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

在课堂中观察还是在观察室观察?

最近有老师就观课议课提出一些问题,这里简单做一些回应:

问题一:我们学校在教室后面有观察教室,是进教室观察还是在观察室观察更好?

我的意见:最好至少有四五位老师在教室观察,观察室观察局限还是很多。一是无论如何观察室的观察要受镜头控制,真正用心的人可以在教室观察更多,比如学生的眼神、细微的身体和情感变化;二是学校日常的观课终究不是为了评价而是为了改进,我主张观课教师在课堂上给授课教师做助教促进学生学习,观察室的观察无法做助教,对促进学生成长帮助不大。

问题二:是否可用录像的资料做议课的证据?

我的意见:这样的资料可以参考,议课时也可以切片讨论和分析。但录像的资料最好的运用是用做授课教师的观察反思,我反对用这样的资料做证明老师教得不好的“凭证”。一方面,教学很难用一个标准的“常模”评价所有的课,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先生认为:“没有那间教室和其他教室飘逸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或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教学具有情境性与选择性;二是这样的资料反映的只是一种现象,现象背后还有事实的差异,事实背后才需要讨论问题,不要轻易地把现象当成问题。

问题三:学校规模小,人数较少的学科要组成综合学科,彼此之间如何观课?

我的意见:观课议课优先关注自己的成长。在不同的学科观课,可以把自己当学生,在观察中获得相应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了解其他学科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艺不压身);学会从其他学科借鉴,当你处于独孤求败境地时观察其他学科的课可以帮助你跳出自己的“井”。另外,我们特别提倡观察自己的课,观自己的课、写实录和反思,和大家交流,我多次分享观察和整理自己课堂教学实录的案例(链接:《我喜欢》教学实录与反思),这里再推荐相关的变式:(1)录音听自己的课;(2)有侧重点地观察自己的课;(3)上课后的及时“过电影”反思;(4)邀请同伴、同学一起观察自己的课;(5)邀请指导专家一起观察自己的课。

问题四:提倡“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观课教师“自私”有了发展,这对观课老师有帮助,这可能使授课老师得到的东西少了。授课教师可以获得什么?怎么追求自己的发展?

我的意见:想发展一定要主动,授课教师向观课议课教师的主动询问是成长进步的关键。比如可以真诚和虚心地向观课的老师询问:“您在课堂上看到了什么?”“请问您课堂上的某一现象什么看法和想法?”“对我以后的教学,您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和建议?”等。真诚赢得帮助,虚心获得进步。

人物介绍 | PROFILE

陈大伟

成都大学教授

硕士生导师

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长

致力推动创造教师幸福生活、建设理想课堂、观课议课变革实践,慕课“教师职业道德”在“中国大学 MOOOC”上线, 被誉为教师教育的“桥梁 专家”。“观课议课”的实践和主张在《人民教育》刊发,2010 年第 9 期列为“《人民教育》创刊 60 年报道过的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共 33 件)。曾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获得成都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篇论文在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全文复印,已出版《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影像中的教育学:从电影中体悟教育与人生》24 本著作。

本文来源:本文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成都陈大伟,作者:陈大伟。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