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县出土"宋子"三孔布

《中国钱币》 1984年04期 朱华

1983年4月,在山西省朔县城东北8公里北旺庄配合中国平朔露天煤矿生活区基建考古发掘中,于第一施工区第八号汉慕出土一枚面文“宋子”·的“三孔”布。

布为园首、园肩、园裆、园足,布首与两足端各有圆形穿孔,所以钱币学家称之为三孔布。布周与孔皆有郭,面篆文“宋子”二字,背文“十二朱”(铢),文字严整、清晰可辨。布通长5.5厘米,重6.8 克。和宋子布同时出土的钱币还有∶战国时期赵国的“安阳”方足布一枚汉代“半两”方孔园钱三枚(图一)。

此墓内的随葬品除上述三孔布等古钱币外,出土文物尚有泥质灰陶罐三件,形体较小,高24.5厘米,圆唇,鼓腹,平底。肩部饰有棱形纹与锯齿纹。彩绘陶壶皿件,形制相同,小者高25.5厘米,大者37厘米,皆红色陶质,园唇,鼓腹,平底。腹部饰红、黑二色云气纹图案(图二)。半两钱三枚的直径是2.6、2.4(二件)厘米,重4.5、2.8、2.5克。视其形体和重量与洛阳烧沟汉墓出土的第二型第三型半两钱大致相同,当属文、景时期的八铢半两。随葬品中的陶器,就其形制、质地、纹饰等特征看,也是属于西汉早期遗物。因此,第八号慕的时代属文、景至武帝时期。宋子三孔布和安阳方足布当为墓主人生前爱好而保存下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布币的面文多系铸币的地名,宋子布当然也不例外。《史记·燕召公世家》载燕王伐赵时说∶“今王喜四年,……王召昌国君乐翮问之。对曰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伐。……燕王不听,自将偏军随之。……燕军至宋子,”由此知宋子为赵地。又《史记·刺客列传》中关于秦灭燕事载∶“秦卒灭燕,虏燕王喜。其明年,秦并天下,……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集解》徐广曰“县名也,今属钜鹿。”《正义》说宋子故城在赵州平棘县北三十里,《历代疆域表》中亦说明鲠鹿郡在战国时属赵①,西汉时亦属钜鹿郡之宋子县②。地望在今河北省赵县东北。《史记·刺客列传》中“其明年秦并天下,”当为公元前221 年,而秦卒灭燕虏燕王喜,则为公元前222 年,这在《史记·秦始皇本纪》文中亦有记载∶“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贵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秦始皇二十五年,亦即公元前222年。燕王喜四年,燕军至宋子即公元前251年,这明显说明燕军至宋子早于高渐离匿作于宋子29年,而秦占宋子反有一年的时间,宋子早在秦占领29年前即为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子布背文“十二朱”,朱即铢字省,十二铢即半两,是布币的纪重或纪值单位。背面首部穿孔上一横划,可能为铸币的炉次或范次的数字,不应读作一十二朱。据古钱图谱著录和传世品,三孔布有大型和小型二类,而文皆纪铸币地名,背文纪重或纪值的数目字。三孔布面文,裘锡圭先生考释的有∶需销释“南行唐”(南行易)、穿上释“上艾”、姓乎释“平壑”、e?质释“屑次”、锡命释“家阳”、呆释“呆”或“相”、鄂中释“姑邑”(石邑)、粤罗释“郊与”(阏与)等十四则。裘先生考证了这些地方当时均属赵国地域之内,并肯定三孔布都是战国晚期的赵国货币。③大型者背文为“两”,小型者为“十二朱”。战国时的布币,形制繁多,铸地亦多,但行使布币的区域主要在“三晋”境内。从其形制看,三孔布和无三孔的“大阴”、“晋阳”、“离石”、“阙”④布雷同,其背文亦有数目字,只不是铢两而已。特别是和1963年5月山西省原平县武彦村出土布币的“阳人”、“兹氏”也颇相似。⑤背文纪铢两的三孔布,在我国货币史上有着一定的重要性,它开创了铢两方孔园钱的先驱。

园首园肩园足的三孔布,铸造工整,形制独特,和其他布币有着明显的区别,钱文除铸有地名外,出现了以铢两为制的货币单位,具有独自的体系。三孔布和其他布币相较,无论是种类或数量都是很少的,其时代也是布币中的晚期铸币。可是,三孔布究属何国铸币,研究钱币的学者各抒己见。王毓铨先生在《我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书中第三章第一节和第四章第二节阐述三孔布时说“这类布钱是秦国铸造的,”郑家相先生认为∶“三孔纪重布之制,创自秦地,”⑥朱活先生则认为“可能是秦所占领布钱地区出现的地方铸币。”⑦持三孔布为秦币的共同论点是∶ 铢两计重起于秦。

