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家方晓莉)

我甚少谈及古人典故,一我不是古人,二不喜欢说三道四,尤其是对于史料方面,我更注重多方面考证,而不要乱下结论。

不过有时候看到一些言论,我感觉还是想说几句。

这次说的是跟薛涛有关的故事。

薛涛塑像,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分享。)

(薛涛笺代表着薛涛在这其中付出的心力,真情所致。)

薛涛其人,很多人可能知道“薛涛笺”,在我学生时期,当然也知道,这个名词就很浪漫、唯美,甚至咱们写信也说喜欢“薛涛笺”,有的信纸不能不说是仿造“薛涛笺”的格式,而显现风雅。

薛涛笺在当时薛涛给元稹写信过程中,一定力求尽善尽美,然而,两个人的年龄差,境遇不同,到底是一道鸿沟。

有一首诗有说叫《柳絮》,也有说叫《赠薛涛》,有说是白居易写的,也有说是元稹写的(讲真,看风格像是元稹的风格,不过好像网上更多是说这是白居易写的):“峨眉山式接云霓,欲逐刘郎此路迷。若似剡溪容易道,春风犹隔五陵溪。”

(为何说风格很像是元稹的风格?你对比一下元稹一首诗就知道了。
《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的风格,道意颇重。白居易的诗风,偏向于平,追求平和。)

(元稹画像,来自于网络,感谢分享。)

这元稹看起来薄情,但是在现实面前,实际上本来就是一道鸿沟,说他渣也好,还是其他也好,其实从一开始,薛涛应当认清两个人之间的距离。

当然可能有人说,你为啥问渣男说话?……薛涛比元稹大11岁,人家还是朝廷命官,凭什么要跟曾为官妓的人交往?凭她有才华?凭她认识的人多吗?世道多现实!不要说当初封建社会,就是现代,11岁的年龄差距,恐怕引起非议也是很多的,马克龙那样的男人,终究没几个,说难听点,不为爱情,人家也为人设,元稹需要跟薛涛一起维持自己什么“人设”吗?不至于。

所以从一开始,就应该看清两个人差距,你真要谈,也没必要过于留恋于此,根本不靠谱。

不少人提及薛涛8岁的时候,父亲看庭院中的梧桐树,吟诗前两句,叫:“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而薛涛立马接口,为:“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当时父亲虽然惊讶于她的才学,却忧心她以后的命运,担心她要沦落风尘,没想到,果然成真,这在文学上,有个说法叫“诗谶”

为什么她父亲有这种担心?“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这分明是“迎来送往之意”,且是“风”啊!

当然因为父亲去世,母亲生病,不得已做了官妓,后来得到韦皋的赏识,脱离乐籍,也是才华“助力”。

而跟薛涛有关的三个人,我倒是想说明一下(不说元稹)。

第一个人是韦皋,有人说韦皋迷恋于薛涛才华还有美貌,所以在薛涛收受他人贿赂之后,名单给他,但韦皋大怒,让她离去,而后薛涛以十离诗比喻自己,离开韦皋就好像“镜离台”、“鹰离鞲”,“鹦鹉离笼”,“鱼离池”,“犬离主”,“珠离掌”,“马离厩”,“燕离巢”,“竹离亭”,众人说,这韦皋一下,如此缠绵迷恋于自己,怎不心软!于是召回其人后,为其脱离乐籍。

有说韦皋和武元衡都奏请给薛涛一个“女校书”之名,然终究没有这个头衔,但实际上也担任过这份“工作”。

那么是不是韦皋是一个好色小人,为美色,为对方痴语所迷恋呢?……并非如此!

当初韦皋与薛涛第一次见面,薛涛作诗:

《谒巫山庙》: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于是韦皋不顾世俗,开始提携薛涛,是她美色过人吗?我道未必如此!即便有一定姿容!

他看重的是她心中有国家,区别于寻常娼妓,怜她沦落风尘,有心助力罢了!

但没想到后来薛涛竟然借他人给韦皋行贿而收礼,并且一一记下,这对韦皋来说,是不可饶恕的!因为韦皋当初看重薛涛是其人爱国,认为是可以搭救且帮助的,但她居然默默收下行贿之礼也有了名单,可见她不是自己心中认为的那么“清”,而他韦皋是注重清名的一个人,故而将薛涛发配到松州,薛涛一再写诗表明留恋,其缠绵之意固然动人,最后也无非是打动韦皋的应该是觉得薛涛尚且可以调教:当然是人格上的调教,因此心存怜悯,又将她召回,后来帮她脱了乐籍。

(韦皋被称为诸葛亮转世,百姓为其造像,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分享。)

所以韦皋注重的无非是清名,而是从“十离诗”中看出自己可以牵制薛涛,从而令其端正己身,所以怜惜,让她回来。

可惜的是,韦皋死后,薛涛就没那么好把握自己的命运了,当然最终入道,也算了此残身。

第二个人武元衡

但或许第三个人白居易和武元衡是可以一起写的。

不少人认为武元衡与薛涛有诗唱和,两个人“情投意合”,甚至令白居易产生嫉妒。我以为则不然!

