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记者在9月采访时,江西省一村庄有8个消防车送水的点位,每个点位能保障十余户村民的用水。(受访者供图/图)
相关报道详见《汛期供水保卫战:“这次旱灾给了我们一个教训”》
当操作《汛期供水保卫战》这篇报道的时候,从一开始,我们就计划把关注点放在旱灾对群众饮用水的影响上。
已经持续数月的南方旱情,已经恶化到威胁饮用水安全的程度,直至目前也无较为可观的好转。我们也感到非常震惊,原本以为只存在于个别偏远山村的零星现象,实际上只要稍作梳理便可发现,在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的部分区域,均出现较大面积的饮用水短缺问题。小到几个村子没水喝,大到一个乡镇河干井枯,甚至在湖南、重庆出现整个县域饮用水都岌岌可危的局面。
状况实在是已然糟糕到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然而,稿子发出去后,却在报道下边见到一条这样的评论:
“我不得不说句丧气话。雨少一点就旱,雨多一点就涝,你让老天爷怎么办。我们是人,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再旱能有西北旱吗?好歹也是长江流域,长江还有水,你们叫唤啥?”
这里直接引用读者留言,无意挑起任何口舌,只是想借此机会,再次陈述一下灾区的真实情况。没错,灾区人民的确是在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过“战天斗地”的过程险象环生,超出普罗大众日常认知经验很远很远。
你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地方没有了自来水,能够带给你最直接帮助的是哪些单位?水利局、自来水公司,还是哪里?经过旱灾的检验,对缺水地区帮助最大的单位,是消防部门。紧要关头,是消防官兵驾驶着水罐车,给老百姓送水。
他们真是在发挥能动性啊。不光消防车,还有市政的洒水车、工地的泥头车(架上水桶),都支援前线送水。
再比如,如果自来水公司无限期停水下去,会带来哪些次生灾害?很多事情如果不是真实发生过,只是凭空猜测去做预防,往往力有不逮。谁也没想到,一个区域大面积缺水后,受冲击最严重的地方之一会是医院。我们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湖南一家医院的透析科,就快要没有水给病人做透析了。十万火急,一旦接济不上水源,病房里二十多位尿毒症患者的透析治疗就将被迫中断。
这家医院的院长能力很强,也非常重视医院的病人。面临缺水对医院日常工作的影响,他都能随机应变。关键时刻,也是他主动联系消防部门,拉来一车水保障透析科的供应。只是,事情解决之后,这位院长一阵阵后怕,缺水缺到这种程度,在他的生活经验、职业生涯中从未遇到过。一旦应对不力,后果不堪设想。
这位院长解释,医院做手术非常害怕停电,因此几乎所有医院都配备了柴油发电机,以应对断电的突发状况。缺水的现象很少见,但是医院也做了应急预案保障,以备不时之需。但是,这个备选措施就没有那么完备。
这是一些特殊机构所作的防御措施,虽然不够完善,但是至少想到这一层利害关系,在危急一刻保障无虞。除此之外,绝大多数地方没有做旱灾预案。在抗旱过程中,找水的找水,送水的送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民群众适应环境能力很强,他们最不缺的特质,就是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些主观能动性甚至于太过强烈,强烈到让人心疼。
旱灾的确有着特殊性。在广大南方,诸如湖南、湖北、江西,年年饱受水灾侵害,所以千百年来,这里筑堤浚水,兴修水利工程,有着丰富的应对水患的基础设施和经验。但是旱灾很罕见,通常来得快,去得也快,往往凑合凑合了事,抗一抗就过去了。
这里这样说,并不仅仅只是呼吁建立起抗击旱情的长效机制。还想说的是,每次遇到天灾,老百姓的主观能动性默默承受下一切,除了充分发挥灾区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
南方周末记者 李在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