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东华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后的1963年,这是中国人口出生率

较高的一年,刚刚从大灾之后走出的中国人重新充满了活力。他是家中的第一个孩子,也是第一个孙子与外孙。不仅如此,他出生在五月五日大吉大利的这一天,而且他同外祖父和母亲同一天生日,可见父母在他出生时是多么喜悦!

遗憾的是,在他出生后半年,母亲因为患病需要到外地住院治疗,无奈之中他便像那时很多孩子所曾经历过的那样,被寄养在外祖家里,而且一养便是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年后,当他重新回到父母身边时,迎接他的再也不是60年代初的那种喜悦景象了。这时父亲作为“走资派”被打倒,家里的气氛比全国的气氛还沉闷。父母的工资还是他出生时一样,但这时却要养活包括他在内的三个男孩子,生活水平降至最低。陡然增加了一个费衣费鞋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饭桶”,不仅经济更显紧张,而且原有的家庭秩序也被打乱了。

由于生活习惯相距较大,他无法能够立即入家随俗。更糟糕的是,他在外公外婆的宠爱乃至溺爱下,养成了类似当今独生子女们所特有的那种“以自我为中心”,不仅不能看护下面的弟弟,而且还经常发生争斗,即使是面对父母也难改过去任性的坏习惯。记得他被父亲“打服”了的那一次:父亲边打他边声辩,声辩的结果是被认为冒犯尊严后的更加残酷的殴打,殴打的结果是更加大声的声辩……

从此之后,他就在心灵深处对抗起这个家,对抗起父母,直到最终成为一个冷眼不语的甘地主义者!家——对他来说决不是暖巢,决不是避风的港湾,而是地狱—— 一个令他恐惧的地狱!家的外面永远是美丽的,离家越远,这种美丽越是动人!

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敌对不仅没有消除,相反更加激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从一个无法无天的“孩子王”沦为家庭的出气筒,告别了短暂而美丽的玫瑰色的童年,开始了对于家,对于父母,对于生死的思索。他考大学最强烈的动因不是别的,而是要远远离开这个家!他恨透了这个家,恨透了他的父母,他无时无刻不找着这种发泄的途径,而《早期教育与天才》这本书正好恰如其时地疏通了他被仇恨和痛苦淤积了的心灵,让他找到了一个理解这个世界、理解这个社会的窗口,找到了一个理解自己人生、理解自己成长的顾问,也找到了一个理解他人、理解人类不幸根源的望塔!

今天他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理解这种不幸了。他认为他的父母都是非常善良的公民,他们并不是有意要去伤害他这个儿子,只是他们当时无法去正确面对一个已分离了十年的各方面都与他们想象迥然不同的这个儿子,他们当时面对王东华的痛苦其实决不亚于王东华面对他们的那种痛苦。这种痛苦其实是双方的,只不过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影响更加深刻些罢了!随着王东华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深人,他越来越理解他们当时做法的必然,越来越理解他们是无辜的。

王东华说,尽管他最终理解了他的父母,理解了那个时代,但是他个人的理解并不等于整个社会都已理解,他个人的拯救并不等于整个类似的不幸都已拯救,他个人的谅解也并不等于整个历史都已获得谅解!类似这样的悲剧即使是在今天仍然还在整个社会令人痛心地大量复演、继续发生,而这就是他今天之所以拼出力量来写《发现母亲》这本书的缘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东华是幸运的,他因为外公的引导,喜欢上了阅读,有了自己内心疏导的途径;他是幸运的,他遇上了木村久一,他看到了《早期教育与天才》这本书;他是幸运的,凭借自己的经历和强大的内心与自己的父母做了和解。

希望所有的孩子的童年都是幸福快乐的;希望遭遇到童年痛苦的孩子和王东华一样的幸运,能够得以和自己不幸的童年和解;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发现母亲》和《早期教育和天才》这本书,让孩子们免受童年不幸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