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风向标南京10月12日讯(李健)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根据市第十九届社科普及宣传周的活动安排,南京钟山文化研究会于2022年10月11日下午组织会员参观江南植茶公所遗址,探访南京工匠、雨花茶传承人陈盛峰,梳理中国第一个专门的茶研究机构及栽茶制茶技术的传承与发展脉络。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市社科院副院长石奎出席活动并讲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南茶公所遗址现场,南京钟山文化研究会会长戴中礼向大家介绍了江南植茶公所遗址的由来。他说,1905年,晚清茶叶改良专家郑世璜受两江总督周馥派遣,前往印度、斯里兰卡等地考察茶业。回国之后,清政府江南商务局在“紫金山霹雷涧”设立江南植茶公所,这是我国第一个融茶叶试验与生产为一体的政府经营机构,也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的茶研究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光飞逝到2012年的6月30日,海峡两岸祭茶大典在南京中山陵的博爱牌坊前广场举行,苏闽台三地茶企代表将江苏雨花茶、福建茉莉花茶、台湾高山茶,倒入盛有闽江之水、长江之水和阿里山之水的大茶壶中。福建茶业交流协会执行会长陈光普、中山陵园管理局局长王鹏善、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范增平作为主祭,向祭台敬献鲜花,希冀借此将紫金山的日月精华、天地灵气凝炼入我们中华民族祖祖辈辈创立的茶艺、茶道、茶文化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山陵祭茶大典结束后,三地茶界人士与嘉宾们共同前往南京梅花粧韵景点为江南植茶公所遗址揭牌。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为遗址题写碑铭,茶界泰斗、103岁的张天福先生题写了匾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遗址揭幕仪式的参与者和见证人、著名茶文化专家崔波介绍了为植茶公所遗址立碑的意义和价值。他说,早在立碑前,每年都有很多茶界游客来中山陵寻访江南植茶植公所的遗址,很多人跑错了地方,失望而归。2012年,适逢海峡两岸祭茶大典盛会,戴中礼会长在中山陵园管理局领导的支持下,积极筹措资金,组织专家论证,选购石材,请名家题字、工匠雕刻,终于赶在盛典前完成。十年过后的今天,我们大家来到江南植茶公所遗址,共同研讨茶艺茶道,宣传推广茶文化,要感谢钟山文化研究会,以及为公所遗址的选立、揭幕、宣传,做出贡献的各位领导和茶界同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位于下马坊地铁站广场的南京盛峰茶叶有限公司,参观人员探访了南京工匠、雨花茶传承人陈盛峰,观看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的宣传片,聆听了陈盛峰大师对雨花茶前世今生的介绍,感受了他对雨花茶浓厚的情结,以及对茶文化推广的初心使命。陈盛峰在座谈交流中谈道,11月28日,中国茶制作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中国茶近现代史部分就是以雨花茶为主干材料书写的,也是围绕江南植茶公所在中国近现代茶发展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而贯穿的。作为这项文化遗产的参与申报者,他为自己钟爱一生的雨花茶深感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奎副主席在讲话中说,茶有缘,人有情,陈盛锋老师对茶很有感情,对雨花茶更是情深意浓,从一名茶农,到茶艺工作者,再到茶文化的传播者,一路走下来很不容易,很艰辛,也从此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希望今天参加活动的文化研究者、传媒工作者、社科普及者,能为宣传雨花茶,传播茶文化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加活动的会员和嘉宾们还现场观看了制茶炒茶工艺,在茶室品茗,交流茶艺茶道,并一致表示,雨花茶寓意深刻,象征着革命先烈忠贞不屈的品格和铮铮铁骨的精神,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去宣传推介,进而把中国茶文化发扬光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