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场,志愿军15军29师军务科的一个小兵,郑时文,被科长张彦文叫到跟前。张科长笑眯眯地对郑时文说——交给你一个政治任务!郑时文一挺腰板儿,说——保证完成任务!

张科长笑了笑说——我还没说啥任务呢,你就保证完成?

郑时文愣了一下回答说——科长,别看我年纪小,我不比别人差。你说吧,啥任务?

张科长于是严肃地说——郑时文同志,从今天起,你要和科理唯一的女兵张琳,结成“互助组”,互相帮助,克服困难!

郑时文一听,“啊?”了一声,傻眼了。

入朝参战的郑时文,还不满18岁,是西南军政大学的新生。朝鲜战争的爆发,打断了他求学之路。

因为郑时文的两个哥哥都是志愿军战士,一家三兄弟都入朝作战。

师首长知道了他们的情况,就对师部干事说:“三兄弟必须保一个,能够回国为老娘养老送终。”

于是,年龄最小的郑时文,当时并没有下连队,而是被分配在军务科科,做战地后勤工作。

但是,不下连队,并不能躲开残酷的战争。郑时文在一次敌机轰炸中,被弹片击中右腿,在那种恶劣的条件下,久久不能痊愈。

坚强的郑时文,年龄虽小,但意志力不弱,每天拖着一条伤腿,跟随部队行军,从不叫一声苦。

那是朝鲜的早春季节,依然天寒地冻,由于敌人完全掌握了制空权,部队只能白天隐蔽,晚上行军。

而夜晚寒气逼人,每个人的负重又多,走不了多远就满头大汗,这时候夜里的冷风一吹,极容易伤风感冒。尤其是宿营的时候,衣被薄凉,很容易生病或冻伤。因此,部队刚一进入朝鲜,就出现了非战斗减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志愿军想了一个办法——大力开展老带新、强帮弱的“互助活动”。让打过仗的、身体强壮的老兵和没打过仗或身体较弱的新兵,一对一,结成“互助组”。

帮着扛东西、挖战壕,帮着传授作战经验,还有一条就是——宿营时,一同相拥而眠,共同抵御寒冷,减少非战斗减员。

志愿军司令部特别要求,对新同志、伤病体弱同志,尤其是对随军入朝的女同志,要给予特别的关怀和照顾。

军务科科长张彦文收到命令后,立即贯彻落实,要求科里每两人组成一个团结战斗互助组,不仅在行军战斗中要互相帮助。

命令一下,科里迅速行动起来,互助组很快建起来了。

可是,运行了几天后,副科长来找张彦文,说——张科长,别人都好说,张琳怎么办?

张彦文一拍脑门——哎呀,把她给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

本来志愿军前指是不安排女兵参加的,但22岁的张琳脾气倔强,死缠硬磨,一再向组织表决心,坚决要求参加。

后来,组织上看她平常总是习武弄剑,体魄强健,又有比较高的英语水平,所以作为“特殊人才”被特批进入朝鲜。被安排在张彦文的军务科,成了军务科里唯一的女兵。

但入朝这些天来,严酷紧张的战斗现实,与她事前的预想真是有天壤之别。

而且,成立互助组以后,由于没人和张琳结对,她在宿营时还是一个人睡。

尽管大家帮她铺了厚厚的干草,又给她盖了一条军大衣,仍然不顶事。她还是冻得直发抖,冻得哇哇直哭。

张彦文想了又想,只有让年龄最小的郑时文和张琳结对互助了,别人都不合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鲜战场女兵

于是,张科长派年龄最大的老魏头给张琳做工作说——张琳同志,有个艰巨的政治任务要交给你!

张琳本是个泼辣姑娘,立刻回答是——什么任务?保证完成!

老魏头说我们科里有个年龄最小的战士,叫郑时文,你知道吧?

张琳点点头,说——知道!那个大学生嘛。

老魏头接着说——说是大学生,其实还不满十八岁,还是个孩子。自小又体弱多病,刚进朝鲜又伤了腿。组织上决定由你和郑时文同志结成“战斗互助组”,你来任组长。

张琳愣了一下,略有迟疑地说——和男同志结成互助组?

老魏头说——战场上没有男女,只有战友!组成互助组是战斗需要,你看小郑拖着个伤腿,多可怜啊!你要发扬阶级友爱精神,细心帮助他。不仅行军战斗时关照他,而且到达宿营地时要带着他睡,一起抵御风寒。

张琳咬了咬牙,说——好,我保证完成任务!

老魏头做好了张琳的工作,赶紧来报告张彦文。张彦文这才把郑时文叫过来,告诉他组织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伏击

郑时文一听科长的话,头一下子就懵了——什么?叫我和张琳互助,那宿营的时候不要一起睡吗?郑时文连连摆手。一边说——不行!不行!这算哪档子事儿啊!

