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闹的南京路上有一座醒目雕像,每天吸引众多游人驻足拍照。这座雕像所代表的,就是以“身居闹市,一尘不染”闻名全国的“南京路上好八连”。虽然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任务在变、生活条件在变,但“好八连”艰苦奋斗、“拒腐蚀,永不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未改变。

艰苦奋斗,坚持优良传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十多年过去了,新报到的八连战士依然能领到一枚针线包。

小小针线包,承载了八连“拒腐蚀,永不沾”的精神底色。1949年,八连随大部队进驻上海,奉命在上海南京路执勤。身处繁华的南京路,连队官兵始终牢记人民军队性质宗旨,不为“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所惑。他们自制针线包缝补衣服,穿自己编的草鞋,逐渐形成“节约五个一”“艰苦奋斗四个自己动手”等传统,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扬成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南京路的霓虹灯更加闪亮,八连的传统更是历久弥新。这一点,刚入连一年的排长黄安歌深有体会。“工具坏了自己修,衣服破了自己缝,头发长了互相理,洗漱用水还要存在节水桶里冲厕所……总之物尽其用,能自己动手的绝不浪费一分钱。”就像他所说的,正是在一件件小事上厉行节俭,连队上下把勤俭节约的意识和美德根植在了心中:“无论时代怎么变,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八连优良传统永远不会变。”

心系群众,坚持为民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给我一份情,我还人民十份爱”,这是老一辈八连人的庄严承诺,也是新一代八连官兵的永恒追求。

1982年3月,八连开始在南京路上开展“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受到了上海市民广泛好评,也让“困难面前有八连,八连面前无困难”成为口口相传的佳话。从那以后,无论严寒酷暑,每月10日、20日,八连官兵的身影总会出现在南京路,为群众免费开展理发、补鞋、量血压等志愿服务,一转眼已经坚持了整整4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八连指导员的抽屉里,珍藏着厚厚一叠信封,里面装着山东省沂水县龙家圈小学学生们的来信,有的是感谢八连的助学捐款,有的是向八连的官兵哥哥们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薄佳旺告诉记者,八连与这所小学结对帮扶的故事始于1992年:“30年时间,在八连官兵资助下,很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得以重返课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连也和安徽省金寨县麻埠镇桂花村结成扶贫对子,不仅为村里脱贫致富出谋划策、提供资金,还协调多家企业来村里实行帮扶共建,并从2017年开始,邀请共建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师生,每年为村民义诊,向村民赠送血压计、体温计等医疗物资,开展中医健康咨询及日常保健宣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宗旨,也是八连的光荣传统,正如薄佳旺所说:“人民的期盼与肯定,就是八连官兵踔厉奋发的无穷动力。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形势如何发展,八连官兵始终不忘初心,践行人民军队宗旨、奉献子弟兵爱心,把好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

不忘初心,练就过硬本领

2017年,八连调整转隶到陆军某特战旅。面对转型挑战,八连官兵继承发扬“听党话、跟党走”的优良传统,苦练胜战本领。

缺乏骨干,是八连面对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挑战。从摩托化步兵分队向特种作战分队转型,对应的训练科目有了非常大的调整,连队官兵在心理上和经验上都没有准备。但他们没有被挑战难住,而是以“甘当小学生”的态度虚心求教,从零开始一点点追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瞄着第一练、盯着弱项补、看齐尖子追,全连上下从难从严,练就过硬本领:开展扛圆木、抗眩晕、抗高压、耐寒耐热等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训练;结合军事演习和濒海训练,组织官兵在生疏地形、恶劣海域开展战斗攀爬、水上救援等课目训练……经过不懈奋斗,八连已完成了从“霓虹哨兵”到“特战尖兵”的转变,还荣立集体二等功两次,被陆军表彰为“四铁”先进单位,2019年被国家九部委联合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型五年来,八连不断取得荣誉的同时,还始终保持刀刃向内的勇气和精神。每当八连捧回荣誉,连队党支部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庆功,而是召开党员揭短亮丑会,对照打仗的标准一起找差距、挖根源、定对策、促落实。“在八连,揭短亮丑制度已经坚持了50多年。”八连指导员薄佳旺说,一次次党内政治生活落地,也成为战斗力建设的定盘星和倍增器,战斗堡垒因此更加坚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 / 张雯

编辑 / 孙超慧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