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从化:桂峰村柿柿如意米埗小镇稻花香

广州从化:桂峰村柿柿如意米埗小镇稻花香

今年一月,到过桂峰村看李花,9个月之后,第二次来到这里,看柿子,每年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风景,正是新农村的新景象。

桂峰村位于从化市吕田镇东约7公里,境内的桂峰山海拔1085米,为广州地区五座最高峰之一,是广州市母亲河——流溪河的源头,有2120多种植物和120多种动物。这里出产的三华李、青梅、红杮、砂糖橘等水果广受消费者的追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头那块写着“桂峰人民欢迎您”,此时你已进入了桂峰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黄的稻田,快到收割季节,稻穗弯下了头颅。

被人称为“柿”外桃园的桂峰村,几乎家家户户都重视柿子树,而且在这里随处可见柿子树,无论是屋边、菜园边还是田间地头,都可以看到柿子树的身影,虽然这些树木又高又矮大小不一,但挂的“红灯笼”却是一模一样的,一排又一排的柿子树点缀山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倘若你站在树下仰望半山腰或者山坡上的柿子树,你会发现成片的柿子树几乎将你所看到的视线全部遮挡住,而这种映入眼帘的红色不是大红,而是橙红,美得让人向往。

百亩柿林,千万佳果,已经准备好迎接游人的到来。

每年十月初,柿子树的叶子纷纷凋落,只留娇艳丰硕的果实留于枝头,告知人们,秋天已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高气爽的时节,桂峰村的天空常常是湛蓝湛蓝的,与杮子树上熟透的红杮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红蓝图。红澄澄的柿子,挨挨挤挤的,微风吹过,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

月柿如海,漫山遍野红透了半边天,像吉祥的红灯笼温暖着岁月点缀着清秋。

络绎不绝的游人和村民,共同庆祝这丰收盛景,好一片悠然自得的欢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树树果实累累的柿子,自然、盈实透着一种喜气,是山乡特有的秋韵。

柿子树一排一排点缀在山间,一会儿散乱,一会儿又整齐划一。
一层层、一树树的柿红,揉进了日渐清寡色泽的山峦,红中泛着点暖黄,温暖却不扎眼,像极了秋日里洒在山坡的阳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屋背后的柿子树,比房子还要高十几米,在蓝天的衬托下很点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喜欢水塘边的柿子树,水中留下它们的倒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桂峰村也有晒秋,可能是走错路了没看见,只看见晒的这一排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家民宿的主人很浪漫,小花园里种着花。

有人说,从化的秋天就藏在吕田桂峰村里。

有人说,从化的“柿”外桃源就是桂峰村。

有人说,从化秋天俨然一片橘红的海洋,藏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子里。

与北方的大柿子不同,桂峰村种植的柿子品种为鸡心柿,形状狭长、手掌大小,状如鸡心。当地村民会在柿子完全变红、变软前,将黄色的柿子摘下,削皮后放在屋顶晾晒十多天,制成柿子干。还会将部分柿子浸泡于30至40摄氏度的温水中脱涩,三四天后柿子就会变成清脆可口的“脆柿”。

柿柿如意,好柿成双,心想柿成,万柿遂愿……

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不变着的,相传着的,全在这火红喜庆的果子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咏红柿子》富有人生哲理:

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

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

这首诗的大意是:红柿子在天亮时连着星光的影子出现了,傍晚它又带着落日余晖悬挂了起来。本来,是因为人们遗忘了而没有采摘它们,反而倒使它得以保有自然的长寿。这也表达了另外一层意思:被人遗忘未必是件坏事,可以如愿隐居或者避开是非风浪。

南宋杨万里的《衢州近城果园》呈现了红柿的丰收景象:

未到衢州五里时,果林一望蔽江湄。

黄柑绿橘深红柿,树树无风缒脱枝。

在桂峰村里村子里边走边看边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里的百年古榕、木瓜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门前晾晒的腊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是大柿子,而是大南瓜。

父母生前很喜欢吃柿饼,说它可以润肺止咳,此时我想拜托吴刚不要捧出桂花酒,带上些柿饼给我的父母吧!

中午吃的团餐,其中一道菜是吕田大肉。

吕田是岭南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是广东珠江的源头所在地,出土了不少新石器时代的文物,位于吕田的狮象岩遗址是古人类聚居的地方。吕田焖大肉,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古人类用的是石器,切肉当然是大块。吕田的“土著”民风淳朴,之后迁来的客家人热情好客,所以肉也切得大大方方,保持新石器时代的遗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田焖大肉是从化历史悠久的一道名菜,还是从化重要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三个特点:一是大而方正;二是爽而不腻;三是香而色红。吕田焖大肉与东坡肉相似,但风味不同。在我看来,吕田大肉偏咸,而东坡肉偏甜,至于吕田大肉名千古,色香味美赛“东坡”的说法,也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桂峰村很淳朴,没有打造得花里胡哨,而是保持了它的原生态。水泥路没多少,走的多是乡间小路、泥巴路,但脚步很实在。

村里还有不少土特产买,走地鸡、农家腊肉腊肠、柿饼、番薯芋头、话梅等等,数吕田大芥菜最有名,每个游客买的最多的就是这里大芥菜,红豆角等村民自己种植的蔬菜,又便宜(芥菜3元一斤,红豆角4元一斤,比广州便宜了一半以上)又好吃,可以节省一周的青菜钱呢!

午餐后又到了良口镇的米埗小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原生态的桂峰村截然不同,米埗小镇是从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小镇之一,其地处流溪河畔,有洛溪河与磻溪河从境内流过,村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耕地面积广。米埗村全村打造为集民宿集群、乡村商业、乡村文创、艺人工坊、乡村市集等等,包括乡村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综合体。

米埗村最出名的就是这行字,水稻之父袁隆平说的:“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白色的大字在绿色稻田的衬托下,显得大气磅礴有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稻田里还有个稻草人守护着这片田野。

米埗小镇观光列车——稻田小火车开向绿色的稻田,旁边是碧绿色的流溪河水。

有人觉得搭乘一辆古老的小火车,穿行在青山绿水中,闻着淡淡的稻香,大概是这个季节最浪漫的事吧!

可惜这小火车实在太卡通了,孩子们坐上去可以享受童年时光,大人坐上去反而有点滑稽,显得不伦不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泉酒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埗小镇的雕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溪河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议事亭

这是一幅眼前这幅“看 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

(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