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南黄家坡,有个名叫黄德仁的人。黄德仁人穷志短,好逸恶劳,吃喝嫖赌他全干,妻子杨兰英带着孩子吃菜吞糠,衣衫褴褛跟他活受罪。

杨兰英是个好强的女人,整天苦口婆心劝说丈夫改邪归正,她自己白天黑夜纺纱织布。可是黄德仁不听妻子劝说,一次次把杨兰英卖布的钱偷去赌,外边债台高筑,讨债的人天天挤破门。杨兰英无望想去寻死,可是又舍不得孩子,她想去害死丈夫,可又下不了这个毒手,只好含着泪,过着活一天少天的日子。

一天,杨兰英去开城卖纱,见墙上贴着公文皇榜,无意间到跟前一看,是皇帝向天下寻求名医的告示。

告示的内容是,当朝皇帝唯一女儿梨花公主年满二八,才学渊博,聪明过人,品貌出众,不幸在上个月患了一场疾病,数日卧床不起,茶水难进,眼下骨瘦如柴,皇帝寻求再世华佗,来为公主治病,如若哪位医生能为公主治愈身病,皇帝封官授禄。这榜文看来已贴久了,纸已变黄。

杨兰英看着看着,眼珠一转咬牙走上前把那皇帝求医的告示揭掉了。

有人要问,这个杨兰英可是想钱想到皇帝头上了,她和丈夫都不会医,咋能去揭这皇帝的告示?看她将会招来什么大祸!

杨兰英双手拿着皇榜还没离步,就见两个官兵走来,他们是皇帝专门派来看守皇榜的。他们一见揭榜文的是一女子,便问何人能为公主治好病。

杨兰英不慌不忙说她丈夫会医,能为公主治好病,只是近年不轻易出诊,她身为百姓一员,知道公主病魔缠身,理应让丈夫去为公主治病。

这两位官兵心里很高兴,便带着杨兰英禀报皇帝。皇帝一听大喜,当即差轿夫抬着轿子,送杨兰英回家,再把她丈夫抬回宫内为公主治病。

杨兰英坐着轿子到了家,便让丈夫黄德仁接旨。黄德仁一听是皇帝请自己进宫为公主治病,吓得面色蜡黄,“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官兵磕头求饶,说自己从没学过医,是妻子加害自己。

官兵们手里带来圣旨,哪管别事,见黄德仁不愿进宫,不分青红皂白将他推进轿里,命轿夫抬走。

黄德仁被抬走,杨兰英心里清楚,他不会医,无法为公主治病,皇帝不会轻饶他,不是杀头也要让他去远方充军。于是她在家里心安理得织布纺纱度个穷苦安定日子。

黄德仁被抬到宫内,见了皇帝吓得如一滩烂泥趴在地上,口口声声让皇帝饶命,说他不会医,不能为公主治病,是妻子加害自己的。

皇帝一听龙颜大怒,认为他是不想为公主治病,便喝叱两边下人对黄德仁重打五十大板。哪料这黄德仁吃不 了皮肉之苦,只打了三十大板周身已是皮开肉绽,鲜血淋淋,他想,再挨三十大板自己会被活活打死的,不如暂且多活一会儿,便张嘴哼叫着:“别打啦!别打啦,皇帝,我会医……”

皇帝一听黄德仁承认自己会医了,忙让左右住手,问他到底会不会医,愿不愿为公主治病?黄德仁怕再遭酷打,只好暂且说自己会医,能为公主治好病。皇帝心中高兴,暗自庆幸自己刑罚有用,便吩咐手下人把黄德仁拉起, 让他休息治伤。

几天之后,黄德仁伤势已好转, 皇帝让他去为公主治病。公主面黄肌瘦,没精打采,嘴唇干裂,确实大病缠身 。到底她患的是什么病呢?又怎么医治呢?黄德仁全然不知道,因为他对医学如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为了想多活在世 上几天,他想起医生看病要听脉,于是他装腔作势,用一根红毛线绳子,一头拴在公主手腕上,一头自己牵着,放在耳边听起来。别人认为他是在为公主听病,其实他是在拖延时间, 就这样,天天从早听到晚。

