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近日,资阳市围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目标,将“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聚焦群众、企业办事堵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办事便利度,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印发《资阳市电子政务外网网络接入规范》,明确电子政务外网接入原则、模式、运行维护等流程规范。精准排查市县乡村四级信息化建设情况,推进电子政务外网纵向覆盖和横向接入,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市县乡村四级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的地级市。完成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功能升级改造,丰富平台网络接入授权监管和安全事件预警处置功能,预警暴力破解、恶意域名访问、信息窃取、挖矿等安全事件2.5万余起。

推动12345热线与110、119、120等紧急热线业务平台功能集约整合,健全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事业服务热线与12345热线联动机制,推动与省级、成都、德阳、眉山12345热线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一次拨号、全域互转”。今年以来,市12345热线与110、119、120等紧急热线相互流转群众诉求485件、与公共事业服务热线联动处理群众诉求7028件,与省级热线、成德眉三市热线互转3329通。

主动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沟通,争取支持,积极推进部门自建业务系统与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截至目前,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住建等19个部门43个自建业务系统与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完成对接,解决了企业群众和工作人员多点登录、重复录入问题。

以流程再造为关键,增强服务效能。一是推行“四减四办”。持续开展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减时限工作,市级层面仅保留46项证明事项,75项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通过精简材料、告知承诺、容缺后补等为中国牙谷企业提供“绿色通道”,实现重点企业“零成本2小时办结”。全市非涉密类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办理,全程网办率97.11%,即办率75.73%,材料减免率51.95%,时限缩短比例92.05%。二是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全面落实政府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78个工作日、工业类建筑工程项目20个工作日办理流程,制定“场景式”审批流程图21套。探索开展“先建后验”“容缺快补”等创新举措,资阳市保税区物流中心(B型)项目工程施工提前90天;天府国际艺术城美术学院建设项目刷新“四川同体量规划建设最快、四川教育类建设最快、资阳历史上建设最快”的“三个最快”记录。三是提升多渠道服务能力。聚焦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梳理上线“我要开超市”等一件事主题事项51个,线上线下同步提供“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联合成德眉梳理公布166项“同城化无差别”受理事项,为3万余人次提供护照换发、社保转移、公积金迁移等服务;建成天府通办资阳分站点,上线高质量应用120个,“掌上办”专区应用20个,打造“老年服务专区”“惠民惠农一卡通”等特色服务专区。“资阳市民云”整合公共服务200余项,服务群众超2500万人次。

以数据应用为亮点,提升治理能力。一是助力疫情管控。汇聚人社、交通、交警、公卫、经信等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数据,在“资阳市民云”上线“资阳报备”,实现微信和支付宝扫码、短信链接等多形式便民入口报备,对风险地区按照全流程管控“一张网”数据流转风险人员管控。统筹全市9516名网格员风险数据排查,完成红黄码及重点区域返资数据排查合计33.2万余条,对阳性人员治疗完成后进行14天健康监测跟踪服务。二是辅助政府决策。按照“1+2+6+N+X”应用体系框架,建设集治理、应急、服务为一体的智慧治理中心,完成经济运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成资同城6大领域共43个智慧应用及10个重大专题分析,汇聚数据7600万余条,有效使用1600余万条,基本具备市级统筹决策辅助分析和联动指挥能力。三是支撑社会治理。强力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平台(二期)建设,推动35个市级部门及5个县(区)政务数据汇聚归集,共发布共享资源目录12277个、开放资源目录10167个,完成189个容量过万的大容量数据省级级联,为信用管理、不动产登记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撑。(周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