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HIV,高校学生一定不陌生。

近几年来,“HIV尿液匿名检测包”已试点在多个高校投放,这是 HIV 高校防治艾滋病的新举措之一。

这些“检测包”,标价 30 元一盒,购买便捷,一经投放往往很快售卖一空。

从高校学生对检测包的反应不难看出,“不安全性行为可能会感染HIV”这个常识已是深入人心。不放心的群体自然会去购买、自检。

其实,还有一种病毒和HIV只是一“字”之差,两种病毒的传播方式也类似,都可能在人群中造成隐性传播,感染者也不一定立刻发病、呈现症状。

这种病毒就是HBV——乙肝病毒。

对于乙肝这种“无声的传染病”,我们每个公民都应提高认识、积极面对,并参与到共同遏制传播、防控乙肝的进程中来。

一方面我们需要积极了解乙肝防控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消除歧视,打破关于这种疾病的谣传,消除相关误解和偏见。

在重温以下关于艾滋病的防控知识以外,让我们也更了解乙肝。

01

▍01

  1. 乙肝病毒也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

  2. 日常工作、学习或生活接触不会导致乙肝病毒传播。

大学生同宿舍居住,一起吃饭、面对面谈话是不会传染乙肝的。

直接的皮肤接触也不会传播,除非碰巧有皮肤创伤或者黏膜破损令带有乙肝病毒的体液由此侵入,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会被传染上乙肝。

防控艾滋病毒传播的注意事项,同样也适用于防控乙肝。

大学生群体尤其要注意,乙肝病毒也通过性接触传播,安全性行为(使用避孕套)不仅可以防控HIV,还可以防控HBV。

另外,注意选择正规的机构进行针灸、拔牙、纹身、美容等;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具等可能会沾染血液的日常用品。

02

▍02

  1. 乙肝的确不能根治,但做乙肝相关检查意义重大。

  2. 乙肝虽然不能根治,但如果患者坚持规范用药,是有望实现“临床治愈”的。

  3. 感染乙肝病毒并不等同于患上乙肝,感染者可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成为无症状携带者。

  4. 乙肝病毒感染者,包括乙肝患者,都可以正常地结婚、生子,只要做好母婴阻断,积极监控病毒的发展,规范治疗,就可以长久地和病毒共处,正常生活。

乙肝患者的“真爱”就一定会被伤害吗?

中国有约8600.7万人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携带病毒。如果这些人不进行治疗,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会从病毒感染状态发展为癌症等致命疾病。慢性肝炎会带来很高的肝硬化和肝癌风险,可能引起过早死亡。

乙肝的治疗分为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一般的人群如果不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暂时不考虑抗病毒治疗。

但说到治疗,是以感染者知道自己感染为前提的,只有感染者的积极配合,才能做到规范治疗。而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很多人从没接种过乙肝疫苗,很多已成为病毒携带者的人,并不知道自己已感染了乙肝病毒。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治疗乙肝的药物只能抑制病毒复制,不能清除病毒;而病毒却能发生变异,导致耐药

比起面对艾滋病毒而言,我们应该倍感幸运的一点是,面对乙肝病毒我们有疫苗可用于预防。此外,有相关研究表明,乙肝疫苗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抗癌疫苗,预防乙肝=预防肝癌。

实锤!防癌第一苗——乙肝疫苗!

抗击乙肝,疫苗先行。希望大家都能重视乙肝的预防,积极进行乙肝筛查,检查体内的抗体滴度。

如果你的乙肝五项检查中表面抗体阴性,其余指标均为阴性,表示你没有受到乙肝病毒感染,但目前已缺乏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需要重新接种乙肝疫苗

这样的情况在人群中不算少数。现在的大学群体,通常都在婴幼儿时期接种过乙肝疫苗,不属于初次免疫人群,但乙肝抗体滴度水平(衡量抗体的保护能力)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的。

如果想快速获得免疫,推荐60μg乙肝疫苗。它的接种针次较少,能够比低剂量的乙肝疫苗更快提高抗体滴度水平,让人体快速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另外还有一些人,曾经按照传统0-1-6的乙肝疫苗接种程序完成过接种,但并没有达到免疫应答的状态,不能产生足够抗体,这样的人在人群中大概有5%左右,称为“无应答人群”。

令人欣慰的是60μg乙肝疫苗对于无应答人群是同样有效的。60μg乙肝疫苗用于16岁以上人群,大学生群体普遍可以接种。具体的接种程序如下:

  1. 无应答人群(全程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现在抗体滴度仍小于10mIU/ml),可接种1~2针60μg乙肝疫苗。先接种1针,两个月后检查乙肝表面抗体,如仍无应答,再接种第2针。

  2. 低应答人群(全程接种了3针乙肝疫苗且现在抗体滴度在10~100mIU/ml之间),接种1针60μg乙肝疫苗。

  3. 初次免疫者、免疫史不详者,按照0-2月程序接种2针60μg乙肝疫苗。

总之,全人群都应主动进行乙肝筛查,积极接种乙肝疫苗。遏制乙肝病毒传播,从“我”做起。

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更应该在走出校园之前,建立乙肝筛查的意识,了解乙肝病毒传播和防治的相关知识,确保自己已处于疫苗的保护中。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他人。

03

▍03

  1. 我国到2020年10月29日,才摘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由于历史原因,目前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数目庞大,且在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人群中,诊断率和治疗率双低。

  2. 到目前为止,我国仍属于乙肝病毒的中高度流行地区。因此乙肝的感染风险其实比我们想象中要更高一些。

  3. 特殊职业人群也属于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尤其需要积极预防。

《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年)中提出:励有条件地区逐步开展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风险人群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工作。

高风险人群包括以下人群:

  1. 医务人员;

  2. 托幼机构工作人员;

  3. 经常接触或暴露血液人员;

  4. 职业易发生外伤者;

  5. 需要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

  6. 器官移植患者;

  7. 多性伴侣者;

  8.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家庭成员;

  9. 免疫功能低下者。

总之,对于乙肝,我们应消除不必要的歧视,同时要从制度上保障肝炎病毒携带者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只有正确认知并掌握相关的防控知识,才能打破谎言,积极行动起来,进行全民普遍筛查和加强免疫,向着终结这种“无声的疾病”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