(网上找了一张严屹宽的照片,个人觉得武元衡可能跟他看起来是有点像的,但应该偏向于气质高雅,稳重以及空灵的意象。当然他也是武则天的曾侄孙,还是状元宰相,也是才华过人的。
严屹宽面相偏向于邪魅,不过武元衡面相应该偏向于端庄,温和之感。据说他脾气非常好,曾有人往他身上倒酒,他也不说,不过起身换了一套衣服罢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武元衡是当时有说第一美男子!他的诗文也很好,可以看出境界高雅。

如:

《春题龙门香山寺》(武元衡)

众香天上梵仙宫,钟磬寥寥半碧空。

清景乍开松岭月,乱流长响石楼风。

山河杳映春云外,城阙参差茂树中。

欲尽出寻那可得,三千世界本无穷。

那么,武元衡与薛涛是否有私情?我认为没有。

虽则他有过一句诗,《赠道者》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所谓“赠道者”应是对薛涛的一种尊称,所谓“红莲池里白莲开”,可见他对于风尘女子所有的,都有一种同情,都认为他们应当出淤泥而不染,而那薛涛是白莲一朵,也显得尤为珍贵。

这是对美女以及才女的一种尊重。

而说明“赠道者”,说明对方并未将其当成风尘中人来看,是一种尊敬。

至于二人诗词唱和,其他多见是薛涛和诗,固然有所情意,然而未见两人更深一步和诗或者其他。

所以,止步于友情

而薛涛一诗《赠友人》:“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也说明了两个人实际上只有友情,而没有其他。

(白居易画像,来源于网络,感谢分享。)

(在杭州西湖,“白堤”与“苏堤”齐名,都是杭州老百姓为纪念白居易和苏东坡的贡献而有此命名。
白堤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分享。)

那么,实际上情况也很明显。

有说白居易看武元衡和薛涛诗词唱和,因此嫉妒……说他是情敌,此言差矣!……武元衡与薛涛诗词唱和乃是美事,白居易或者会嫉妒武元衡处理他跟薛涛关系如此之完美,而令人以为他跟薛涛关系不错,而令一些人嫉妒,但实际上,更多是出于武元衡的关系,实与薛涛无关。

毕竟,武元衡对薛涛的是敬重,而不是其他。

白居易如真要嫉妒,不如说嫉妒武元衡这一份心量罢了!

(我说的“如果”存在所谓“嫉妒”的话!……)

(当然我不了解当时事,没有更多去进行剖析……不过白居易还真不稀罕做这个情敌……坦白讲,白居易是不太喜欢这种事情的。)

至于我为什么说白居易对这些事情不会去喜欢,始于我了解中的白居易,不是这种人。

所以,武元衡与薛涛,是友情,而白居易不可能是薛涛的情敌,最多可能是觉得武元衡这份关系处理得很好,或者会嫉妒,但更多会是欣赏,而不是其他。

白居易并非这种小人。

如果他是一个小人,便不会明白、清楚、爽朗告诉薛涛,元稹与她的关系,正因为是非之人,才会更加容易说清楚。

如那首《赠薛涛》,尽管我认为风格很像是元稹的风格,不过老实讲,既由白居易亲自告知,可见,这个人是一个实在人。

我固然敬重武元衡,他对女人尊重,知己,体谅之意,但同样的,对于白居易这类“直男”,我觉得这个人很诚恳,并不能够随便去定论他。

他有他不足之处,但并非小人。

而令人惋惜的武元衡,被刺杀之前,曾作诗为《夏夜作》,“夜久喧暂息,池台惟月明。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有人说这真是“诗谶”啊!“日出事还生。”,可见境遇不佳,所以最终被刺死了。

连同副手裴度也受伤了。

不禁又令我想起一个人,如果真要说“诗谶”的话,也许杨万里的《夏夜追凉》永远值得为官者铭记: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杨万里塑像,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分享。)

无论外界怎么样,我做好我自己的事情,一切也与我自己有关,心静自然凉。

而五代宰相冯道在做人上,可能是很多宰相需要学习的:

《偶作》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由此可见,冯道也是一个通达道理之人,难怪其人立身之言是:“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

宰相做到这等胸怀,“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也可以说是“大仁大义”了。

(冯道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