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乡村学校普遍会有特殊儿童的存在,这些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智力、心理或者肢体上的残疾,他们当中有些是能够被家长正确接纳的,面对学校和老师总是带着一份歉意;

而有些家长却觉得他们孩子很聪明,以后是要考大学的,然而就算是很简单的题型每次测试都没超过20分,甚至耗费了老师大量的心血,结果考试卷面还会存在大面积空白。

并不是语文、数学是这样,音体美等学科依然提不起任何兴趣,我也经常给他们说:学校里有这么多课程、这么多活动,总该有一样是你们感兴趣的吧?

我能够察觉这些学生在参加活动或者某些课程时,明显要比之前兴奋一些,只不过这种兴奋是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一旦人为干预并不会持续很久。

再加上因家庭等因素影响造成了懦弱、自卑但又有些强势、记仇的性格,使得这群本该值得同情与怜悯的孩子,逐渐成为学校里不断被边缘化的学生群体。

其实有时候他们也想被老师关注,但并不完善的大脑并不会考虑到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也存在同学之间相互排挤、挖坑造谣,于是在众多“当事人”的见证下,唯结果论的评判会成为压死他们努力上进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平时也有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虽然不少行为深受恶劣家长耳濡目染的毒害,但其实他们是有一颗善心的,不管是对自己或者对他人都有一份难得的关怀与宽容。

只不过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这些孩子不太抢眼的成绩,成为更多家长想要远离的学习场域。他们的特长本来就不在书本上,或者说我们赖以生存的教学法则在他们那里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比起分类作业、物质资助,他们更想要的是情感上的帮扶,这种帮扶有时并不是单独谈话,而是在班级、在学校集体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收到只属于他们的偏爱表达。

严格来说,他们更渴望回归正常人的生活,但稍快的节奏如同一段泥泞让他们迷茫,让他们无助,如果我们还能接收到爱的信号,就请给予他们一双大手,一次真心陪伴的旅程。

我想,孩子们内心也很矛盾,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但如果接受老师太多的帮助,似乎又在证明他们的狼狈不堪,这一份倔强与坚持,在不明缘由的老师看来就是在刷存在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当同学把他们的努力当成笑话时,他们会愤怒、会委屈、会躲避,这种方式虽然并不光彩,但却是他们挽回自尊的急迫演绎,他们是在用行动维护心中的那一份体面。

如果说,走进了好学校是一种福气,那碰到了好老师便是前世修来的好运气。彼此相处是正常的界限,那种来学校就想见到,上课担心迟到的自觉,是源于对于老师德行的信赖。

因为他们知道,不好好表现老师是会哭、会生气的,然后就有可能碰不到这么好的老师了。

但总有一天,他们要去另一所学校或者提早步入社会,到那时谁会有耐心去发现这群孩子的优势——缓慢而独立,隐忍且坚强,哪怕流落凡尘污秽,也有着自己的坚持,我希望那一份善良与他们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