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杨梳理温州楼市的历史数据,偶然从网上看到这篇文章,转载如下。大家可重点关注一下2011年至2015年那轮温州房价泡沫破灭后的深度调整与煎熬期,当前很多地区楼市特征类似于温州那段时间……
1949年至1978年的30年间,居民住房由国家投资建造,并实行无偿分配和低租金福利制度。建国初期,平均每平方月租金为0.15元,此后多次下调租金。到了80年代新建有卫生设施的住宅,每平方米月租为0.17元至0.2元,年租金额仅及房屋造价的1—1.5%。
1980年,市房管局首次组织预售商品房,7天内预约登记购房者有1300户,蒲鞋市住宅区180套房屋向职工个人出售,每平方米80元。
1984年,翠微山住宅区集资联建住宅300套,每平方米198元。
1985年至1989年,水心住宅区,共建住宅255幢、44.44万平方米,每平方约在180元—380元之间。那时候一般工人工资还不到百元,但那时候,市民幸福感都很强!
1988年8月至10月,由于市场物价波动的影响,私房价格一度迅猛上涨,商业用房最高房价曾达到每平方米4000元,一般住宅房价每平方米800——1000元。11月以后,贯彻治理整顿方针,房产市场的房价趋于平稳,并稳中有降。
1989年,市区房价每平方开始突破1000元。
1990年5月,华侨住宅——黎明桥村16幢236套24439平方米豪华型公寓竣工并交付使用,每平方米房价为1850元、1600元和1250元三等。
1992年,人民路改建开始。
1994年,市区每平方均价达到2000元,房价进入第一个关口。
1996年,市区每平方房价首次越过3000元关口,为3200元。
1997年,市区房价依旧上升,每平方米均价接近3600元,新城住宅价格仅1200-2000元/㎡。
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房地产市场化改革。那时温州市区旧城区平均房价每平方米已达4200多元。下吕浦住宅区房屋仅在1800元左右,上陡门等成熟住宅区的房价在2000元左右,当时市区第一个品质楼盘伯爵山庄已达3000多元。
进入1999年,市区房价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诞生,在这一年旧城区每平方米平均房价首次过5000元。
2000年,新城住宅房价均涨至每平方米2500元以上,年末涨至每平方米3000元以上。市新行政中心的确立及市政工程全面启动,新城楼市开始火爆。
2001年下半年,市区房价出现第一次较大幅度上升,大南门区域的联合广场、南方大厦、高乐大厦等价格,已在6000元左右;而下吕浦区域的王子花苑、云锦大厦等房子价格,大多在4000元至4500元之间,时代大厦那个时候房价已达5500元左右;2001年,是新城的成交高峰期,日月星辰、豪都国际等楼盘房价,已突破4000元。
2002年,新城再度成为购房热点,梧田、黄龙、茶山等地由于新盘开出受到了拉动。大量的外地楼盘继续抢滩本埠楼市,房展中外地楼盘唱主角的状况屡有发生;2002年,大南门区域房价还没有突破7000元,新城、上陡门和西向住房价格,都已在4000元以上,而下吕浦、江滨路和车站大道的房价,大多超过6000元。
2003年,不期而至的非典让楼市也进入了暂时性的低迷状态,但温州购房团开始名声在外;这年,市区百好花园、绿洲花园、金色家园、雪山公寓等楼盘,成关注度较高的房子。在年初的时候,大自然城市家园在5500元左右、涌金花园在5900元、城南龙居在6000元、百好花园在6200元,是当时成交价格较高的楼盘,但东西面价差还不是很大。
2004年,大南门区域鸿瑛大厦等楼盘房价已在9000左右,鸿基广场已在8000多元,而其他像绿洲花园、锦江花园二期、金色家园等楼盘的房价,已在6500元左右,在新城区域嘉鸿花园部分套型价格开始达7000多元。而世纪锦绣园的别墅,还只有700多万元一套。
2005年初,市区房价一个里程碑意义诞生,市区大南门区域房价开始超过万元,后来江滨路部分楼盘的价格也突破万元大关,而炒房风盛行,一些楼盘外加价甚至达20多万元。
2006年,市区房价加速上升,房价在万元以上的楼盘比比皆是,新城、下吕浦和西向等区域房价,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万元房也同时出现。同人花园和府东花园的房价更是被热炒。尽管国家连续出台宏观调控政策,但仍难改变当年房价的上升趋势。
上年年底至2007年上半年,大南门区域的联合广场、华都大厦、国正大厦和南方大厦等部分套型房价,已开始超过2万元,像上陡门、黄龙、水心等住宅区的房价,普遍达到13000元以上,市区房价高企特征显露无疑。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全国其他城市房价大幅下跌影响,市区房价也改变连续多年上涨的趋势,低下了高昂的头,房价普遍出现下降,同人花园、府东家园等前期被热炒的楼盘房价,甚至出现每平方约4000元左右的下降,市区无一楼盘幸免。成交低迷,观望成风,最后也让一直坚挺的新房价格,也开始下调或打折销售。
在大多数企业尚未摆脱金融危机阴霾的2009年,包括温州在内的国内楼市却迎来了这个“最坏的时代”里最好的一年。锦玉园、华府天地、京都城、香缇半岛等新盘从年中一期开盘,到年末三期开盘,新房成交均价有5000——10000万元的涨幅。
