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1日至10月30日,艺术家张静的个人项目“记忆的图像”在北极熊画廊展出,由YOUNG美术馆馆长惠书文担任策展人,呈献了张静2016年起创作的《日常治疗》系列。

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张静通过给褪色的宝丽来相片重新涂抹颜色,赋予相片新的“故事记忆”,灵活地将艺术融入生活,呈现出视觉上的“记忆碎片”,这些碎片恰好拼出了艺术家六年来的记忆图像。

01

坦诚

从张静工作室走出之时,让我想起一首流传于朝鲜的民谣:明年三月无穷限,明年明年复无限,三月三月也无穷,杨柳青、杨柳黄,青黄相接,花开花落知几何。春心托付邯郸枕,也学庄周梦蝴蝶,梦中相逢且睡去。长长春、短短夜,辗转反侧难入眠,梦竟不成其奈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静在工作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民谣是在描绘人寄生于世间,随着无可奈何的时光,度过流逝的春夏秋冬之感。渺茫之人,宇宙之大,我相信这种感觉来自于对周遭世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切体会,在物与我的映照过程中,流淌出一种平静、舒缓的节奏。

张静的创作中也带来了这种感觉,无论是创作内容取材还是方向的变化,正如艺术家所说“我很热爱我的生活”,是对日常的记录,是对生命的记录,是与世间的真诚交流。尽管不需积极,但坦诚却显得难能可贵。

02

慢一拍

“朋友们总是劝我要不多吃点鱼油吧”。在生活上张静戏言朋友们眼里的她总是“慢一拍”,当第二个话题开始的时候,她还沉浸在第一个笑话中,而在创作上,这“慢一拍”或许是艺术家捕捉情感和体验的创作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极熊画廊“记忆的图像 — 张静个人项目” 展览现场

记忆的不确定性随时都有可能影响和反射到画面上,从日常化生活场景到此时此刻的思考,创作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时间也在激发最终的结果。经过时间发酵的记忆的图像,在“涂抹、修改、隐藏”的创作行为之下,按下快门时记录下的碎片已经斑驳模糊,但谁也不可否认它的真实性所在。

此次作品的展陈方式上也体现了艺术家对时间和“变体”的观念。张静拒绝以时间的线性顺序为依据来组合、排列作品,作品在装裱阶段经历艺术家基于时间、记忆的重组,时间跨度超过两年的照片成为解读张静的某个艺术线索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极熊画廊“记忆的图像 — 张静个人项目” 展览现场

可以说,在对观察图像并进行视觉呈现这一过程中,因为“慢一拍”,她比大多数艺术家花费了更多的精力。也正因此,我们看到这种更多对精神的凝视,而不单单是对视觉图像的消费。

03

更宽阔的方向

从张静的艺术创作之路上看,自“丢丢”系列始,古典油画中尤其是肖像画的人物刻画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丢丢”不仅蕴藏了她对古典油画的理解,也融入了艺术家深厚的情感寄托,看似虚构的图像中,出现了来自艺术家个人记忆的艺术语言转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梦游国》

150x200cm 布面油画 20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总是笑话小时候的自己》

110x110cm 布面油画 20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嗅蔷薇》

100x80cm 布面油画 20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展“大马戏” 百家湖艺术中心 20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展“行云记” LA viex 物资生活空间 深圳 2021

本次展览的《日常治疗》系列,因为材料的特殊不适宜用油画技法体现,但个人潜藏在作品之后的艺术家微妙的情感因素,依然承接着张静的创作经验,但“我并没有在咀嚼我的记忆”。

更宽阔的方向,不只是创作方向上的发散,还有创作对象上的延展。当被问及是否真如策展人所说(艺术家通过日常记录的方式,试图去治愈和救赎内心遭受的创伤/策展人惠书文语)起到疗愈的效果时,张静非常坚定地回答“有”。更宽阔的方向是对“日常”的理解和“治疗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瞬间的记忆投射,成为张静独特的观察周遭世界的起始视角或工具。正如开篇那首民谣,由精神世界至外界反应,由个人至集体,由寻常生活的纪录到我们都在分享的历史命运,“在这些被隐藏的秘密下,还有一种更广大的东西存在”。

