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哲老师“老带新”

作者:张凤民

今年是天津“名师”、著名的书法篆刻家刘维哲老师诞辰101周年。刘先生仙逝三十周年了,为了纪念先生,百年劝业博物馆此前举办了《燕京印才 沽上师表——刘维哲先生书画印暨古碑帖收藏展》,于教师节首先在线上展出。我看了这个展览,睹物思人,脑海中闪现出一幕幕尘封已久的画面,心潮难平,夜不能寐。这里撷取几个片断,以志怀念。

1961年我从天津师范学院毕业,分配到十七中学做语文教师。当时,教育界正在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措施之一就是实行教师“老带新”,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于是校领导便安排我做了语文教研组组长刘维哲老师的“徒弟”,并叮嘱我一定要好好向这位名师学习。

在与刘老师的接触中,我首先感触到的就是他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敬畏,对学生的挚爱,对工作的一丝不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他不辞辛苦,想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这里仅举一例——

作文教学是公认的难点,常规做法就是命题、写作、批改、讲评,念几篇范文,提几点要求,往往收效不大。刘老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选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详批细改,然后分别用墨笔、红笔将原文和修改的内容抄成大字,挂在黑板上,逐字逐句逐段地与学生讨论这里为什么要改,为什么要这样改,还可以怎样改,很受学生欢迎。学生不仅学到了审题、立意、选材、谋篇以及语言表达的知识和技巧,而且逐步养成了严谨构思、反复修改的良好习惯。刘老师的一言一行,教学中的一招一式,都为我们做出了示范。

刘老师对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十分重视,尤其强调练好基本功,一是读书,二是写作,三是练字。刘老师发现我们古文的功底较差,于是在语文教研组被评为和平区先进班组得到一小笔奖金之后,就带领我们几个年轻人到天祥市场古旧书店淘回来《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纂》《辞源》《辞海》《佩文韵府》等一批文选和工具书,放在办公室的壁橱里,指导我们阅读和检索。刘老师提倡青年教师和学生一起写作文,他说你自己不会游泳,怎么当游泳教练?我每学期至少写两三篇,刘老师都要面批面改,我受益良多。说到练字,刚开始刘老师只指导语文组的几位青年教师练习,后来逐渐有其他学科组的年轻人加入进来,每天午饭后大家凑在语文组临帖、写大仿,下午刘老师一上班就收作业,逐人批改、指导。这一度成为十七中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刘老师的指导下,我较快地适应了教学要求,我们师徒二人被评为“天津市教育系统先进师徒”。而我的最大收获是认识到中学教师也应该是有情怀、有追求、有学问,人格高尚、堪为师表的人。如果说在师院上学所受到的“专业思想教育”偏重于理论,主要是“言传”,那么我从刘老师身上受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怎样做好一名中学教师的“身教”,为我奠定了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