这一天,天天陪着黄德仁为公主看病的太监哭丧着脸说:“黄先生,你为啥天天只看病不下药呢?你可知道为公主看病几天了?已经七天了,公的病丝毫没有好转,再过三天还是这样,皇上就要降你杀头之罪了。”

原来以前也有一个医生揭广皇榜,十天之内没为公主治好病而被杀了头。这位太监的话使黄德仁半夜没有睡着觉,黄德仁不想死,一心想活着回家找妻子算帐。杨兰英把自已害苦了,不是酷打说会医,自己早就成了皇帝的刀下之鬼了,怎样使自己能活着回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天晚上,黄德仁让所有的人都离开,只有他和公主两人。黄德仁双膝跪在公主面前,痛哭流涕,说出自己家内有妻儿老小,自己本来不会医,是妻子与自已吵了架,妻子一气之下揭了皇榜,自己被酷打成医,并露出身上的伤痕让公主看。还痛哭流涕说几天之后就成了皇帝刀下之鬼,让公主开恩说出自己患的什么病?为何引起的,又为何久治不见康复,只要公主能说出真实的病情,他去对症抓药,相信天下没有对症治不好的病。只要公主病情好转,皇上就可免于自己一死,能回家与妻儿团地聚,共享天伦之乐。

公主一听皇帝为自己杀了一个医生,两天之后,又要杀了这个黄先生,心里大为气愤报怨父皇草菅人命,乱杀无辜。看见黄先生遍体鳞伤被酷打成医,于心不忍,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她让黄德仁坐下说话,由于引起怀春之情控制不住,便长叹一声,双手掩面痛哭起来。

“公主,你有难言之处也不能这样折磨自己,如照此下去,不吃不喝哪有长活之理?此时只有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有话你就要说出来,我可帮你一臂之力。”

黄德仁看见公主有沉痛的心病,就想打通她的思想:“人的青春是有时限的,折磨自己可是不应该……”

俗话说,身上有疼处就想摸摸,心里有话就想说说,看到黄德仁这么诚恳,她就一股恼儿把长期积压在心头的病根说了出来一一

原来在一个月前,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公主与女仆秀莲更衣去城东门外踏青,她们在青青的麦苗地里挖香菜,又到河边折柳枝拧柳哨,玩得开心,累得周身是汗。在中午时候,肚子饿得咕咕响,两人来到城门口路边的一家“迎春”茶馆,吃点心喝茶。

卖茶的是一个老汉,带着一个后生。不提老汉,单说那个后生,十八九岁,长得白白生生,眉青目秀实在漂亮。他人美嘴也甜,不由多看了公主几眼,公主含羞地送了秋波被。公主喝完茶后,迟迟不想离开茶馆,老想多看那后生几眼,可是太阳偏西了,香莲几次催促回官。走出茶馆时,那后生又相送几步,并说欢迎常来做客。

皇上正为不见公主着急时,见香莲带公主回宫了,龙颜大怒,当即将女仆秀莲以违背皇旨,私自带公主外出的罪名驱出宫。公主回宫后,那卖茶后生的音容笑貌深深印在脑子里,使她每日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想得她头脑发热,食不香睡不眠,患了相思病……

公主说到最后,两眼泪水涟涟说:“黄先生,只要你能帮我见那卖茶后生一面,我的病就会减轻一半!”