04

共存

对艺术家而言她用特有的创作方式,在捕捉了某一瞬间之后,向观众展示了一种办法,这个办法可能是一种如何让自我和世界共存的态度或方式:“我觉得我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共存的方式与他相处。”当然,既然特意提到了“相处”二字,那就意味着要夹杂着不和谐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第一张宝丽来创作源自她与一场不满意的旅行的相处:经过漫长的火车之旅到达贝加尔湖时,眼前的景象没有她期待的那种震撼。深邃的湖面沉寂的出奇,“那个湖平静的就像一个黑洞,那个黑洞能把我吸进去的那种感觉,甚至没有任何美感,让我害怕”。

张静在百无聊赖下按下了快门,拍下另一个同样孤单的游客。当艺术家尝试再次回答最初寻找疗愈和慰藉的诉求时,共存作为前置条件被优先揭示出来。这不仅是张静个人的艺术感悟,也是作品带给观众的重要启发和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诚如策展人引述的那段话一样,保罗·维利里奥把艺术品的永恒价值比喻为某种“光照”,他说:“那微弱的光明,让我们理解现实的光明,让我们去观看和理解我们现时环境的光明,它本身就来自一个遥远的视觉记忆,缺了这个记忆就没有目光的行为。”

05

不可替代

创作契合画面的过程不可替代。我们尝尝囿于或者习惯于以材料来划定艺术作品的类型,然而,张静并没有对这种基于媒介的判定方法表现出过多的关注。贯彻于她的创作过程中的是呈现出何种结果——对她而言作品最终呈现出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是日常生活的记录还是二次创作中情绪的展现,在经历了涂抹、覆盖、隐匿之后,艺术家主动创造了新的结果。值得肯定的是,这个结果并非任是由情绪交织而成,而是“我在原片上的绘画已经开始了改变,这个结果就是我想要的结果,其实就是给自己一个结论”。

最初的样子隐匿其下,层层叠加的记忆图像,就像“一次次的告别”(“丢丢”的命名亦有这样的意味)和一次次“藏着秘密”。这也是不可替代的结果,尽管会有模糊的记忆,但依然“还原了图像在场的记忆性,也可见现实景观的泛图像化的影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展“日常治疗” 纽约时代TIME ARTS 20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展“记忆的图像” 北京北极熊画廊 2022

基于宝丽来媒介的《日常治疗》系列,沿着模糊的记忆和更宽阔方向上的共存,张静已坚持了六年,相信艺术家审慎且内敛的思考,“慢一拍”深邃关注,以及坚定的“热爱生活”的态度,继续在作品上呈现出真诚的图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家

张静

张静现生活工作于北京/纽约,作品曾参展纽约TIME ARTS、迈阿密光谱国际艺术节、德国鲁尔双年展、西安美术馆、海美术馆、盛世天空美术馆、壹佰美术馆、太原美术馆、百家湖艺术中心等,作品被众多美术馆、艺术中心及影视艺人收藏。

文字|景业

图片|北极熊画廊、张静

苏拉热、吕胜中、格雷厄姆相继去世,AI绘画遇到技术瓶颈,艺博会陷入转场难题 | 晚安栗子

内地艺博会四季度正式登场、草间弥生与奇奇·史密斯共绘纽约中央车站、三位不同领域翘楚逝世 | 晚安栗子

微信|artchestnut001

邮箱|artchestnut@126.com

《艺术栗子》媒体矩阵

人民日报 澎湃 今日头条 网易

正观 腾讯 百度新闻 艺术头条

微博 搜狐 抖音 小红书

bilibili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