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众人把一只断手和主人一起送往医院,陈中伟医生竟临时选用橡皮筋接活断手血管,在接好四条血管后,奇迹出现了……

1929年,陈中伟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医学世家,幼年时期就已经会用显微镜分辨白细胞和红细胞,也了解了哪里是中枢神经。

从小就顽皮的陈中伟,捉来麻雀做实验,其父亲循循善诱,教陈中伟解剖,还告诉他“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陈中伟曾说:“我很感谢我的父母,给予了我充分的自由,对于我所有的问号,他们都会尽力帮助或者引导我寻找答案。”

而陈中伟最大的兴趣,就是生物学。

1948年,陈中伟如愿以偿地考到了同德医学院。在大学期间,他对于医学的执着,常常让人吃惊:解剖课上,别的同学需要4个人合作才能解剖一具尸体,而他一个人就能解剖数十具。

在同学眼里,陈中伟就是一部百科全书,他对人体结构完全烂熟于心,而且非常热衷于各种外科实验,这为他日后创造的世界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医学院毕业后,陈中伟被分配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

1963年的一天清晨,正在查房的陈中伟被紧急召唤到急诊室。

急诊室里,一名叫王存柏的工人被几名工友扶着,脸色惨白,不停呻吟。原来,王存柏右腕关节处被冲床完全切断了,断离的右手被工友们一并送了过来。

看到血肉模糊、筋肉毕现的手臂残端,陈中伟心中一阵难受,按照当时的治疗惯例,只能做一下创面清理和包扎,防止伤口感染。

但王存柏却恳求着说:“医生,求求你帮我接回去吧,我没有了右手,怎么生活啊?”

看着病人的眼神,再想到此前还有一些老工人没有了手指头或者手掌,陈中伟心中五味杂陈:自己学了那么多年的医,做了那么多年的外科手术,为什么不尝试着突破这个医学难关呢?

沉思片刻后,在众人诧异的眼神中,他决定:把工人的手臂接回去。

陈中伟知道,断肢再植手术,除了要接好皮肤、骨头、肌腱和神经外,最难的就是接好血管。他也知道,这个手术必须得到其他医生的支持。

为此,陈中伟当即请求院方组织其他科室的专家支援,著名的血管外科医生钱允庆也参与其中。面对这个挑战,医生们齐心协力,接好了18条肌腱后,对如何接好血管,却陷入了困境。

此前,陈中伟抢救过大量伤员,为多名患者接过骨头、肌腱和神经,也接活过一只快断了的手,但却没有接过血管。放眼全世界,都还没有把人手接活的案例。

大家都开始冥思苦想。这时,钱允庆医生提到他看到过的一篇学术文献,文献中提到:在给狗做再植手术时,采用的是硅胶管套接法,先用硅胶管套住血管的两端,再用丝线套住。

“套”,这真是一个好主意。

但问题又来了,狗的血管直径是4mm,人类手臂的血管却是2.5mm,所以,还必须找到另外一种东西代替硅胶管。

然而,用什么才好呢?

正当大家无计可施时,一名护士长突然说道:“要不要试试给孩子扎头发用的塑料橡皮筋?”

大家听后,都拍手叫绝!

在接完了4条血管,再把皮肤缝合好后,奇迹出现了:王存柏苍白的手,瞬间变得红润起来。

陈中伟与其他医生相视一笑,成功了!

手术后,王存柏在陈中伟和其他医护人员的照料下,安全渡过了术后的感染关和坏死关。半年后,他不仅能拿筷子吃饭、写字,还能提重物和打乒乓球。

这项成就也告知了世人:我国的断肢再植手术,已经获得了绝对的成功。

随后,陈中伟等人发表了学术成果,在全世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使我国医学事业在国际上获得了巨大荣誉。

同年,周总理专程接见了陈中伟和手术组的其他医护人员,他握着陈中伟的手,连连夸赞,称他们是“救死扶伤,为国争光”的先行者。

陈中伟在获得“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美誉后,依然夜以继日地开展外科手术和研究,创造出显微外科技术,再次在世界声名鹊起。

很多赞誉纷至沓来,但陈中伟却说:“在医学的道路上,荣誉从来就不会只属于一个人。所有的医学奇迹,都是群众智慧的结晶。”

一直以来,陈中伟高超的医术水平和高尚的医德,鼓舞着很多医护人员,成为很多人的福音。

但令人悲痛的是,2004年3月23日,陈中伟因意外坠楼逝世,享年75岁。

陈中伟去世后,多名医学专家都扼腕叹息,他的逝世,是患者、年轻医师、医学界的损失。

如今,距离陈中伟院士去世已经18年了,很多医者也延续着他的医学精神,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做着巨大贡献。

陈中伟定会永远记载于医学史册,并活在人们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