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树,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您分享精品历史故事与真实历史事件揭秘干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咱们书接上回,至元六年1269年,郑温因军功再次被世祖忽必烈提升为怀远大将军、右卫副都指挥使一职。至元六年正月,高丽国王王禃派遣使者前来奏报世祖,称已诛杀了权臣金俊,世祖忽必烈严格的警告高丽使者令其国王不可生乱。早在宪宗八年1258年,高丽国大臣林衍与金俊、柳璥一同发动兵变,杀死了当时高丽国的权臣崔竩,把持高丽政权的崔氏集团覆灭了。从此之后由于林衍在推翻崔氏政权、恢复高丽王王权的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因此被高丽王授予"卫社功臣"之号。从此之后便形成了林氏、金氏两位势力把持高丽国政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元六年1268年,林衍因与金俊两大家族发生了田界之乱,引发了大规模的冲突,林衍率领自家私兵开始攻杀金俊家族,成功地消灭金俊及其党羽,从此建立了武人政权。同年八月,高丽国权臣林衍竟然直接的废掉高丽王王禃,立王禃弟弟安庆公王淐为新的高丽王。林衍则被王淐任命为教定别监,从此开始独揽高丽国朝政。高丽国世子王愖来朝向世祖忽必烈奏明林衍的诸事。世祖忽必烈大怒立即派出遣斡朵思不花、李谔等人为元朝特使前往高丽国诘问林衍。同年九月,世祖忽必烈封高丽国世子王愖(王禃之子)为东安公。王愖以国难为由推辞,世祖忽必烈便授世子王愖为上柱国。下旨拨给世子王愖兵马三千助其回高丽国平定叛乱。又下旨由万户宋仲义率兵出征高丽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斡朵思不花、李谔带着高丽枢密副使金方庆前来,奉上王淐的上表,称其兄长王禃患有疾病,因此兄长才令弟王淐权高丽国事。同年冬十月,世祖又派遣兵部侍郎黑的、判官徐世雄,下旨召王禃、王淐及林衍奉元朝圣旨来京面圣。又命国王头辇哥率大量元军前赴高丽国,派出赵璧行中书省于东京,前往诏谕高丽国上下军民。同年十一月,高丽龟州都领崔坦等以西京之军民全部内附。十二月,高丽国王王禃派遣使者随从黑的等人入朝,奏报王禃已经复位成为高丽王,此时元世祖忽必烈正在全力开打统一之战所以心有怒气并没有发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元九年1272年,也就是南宋王应麟编写《三字经》那一年,世祖忽必烈下诏命郑温统率蒙古、汉人、女真、高丽诸部大军万人,率舰队渡海出征耽罗国。那么这个耽罗国是怎么回事呢?早在太祖十六年1121年,高丽国王便将耽罗改制称之为济州,并设立了府使与判官等诸官员来直接管辖。至元六年,高丽国爆发了以权臣林衍为首的叛乱,他们的主力被称之为"三别抄",在元朝大军进入半岛之后很快平息了叛军,在林氏叛军失败之后,他们全部渡海退守耽罗本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个三别抄又是怎么回事呢?最早高丽国权臣崔瑀以备盗备倭为名,率先建立以崔氏家族的私兵,命名为"夜别抄"军。之后不断增加夜别抄军队人数,于是就分为了左别抄与右别抄两支军队,再加上数次被蒙古大军击败俘虏的高丽人奴隶们,有成功逃回的人便组成了“神义军”,就这样这些部队被统称为“三别抄”,也是权臣林衍把持高丽国和叛乱的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氏败兵一开始从珍岛出发带领三别抄军队进入耽罗本岛,在贵日村修筑起缸坡头城,并以此为据点与高丽蒙古联军作最后对抗,并在此地盘踞了有三年多的时间,一直到至元九年1272年,郑温率大军在高丽国军队助攻下,双方联合攻克缸坡头城,终于平定了此次历时数年的叛乱。至元十年1273年,郑温上表世祖忽必烈请求元朝将耽罗正式划归自己的统治之下,此后元朝一直直属管理耽罗有百年的历史。元朝在控制耽罗岛之后,在这里成立了耽罗国招讨司,常驻屯镇边军一千七百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又改为达鲁花赤总管府、军民安抚司等,先后隶于中书省、辽阳行省、征东行省等机构直辖。至元十一年1274年,经元世祖忽必烈同意郑温的请求,将耽罗正式成为元朝的直辖地。元朝在此地为牧马之地,并造船只以备攻打倭国。至元十二年1275年,郑温被擢升为右卫亲军都指挥使,世祖忽必烈令郑温亲率三卫军万人,攻打岳州、江州、沙市、潭州,连破数十城立有大功。至元十四年1277年,郑温再次应召入朝,世祖忽必烈升迁郑温为昭勇大将军、枢密院判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元十八年1281年,郑温改任辅国上将国、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时年大旱田地欠收百姓饥荒,郑温令官仓出米二十万石入市救民,百姓无不称赞郑温之功德。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世祖召郑温回京任职。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改迁江浙行省左丞,命郑温增加带新附汉军一万五千人,前往淮安雲山泉塘屯兵垦田。至元三十年1293年,病逝享年八十一岁。世祖忽必烈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赵国公,谥武毅。郑温四子,长子郑钦,任利用监丞;次子郑釭,任榷茶都运使;三子郑铨,任右卫亲军千户;四子郑镛,任袁州路判官。

感谢您的观看和分享,您的支持是小树创作的强大动力,欢迎转发、评论、点赞、收藏,咱们下期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