旁边的战士们听到科长的话,轰地炸了窝,都围了过来。

见郑时文把手摆个不停,大家哈哈大笑。

老魏头一把揪住郑时文的衣领,说——你这小鬼,告诉你,这叫革命需要,战斗互助!小屁孩,人没长大,还敢质问科长“这算哪档子事儿”!

张彦文推开老魏头 温和的对郑时文说——其实大家商议的时候,对这件事情还是很慎重的。要做到战友互助,男女同眠确实不合常理,你情绪上有抵触和不满,我们也能理解。

郑时文赶紧说——就是啊,就是啊!

张彦文摆摆手,继续说——只不过这件事非办不可,咱们军务科里你最小,除了你,实在是别无他人。如果改派他人去和张琳互助,对小张有失尊重,而且人家姑娘也未必同意,只有你最合适。

郑时文听了,默不作声。

张彦文看他不吭声,就说——你也看到了,入朝以来,我们全体指战员都毫无例外的远离村庄宿营,疏散隐蔽在山里树林里。这里冰天雪地的,为了防寒,我们都是好几个人,挤在掩体里抱成一团儿,腿靠腿,背靠背,再搭伙盖上夹衣,最后在头上严严实实地捂上雨布,才能勉强挡挡风雪。即使这样,还有不少战士,这么一睡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雕连

张彦文的这番话,让周围起哄的人都安静了下来。

张彦文皱了皱眉说——人家姑娘都同意了,你这里还拿什么架子?

郑时文垂着头,心里还觉得别扭,半天都没开腔。

张彦文有点上火,上前揪着郑时文的耳朵,说——你小子要明白,说是让她照顾你,那是说给她听,你要把她照顾好才是真的。你给我听好了,你必须把她保护好,不能让她给冻坏,知道吗?

郑时文这才无奈地点了点头。

张琳听到郑时文同意和她互助以后,跑过来亲切地拍了拍郑时文肩上的炒面袋,说——嗨,欢迎你,我的小战友!咱俩好好团结互助,共同迎接考验!

郑时文嘴上答应了,心里其实还没过去那个坎儿。

他们俩的第一次互助,是在接下来的负重行军40公里以后,找到山崖边一处洞穴,疲惫的战士们都进了洞,如同兄弟一般相拥而眠,从相互的体温中取得一点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口雪一口饭

郑时文此时还有点想不通,虽然张琳比他大五岁,可俩人都是没有结婚的青年,这样互助算什么事呢?

宿营的时候,郑时文没有进洞去找张琳,而是在洞外就近找了一避风的岩坎,用膝盖托着军用皮包,做起统计报表来。

没成想,科长张彦文一直惦记着呢,在洞里没看到郑时文,就转出洞来有。结果发现郑时文躲在一边,于是冲他发了一通脾气,批评他没有革命精神,又甩过两件同志们临时支援的夹大衣,瞪了他一眼,就进洞去了。

郑时文只得硬着头皮进到洞里,找到张琳。

张琳一见郑时文过来,笑了笑,给他腾出一半的卧位。郑时文磨磨蹭蹭地过去,从张琳的脚头钻进去,把科长给他的夹大衣盖在上面,再稳稳当当地躺下。

第一次紧挨着异性谈握一起,郑时文紧张得很,手脚都不知道该怎么放,也不敢靠近张琳的身体。

过了一会儿,只听张玲轻声对他说——挨近点,靠近我,不然要钻冷风。咱们是行军打仗,没啥怕的,千万不能冻着!张琳说完,见郑时文没动静,就干脆伸过手来,侧过身子,轻轻把郑时文已经冻僵的伤腿揽入怀中,用她的体温温暖着郑时文。

慢慢的,张琳像亲姐姐一般的温暖,使郑时文的心情放松下来。他也轻轻抱住了张琳的双脚,把自己的体温传给她。从那天开始,直到料峭的春寒过去,郑时文和张琳一直相拥而眠,一起度过了入朝初期那段最艰苦的时光。

许多年以后,耄耋之年的郑时文老人,回想起这段往事,仍然会对那时的艰苦岁月和纯真的革命友谊,感动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年郑时文

近日,电影《长津湖》的上映,又把大家的思绪带入那个战火纷飞、异常残酷的朝鲜战场。电影中对志愿军因为物资供应不足,而造成战士们穿着单衣进入朝鲜,在冰天雪地里和全副武装的美军对抗。以至于出现“冰雕连”这样,不仅令中国人震撼,也令美国人震撼的场面。

比起他们来,郑时文和张琳幸运的多了!

如今,中国越来越强大,再有侵略者敢于犯边,我们一定不会让我们的战士,在受到枪炮威胁的情况下,再受到物资短缺,装备不足的威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