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不敢相信,在老美芯片封锁下,前九个月,我们反而减少了600亿美元的订单。

最新数据出炉了,截止到今年的前九个月里,我国自行生产了2450亿片的芯片,进口了约4100亿片的芯片。相较去年,我国的芯片进口数量大减了12.8%,半导体设备的进口数量也同比下降了6.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导致这些的原因,除了芯片市场的寒冬外,更多的是和老美对我们芯片封锁有极大的关系。按道理来说,我们作为被封锁的一方,应该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制裁封锁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谁都无法独善其身。

那为什么我们在被封锁的时候不赶紧多进口一些,反而要减少订单呢?

其实这一次进口芯片的下降,就是我国开始逐步脱离进口芯片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我国芯片半导体技术的不断突破,光刻机等高端芯片设备的不断突破,芯片产业链完全走向国产自主化是必然的。再加上老美这次对我们芯片的全方位封锁,除了限制我们,也同时打压了他们自己芯片企业的供求关系。我们是用不到了,他们也赚不到我们的钱了,所以老美的封锁也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那我们目前半导体技术已经到哪一步了呢?目前全世界主要的芯片制程分别是7纳米、 14纳米、 28纳米和55纳米,越代表着科技程度越高,制造流程越复杂,应用于各领域也是最高端的。比如7纳米,目前仅有台积电和三星两家可以生产,主要应用于cpu或者是高端显卡上面,下游设备,是苹果、华为、ADM的高端手机上面,因为手机空间越小,所以芯片越小,手机就越有竞争力。14纳米呢,已经属于成熟制程,主要应用于中高端处理器,如汽车、半导体、军工、医疗器械、电力设备等对空间要求不是太大的高端设备上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国的芯片生产技术就已经成功突破到这个关口,并且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均已能够实现量产。 28纳米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成熟制程,因为科技含量在目前已经不是太高。对于空间要求不大、功率要求不是太高的设备都可以采用,如物联网设备基带、智能家用电器等等。

而55纳米的优势主要在于价格低廉,工艺成熟,主要应用于工控机、驱动IC、汽车的ECU以及对空间要求不大的主板芯片等等。

那从数据上来看,10纳米以下的制成需求仅占市场份额的17%,剩下的83%的需求依然主要来自于10纳米以上的制成。那其中14纳米是使用最多的先进制程,所以价值也是最高,而28纳米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支撑,所以目前对于我们而言就是继续要向7纳米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目前台积电和三星已经开始对3纳米制程的产能进行了规划,但是7纳米的市场都那么小,3纳米的市场又能有多大呢?当然,现在够用不代表将来够用,如果我们想真正做到不被卡脖子,就必须继续突破下去。

科技是人类未来的主要竞争力,而我国的芯片半导体也是因为曾经以买为主的思想,错过了最佳发展时间。好在目前,我国可谓是举国家之力在突破老美对我们的技术封锁,像中芯国际、龙芯半导体、比亚迪、华为,还有各产业链上的优秀公司都是在努力研发,所以这一次一定要咬着牙,也要突破技术壁垒,真正实现国产自主化。

那么你感觉我们什么时候能够突破封锁呢?欢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