的莫斯科,她的父亲就是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任弼时。1938年3月,任弼时受派遣赴莫斯科寻求支持,其妻陈琮英随行,这才在异域有了他们的第三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远芳出生不久,她的父母因为结束了在莫斯科的工作,双双返国,才1岁零两个月的任芳,被留在了伊凡诺沃国际儿童院,那一天是1940年2月25日。伊凡诺沃国际儿童院是苏联专门收养各国革命子女或烈士遗孤的机构,位于莫斯科以东300公里的俄罗斯西部城市伊万诺沃。父母离开后,任远芳在儿童院一呆就是12年。

伊凡诺沃国际儿童院曾住过许多一代领导人及烈士子女,如岸英、岸青、李敏,刘允斌、刘爱琴,朱敏,蔡博、蔡妮,罗西北,苏河清,张芝明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在儿童院中的中国孩子们)大的十几岁,小的才一岁多,像我一样。我们住在一个大房子里,平时不睡一个房间,按年龄大小分不同的班级上学。我跟邓发的女儿等人一起上学、睡觉,我们还经常光着脚丫乱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那,不知道父母是谁,没人告诉我们,也不想父母。” 任远芳后来回忆说。

二战爆发后,苏联的物资供应也就得非常紧张,在儿童院里,牛奶只有那些瘦小的孩子才有,其他人只有面包。孩子们都相处得很好,儿童院的集体生活,让他们变得非常独立。直到1948年,国际形势好转后,任远芳开始和父亲通信。从那时起,父亲才开始走进她的生活。1949年底,任弼时因病赴莫斯科治疗,后转入巴拉维赫疗养院调养。1950年1月,任远芳才与分别10年的父亲相聚。1950年,任远芳和父亲一起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苏联生活期间,任远芳有个苏联名字卡佳,当时父亲和母亲也因安全需要,取了别名掩饰身份。父亲别名陈林,母亲别名陈松。回国后,卡佳开始使用自己的中文名字任远芳,度过了小学和中学生活。到大学时,任远芳又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陈松。因为他爸爸的姓太惹眼,为了避嫌不搞特殊化,她就把名字改成了陈松。

回国后的学习都是按部就班,她的小学、中学都非常顺利。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任远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北航,负责国家购买飞机的业务。“现在救灾时用的直升机,苏联的米八、米十七,就是那种又绿又白、迷彩服的飞机,就是我们当时买的,那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回忆当年的工作,她的神色里仍透露出一股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航,她不但工作出色,深得领导和同事的喜爱,而且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任远芳的先生武盛源,也是毕业于北航外语系,是任远芳的好友曾芳兰的同学。1967年,36岁的武盛源因能力出众,被调往外贸部工作,后被调入财政部。

刚从北航毕业分到学校里的时候,任远芳一家和另外一家人合住着一套不到45平方米的两室一厅的房子。她在北航工作10年,同志拥戴,领导信任,升迁机会很多。但那时,孩子都得自己带,工作的地方离家远。她选择了调动工作,并通过自己的实力,考入离家只有5分钟车程的中机公司俄语翻译。

在中机公司,她做的是俄文翻译工作。说是翻译,其实干了许多工勤的活:每天要跑跑腿,买飞机票、火车票,带外宾参观长城,都是些琐碎的事情……但是,她却乐此不疲,由于工作中的运动量大,所以,练就了一副好体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有了一副健康的身体,2003年退休后,她每天的生活更加丰富了:游泳、跳舞、弹钢琴、学习电脑、出去和“苏联派老人团”聚餐;每天五点钟就起床了,做家务、散步,一周游泳3次……活成了快乐女神。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