黄德仁也听人说过,对相思病没有良药可治,只要能见一见相思的人便不治自愈。他当下对公主下了诺言,只要公主思暮想的人还在世上,哪怕他跑到天岸海角,也要让她见到。公主一听黄德仁这一诺千金的话,就好似那个卖茶的后生来到了眼前,顿时精神好转,茶水能进,竟能安安静静地睡上一夜觉。

皇上听说公主病情好转,急忙去见女儿,他亲自看到公主脸上有了红晕,眼睛也有神了,并且能起身拜见父皇,皇上心中大喜,忙让女儿免礼,还吩附要赐酒为黄德仁庆功。

黄德仁忙跪拜皇上面前谢思,并且说:公主病情刚有好转,不能掉以轻心,还须抓紧治疗,说他要出城去乡间采集新鲜药物,让公主服用,皇上满口答应。

次日,宫里派出一顶轿子抬着黄德仁,身随士兵保护。出了城东门,黄德仁说要自由采药,把士兵和轿夫们都赶回宫了,他自己沿着道往前走。没走多远,果真见到路旁有家“迎春”茶馆,便信步进内。

茶馆内还真有一老一少,这个后生细溜个儿,白白脸膛红扑扑的嘴唇,洁白的糯米小牙,特别是为客人倒茶时,露出白嫩如玉般的双手,文质彬彬,含情脉脉,真是一个漂亮的书生。

黄德仁等茶馆内清静了,才与卖茶老人搭话,说出了一月之前当今皇上女儿来贵舍喝茶时相中了他的儿子……

这卖茶的老汉听完了黄德仁的一番介绍后,哈哈大笑起来,连声说“误会误会”,原来他卖茶的孩子不是男的,而是女子,叫凤兰,老伴死后,父女相依为命,以卖茶为生,由于眼下兵荒马乱,又是在官道边卖茶,小女已成人,以防意外不测,才让凤兰女扮男装帮忙。

为了让黄德仁相信,老人让凤兰回屋后重更闺装,等那后生复出时,出现在黄德仁面前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为了让公主从误解中转过弯来,黄德仁与卖茶老人计划了一番。

黄德仁回宫之后,把所见之事如实向公主说一遍。哪料那公主怎么也不会相信她亲眼见到的美男子竟会是一个女子所扮,连连摇头之后病情又加重了。

黄德仁连忙说道:“公主,你如若不信,明日我们可到城外让你亲眼所见如何?”

听说明日出城可见昼夜相思的人,公主眼睛又亮了,激动地连连点头,可是她又担心父皇能否让她出城,黄德仁却打了包票。

黄德仁亲自面见皇上,说公主病情虽有好转,但长期病魔缠身,体质欠佳,为了极早恢复,还需到野外沐浴野风,呼吸大气,晒晒高阳,因此需要到城外走一遭。皇上听说能早日让女儿康复,出城的事当然应允,只不过要多带几个士兵护卫。

这日正是碧空万里,阳光灿烂,黄德仁与公主各坐一顶轿子,在众士兵的护送下出了城东门。在来到“迎春"茶馆门前时,黄德仁安排停轿小息。

公主趁机将轿帘撩开个缝,对那茶馆一望,只见那个后生在门口对轿子张望,正当公主要惊叫着走下轿子时,卖茶的后生急忙进了茶馆,转眼之间换上了女装,对着公主微笑着。尽管卖茶后生的服装换了,他的脸还是没有变,这一来,公主确认卖茶后生是个女子,觉得自己太多情了!太失公主身份了,忙打发轿夫回宫。

公主解除了误解,几天后身体完全康复了。这一日黄德仁面见皇上要回家。皇帝见女儿已是健康的人了,佩服黄德仁的医术高明,要留他在宫里为御医,黄德仁哪敢呢?一再坚持回家,说自己与宫无缘,最后皇上只好送他黄金千两和亲笔所题的“华佗在世”的一块匾,车辆送行。

黄德仁回家之后,向妻子诚恳地认错,表示坚决改掉以前的恶习,重新做人,妻子也很高兴。为了表示改邪归正,黄德仁把皇帝给的金钱全部交给了妻子杨兰英保管,那块“华佗在世”的匾却不愿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