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记者 崔文灿图/受访者提供

职业教育在今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中被明确“和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十年来,职业教育抓住了变革、发展的历史机遇,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

能直观看到的是,近几年职业院校录取分数线走高,不少头部中职、高职的录取分数线甚至超过普通高中、本科分数线。但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要真正明白职业教育的类型和定位,理解其“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背后的逻辑并不容易。

为此,羊城晚报记者与广州市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学会会长杨志勇进行了探讨。今年7月,杨志勇刚从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校长位上退休。这位资深行家在职业院校深耕40年,对职业教育发展充满期待。他说,希望能避开职教“圈内行话”,让社会都能读懂、理解职业教育。于是,一场“接地气”的对话由此展开——

杨志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志勇

普教职教学习方式差距大

羊城晚报:从满足社会需求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差别在哪?

杨志勇:当前我们国家的教育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普通教育,一种是职业教育。从就业、从人才成长角度来说,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普通教育培养的是学科型研究人才,所以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的,对社会的直接贡献度更大。研究型人才当然很重要,比如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很有学术价值,但是应用价值就没那么广泛。

事实上,这十年来,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根据不完全统计,广州中职生均经费和普通高中生均经费基本持平,目前的差距主要在场地、设备等专项投入上。

羊城晚报:您本人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又在职业院校任教、管理这么多年。您觉得从个人学习、成长角度看,这两种类型教育的差异在哪里?

杨志勇:普通教育以学科型课程为多,以学科知识为逻辑开展教学,较为抽象,跟工作关联不那么直接。相对职教,普通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少一些,后者以学科体系为主,培养出的人到企业后,往往还要再进行岗位培训。而职业教育的学习是以工作为思维导向。

举个很具体的例子。我在华工读书的时候,是按学科来分类的,比如建筑制图是一门课,建筑材料是一门课,和建筑物的设计、施工、预算等工作过程不是直接对应。而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

羊城晚报:普通院校出来的学生和职业院校出来的学生在工作中差别大吗?

杨志勇:差别还是蛮大的。目前,职业院校毕业生学历层次可能不如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但现在有些普通院校的毕业生虽然学了很多学科知识,在工作上却不能拿来即用;而职业院校毕业生是跟着工作过程来学的,很容易上手,所以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学习效率和实用性的优势比较明显,这个就是职业教育的价值所在。

职校学生参加电子商务技能竞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职校学生参加电子商务技能竞赛

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羊城晚报:在过去,职业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

杨志勇:问题就在于职业教育体系没建好。过去,低层次中职很多,高职不怎么样,这几年才发展的职教本科很零散,职教硕士、博士根本没有,所以职业教育成了中低层次的教育,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层次不够、技术不够,培养的人缺乏技术思维,就业主要是从事繁重工作;反观普通教育升学体系早就有了,高中、本科、硕士、博士都能连接起来,学历层次较高。

过去,职业教育没有培养出高端的技能人才,就算培养出来也“用不上”,因为当时大部分企业还处于产业链的底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并不需要这类高端人才。但现在不一样了,物联网的应用、数字化、智能化加速了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所以职教本科、硕士、博士毕业出来后就业更有前途,毕业生不再是“某某工”,而是设计师、规划师。

羊城晚报:但是就业链最底层还是需要学生。

杨志勇:当前的中职教育是就业和升学并举,中职生是为升学高职作准备,就像高中生为读大学作准备一样。而你说的“就业链最底层”的人,慢慢就不需要了,因为产业在不断地升级。

举个例子,从前中职的会计需要会数钱、会贴票据,现在这些都正在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再比如机械类中职培养的车工、钳工等工种,现在也逐渐被智能机器取代,在提升了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了对中低端技能人才需求。企业的转型升级给很多岗位的人才的需求带来巨大的变革和冲击。

羊城晚报: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是,职业教育似乎是跟不上生产的发展。

杨志勇: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与产业的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相匹配。如果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太慢,职业教育的过快发展也没有实际价值,这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意义所在。当前我国正处于物联网、数字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所以职业教育必须高质量发展,才能跟得上企业的人才需求。

以前即便培养出职教博士都不知道去哪里就业,现在不一样了,首先是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同往日。其次,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未来职教博士和普教博士的学位同等。现在有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没有地位”是因为从事着中下层次的工作。但未来,有了就业需求,岗位就有价值,有了创新,职教生就有了社会地位。

羊城晚报: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您对于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期待?

杨志勇:希望教育行政部门能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尽快出台职教本科、硕士、博士培养的具体政策和机制,也希望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在职业教育内部,我们也要自强。一直以来,我们的职业教育是不强的,整个中职的管理和规范化水平跟普通高中是有差距的。所以包括职教本科、高职,想要跟普教同等水平,就要在各方面付出同等的努力,这对我们职教界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整个职业教育,包括教师、管理机制、办学条件等,都要高质量发展,都要上台阶。把校舍建好,把设备搞好,那只是基础条件,关键是教师水平要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要提升,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其实职业教育要发展,它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问题,未来十年,职业教育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链接:数说广州职教这十年

广州市现有职业院校83所,其中,高职院校8所,中等职业学校48所,技工学校27所。建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2个,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学校2所;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5所,国家级、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8所,10所学校入选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

2021年全市中高职院校专任教师13659人,中职专任教师共计11007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97.67%,专任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达13.7%,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任教师占比78.36%,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7.92%;

广州职业教育已搭建起由中等职业教育、高职、职教本科组成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类型明确、层次清晰,其中市属高等职业学校共开设128个专业覆盖17个大类,中等职业学校共开设133个专业覆盖18个大类,培养了从复合操作型到科技创新型三个层次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有效支撑了广州、粤港澳大湾区十大战略支注产业、十大战略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成为产业发展的人才引擎。

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对口帮扶贵州、云南等地,特批招收贫困家庭学生1488人。年均投入中职免学费、国家助学金补助2.1亿元,受益学生约7.4万人次。实施“中职赢未来”计划,受益学生约2万人次。全国首办中职启能班,已累计开办24个启能班。(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羊城晚报》10月12日A22版相关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羊城晚报》10月12日A22版相关内容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