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羊礼-从屈辱中看投降仪式(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网络的各种百科中、各路营销号中、部分知乎答主的答案中,以及很多文史类自媒体的稿件中,关于牵羊礼的内容,几乎100%指向一本书(具体讲应该叫一套书)——《靖康稗史》。该书共辑有七种稗史,习惯上又称其为《靖康稗史七种》,包括:宋人钟邦直《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宋人无名氏《瓮中人语》、《开封府状》、金人李天民《南征录汇》、金人王成棣《青宫译语》、宋人无名氏《呻吟语》、金人无名氏《宋俘记》。

除《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又见于《三朝北盟会编》和《大金国志》外,其它六种稗史,现只存于此书……

哪怕是我这个野生的历史爱好者也知道——对于历史研究而言,这真的是种很“可怕”的状态。历史,原本就是胜利者的自我“涂脂抹粉”,您必须拿几本史书对照,最好是立场不一样的几本书对照着看,才能稍微知晓一点“真相”。因此,孤证、私史或者稗史很难被采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抛开《靖康稗史》的内容不谈,单纯看这本书的发现过程,也是件曲折复杂得如同悬疑小说一般的神奇事儿。我们现在拿来显摆的版本,可以说是这本稗史传抄了N手之后的版本。为了不那么混乱,我们捋一下,按照时间线的正序描述一下:

  • 1164年,此时已经是南宋孝宗隆兴二年。一位叫“确庵”的编订一本《同愤录》的书,《同愤录》因为某种原因并没有刻印,也就是没有公开发行,属于网文或者博客的状态。没能刻印的原因不详,也许是南宋朝廷为了遮丑不让印;也许是南宋朝打击私史的流传,导致书商不敢印;也许是确庵先生比较穷,没钱印;也许是作者太不红,没有书商愿意买稿……不知道,都不知道,我们现在连这位确庵到底姓甚名谁都不知道

  • 1267年,一百多年过去了,此时已经是南宋的度宗咸淳三年,有位耐庵先生,在临安一位姓顾的家中发现了《同愤录》,只不过它的上半本已经散佚无存,只剩下《开封府状》、《南征录汇》、《宋俘记》、《青宫译语》和《呻吟语》五篇了——这个情节听上去真的是十分“金庸”啊,不知名、不知来路的半本武林秘籍呀,这是要成就游坦之,这是要变出林平之的节奏呀!

耐庵由残留的下帙的内容推知“上帙当是靖康闰(十一)月前事”, 耐庵先生补了《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和《瓮中人语》各一卷,以图“靖康祸乱始末备已”——这就是《靖康稗史》成形的样子。至于这位“耐庵”先生是谁?不知道!但是耐庵这个名字,大家看上去很眼熟,有人推测:这个耐庵该不会就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同志吧?细细想好像有点道理——施耐庵所写也是徽宗钦宗时期的故事,也是南宋时期的人,不会在搜集《水浒传》素材的时候,意外发现《同愤录》的吧?所以,耐庵先生就是施耐庵——崔文印老师也支持这个观点。但是,因为其他没有佐证,这个推测也只是推测,完全不能作为定论

  • 1308年,即元武宗至大元年,在南宋没出版的《靖康稗史》流传到高丽(朝鲜思密达),因为书上有一枚“忠烈王”的图印,这个忠烈王根据史料可以断代准确到1308年。所以至少在1308年以前,这个版本就流传到了高丽了。另外,在1401年,也就是明建文三年,朝鲜国王李芳远(字遗德)在书上还留下了带日期的读书笔记。
  • 时间一下跳到1892年,即清光绪十八年,苏州藏书家谢绥之拿到《靖康稗史》流传在朝鲜的钞本。依照朝鲜抄本,他复制了一份(抄了个副本)给了他的好友,同为藏书家的丁丙。南京图书馆(原名叫江南图书馆)所藏的版本就是丁丙的这版。
  • 1939年,丁国钧(字秉衡,清末藏书家)根据丁丙的版本抄了一遍,王大隆刊印出来。遗憾,丁秉衡抄得不仔细,王大隆检查得也马虎,文字很有些错漏。而丁国钧这个版本恰恰是流传至今的我们见到的版本。

所以,《靖康稗史》这本书是耐庵在确庵的《同愤录》下帙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正面的观点认为它的优点在于:一是大都是作者亲历,为研究“靖康之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二是从不同角度出发,所涉作者既有宋人又有金人,注意在记载同一史实时,兼收出自宋、金不同作者的两种同类著作来得到互相验证和客观描述。如记载开封失陷和钦宗出降,既有宋人编着的《瓮中人语》,又有金人编录的《南征录汇》;再如记宋徽宗、宋钦宗等北迁和北迁以后的情况,既有宋人编的《呻吟语》,又有金人编的《宋俘记》。

然而,从成书到今天大约八百年左右的时间。首先,在成书的一百年后耐庵抄了一遍,变成《靖康稗史》。又一百年后,朝鲜的抄本出现;又过了四百多年谢绥之抄了一遍;又是40年后丁国钧又抄了一遍……我们不知道朝鲜版和耐庵之间有没有经历抄写变化。仅仅有记录可查就抄了三遍。说句透露年纪的话:手抄本这东西,抄的次数过多,跑偏错漏是一定的。对该书,我觉得还是需要保留中立的观点看待吧。而我们现代百科或者大V什么的关于“牵羊礼”的内容,恰恰是基于最后的版本——也就是丁国钧的版本里面的《呻吟语》和《宋俘记》得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问题来了。

《靖康稗史》的第一编著者是谁?不知道。第二编著者是谁?也不知道。《呻吟语》和《宋俘记》的作者是谁,还是不知道。你看到的版本和编出来的版本是不是一回事儿,不知道……

而且,下面我们在引文的时候还会得知,现在文字引用的内容不少还不是出自《靖康稗史》。而是出自《呻吟语》里面引用的另外一本笔记《燕人尘》里面的内容。

如果我很不厚道地理解——这些文字来历可以归结成这样:唉,唉,唉,我听说啊,我三叔听他的朋友说,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千真万确,我骗你我是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