那年5月份,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温州新建住宅和二手房价格均大幅上涨,涨幅分别位列全国第一和第四。在短短半年时间,上半年的房价涨幅超过此前任何一年。当然,惊天大逆转粉碎了所有人的预言,也粉碎了人们此前对房地产市场的认识和分析。
2010年年初,继续上年的井喷行情,4月份政府出台47号文件:二套房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一个家庭在本市只能限购新开楼盘一套……,加上国家出台的调控政策,一时将楼市打入“冷宫”。
政策连续出台后,除新房价格仍微涨外,成交量等数据则出现了5成左右的大幅下降;但到了年底,市场又很快开始反弹,最主要表现在土地出让市场上,其中瑶溪御珑湾地块、瑶溪凤凰城地块和置信原墅地块,出让溢价率分别达到86.77%、129.73%和92.01%;而瓯海蓝庭国际地块,溢价率更是达到253.17%,出现了宏观调控下少见的高调表现。
2011年的温州楼市,经历野蛮生长后,遭遇了成长的痛苦。这一年往日热销、抢购、买房如买菜、开盘当天清盘的现象一去不复返。开发商尽管推出了“存就抵”、“买房送车位”、“买房送装修”、“买房送宝马”、“回购”等温州楼市前些年想都不敢想的优惠政策,但仍难打动购房者的芳心。这一年让人看到了什么叫江河日下。
8月中旬,一篇《温州楼市一夜入秋:满城尽闻恐慌抛房降价声》的报道,让温州楼市又一次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有全国楼市风向标之称的温州楼市“崩盘”的传闻,已引起外界的强烈关注。但此时,很多温州人没有相信温州楼市会崩盘。
这一年,受国家宏观调控和温州民间借贷问题影响,一向被认定全国最坚挺、不可能会下降的温州房价,在全国其他城市之前,首先低下高傲的头颅,年终时整体房价已普遍下降30%左右。
2012温州楼市,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年初,楼市一片萧条与低迷,什么成交量、人气,好像都与温州楼市不沾边,加上炒房资金断裂和“跑路”信息的不断发酵,楼市备受煎熬。
特别是在那年两会后,时任温家宝总理一句“房价远远还没有调到位”的话语,更是彻底打击了人们对2012年温州楼市的预期,楼市也迅即进入了“无量价跌”的状态。
在市场低迷背景下,明星楼盘——中梁国宾一号通过轰炸式广告投放等营销手段,迅速跳出市场旋涡,中梁也从此奠定在温州楼市中的地位。
那年,炒房套手上炒成大房东比比皆是;豪宅滞销改装成中小套型大量上市;很多“割肉”盘通过“以价换量”争先恐后推盘;新盘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温州楼市不常见的“房闹”也不时出现。
2013年 12月底,市区新房每平方均价为22644元,新房成交均价阴跌(同比下降)进入第27个月,并多次占据我国地产频道的“头条”;这一年,土地出让规模创新高,开发商疯狂“勾地”成一景,瓯海城市中心区开始崛起。
如果说2012年是开发商以价换量,甚至是断臂求生一年的话。那么2013年是温州房地产市场完全告别“投机、泡沫”,回归以市场需求、产品为导向的一年。
2014年,受外围市场、屡见不鲜的房闹和屡拍屡低的司法拍卖房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杭州等城市楼市的低价倾销,影响了成交氛围,购房者的购房信心仍显不足,特别是上半年。
到2014年6月底市区新房成交均价已降至22082元,市区房价同比已是比连续34个月下降,但房价已逐渐趋向平稳,下降趋势逐渐收窄。
2015年,房闹仍在盛行,土地市场首先回暖带动了整体市场,白麓城、温州府、学院路7号、翡翠滨江、首府壹号等地块连续出让,楼面价一个比一个高,从13000元到18000元,市场开始回暖。
这一年,新推出的楼盘如位于温州大道的尚品半岛均价约在22500元,短时间就近清盘;之后上市的位于车站大道的吕浦湾以均价33000元开盘,仍受热捧,而之后位于中央绿轴的白麓城以均价26000开盘,也被接受。
2016年,上半年部分新盘优惠仍很充足,价格仍算平稳,但进入5月份后,市场开始变得不淡定,位于瓯江路的首府壹号以约33000元均价开盘,后来翡翠滨江以均价4万+上市,此时,中央绿轴白麓城最新一期上市,均价已近3万元。
现在回头看,2016年上半年购入的购房者,现在发现都赚大发了;与现在的价格比较,甚至会发现买的很对,很英明,出手很果断。
2017年,受外围城市、大型房企频频光顾温州市场,再加上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率提升等影响,新房量价齐涨局面又开始出现,市场又进入关键点。当前尽管政府又出台了调控政策,但市民对房价的态度,又开始变得焦虑不安……
上述是某网友写的,老杨补几年: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温州楼市继续上行。2021年下半年以来随全国大市降温……今年二季度以来,加速降温……
路线图见#易居50城房地产市场机会与风险监测系统# 中的温州市场景气指数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