秦在七国中使用铸币的时间最晚,史书虽记载秦自惠文君至胡亥三次行钱,但仅见出土较多的是半两圆钱,其他两次行何种钱,皆未见可靠的实物资料。1954年四川省巴县冬笋坝第49号墓内与半两钱同时出土有“两惴”钱(惴即甾字,锱字,锱字省)。锱,说文释六铢也。两髻即十二铢,亦即半两。这是迄今有出土实物可证的两种秦钱,皆属秦晚期遗物。至于秦有没有布币,目前尚无可靠资料。

至于铢两计重制始于何时何国,尚无确切记载。史书文献虽有,如《左传·鲁召公二十六年》有“币锦二两”、“百两一布”,但系以两为布帛单位,见诸器皿铭刻所载,由西周至东周屡见,直至“王赧时的器物,衡制已改以两朱为单位。”⑧这些都是早于秦半两钱以及重一两十二朱、重一两十三朱、重一两十四朱等钱(后者是货币还是法码尚有不同的看法)的铢两制的。其实在1978年河北省易县辛庄头战国晚期燕墓中出土多种金饰件背面的刻文全都以铢两计重,⑨又《洛阳金村古墓聚英43.1》银器足歇铭亦有“重八两十二朱”文。可见三孔布以铢两计重不一定始于秦国。

布币的铸行区域主要是"三晋"地带,从形制到内容非常繁多,“三晋”中又以赵国的币制比较繁杂,不仅数量多,且铸地亦多,据现有刀、布面文所载地名先后达33 处,这从多年来出土实物得以印证。有大型和小型尖足布,有方足布,有园足布等等。赵有疆域二千余里,人民强悍善战,成为北方唯一的强国。《战国策·赵策》∶“赵王……乃饰车百乘,黄金千镒。”赵都邯郸被秦围时,经养士鲁仲连反对降秦解围后,赵武灵王儿子平原君赵胜锡黄金千斤,由此可以窥见赵国的经济实力之强盛,赵还曾仿效邻国燕铸造刀币以利贸易;发展经济。

再从山西省历年来23个市、县28处出土的“三晋”布币情况看,大抵由太原以北一带原赵国领域内,以大、小型尖足布为主,方足布次之,布币“本身文字所标地名大部分”或“约一半以上属于赵国所铸。”⑩其他地区则不然,侯马东周晋国遗址则出土空首布。当然货币与其他文物不同,它的流动性是较大的,出土地点虽然不是唯一的依据,但它的区域性也是不容忽视的,货币的流通往往是以本国内为主,流入他国的应为少数。此次,在朔县发现的宋子三孔布为赵国铸币种类和货币单位增添了新品。

宋子三孔布当为秦灭燕高渐离匿作宋子以前的铸币,高渐离隐避宋子为人役使时是公元前222年,正值秦忙于兼并天下的动乱之际。次年即公元前221年,秦已灭六国,统一了天下,秦占宋子仅一年时间。在这种形势下,宋子地方似无铸币的可能性。秦使用园钱,除以铢两为货币单位外,钱文是不铸地名的,而钱文铸地名的正是三晋货币。如果说这是秦占领后的地方铸币,实不如说是赵时的铸币较为妥帖,何况到目前止,三孔布在战国时秦之区域内尚无发现,而山西省的赵疆域内,除此次朔县外,数年前平定和交城县亦有发现(笔者只听当事人口述;惜未目睹实物)

三孔布,无论是传世或出土者都为数很少,在布币中属于较小的体系,铸造与流通的时间较短,地域也不广泛。但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为后来的半两、五铢纪重钱起了先导作用,从其形制与布币的演变过程来看,它的时代是属于战国晚期的铸币,可能铸于燕王喜四年(公元前251年)伐赵之前。

三孔布的国家问题,是古钱币研究中的一个众说纷云的问题,此次宋子三孔布在山西省朔县出土,为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资料。

以上浅见仅是口耳之学,本文就此略作探讨,以就正于诸位前辈和大家。

注∶

① 中华书局印行∶《历代疆域表》 卷上六。

② 《汉书·地理志》 八上③

裘锡圭《战国货币考(十二篇)》《北大学报》 1978年第2期丁福保《古钱大辞典》刀布类46 ④

————49页 中华书局1982年12月版郭 勇∶《山西省原平县出土的战国货◎

币》《文物》1965年第1期54页图七之3、4、5图

丁福保《古钱大辞典》总论·周秦⑥部分

⑦ 朱 活∶《论秦始皇统一货币》 《文

物》 1974年第8期

李学勤∶《战国题铭概述(中)》《文

物》1959年第8期

◎ 国家计量总局主编∶《中国古代度量衡

图录》

⑩ 郭 勇∶《山西阳高天桥出土战国货币》《考 古》 1965年第4期

温馨说明:本平台目的在于集中传递全国各县考古成果,不作为任何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图文编辑校对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及时纠正修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