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夏:大家应该都知道,“股神”巴菲特和投资大师查理·芒格投资界的“传奇组合”。1964年巴菲特接管了伯克希尔公司,几年后,芒格也加入了管理层。自打那以后,公司的市值从1000万美元,增长到2500亿美元的规模,几十年间市值增长了25000倍,成就了一段商界佳话。

大华:其实,他俩很有缘,都出生在奥马哈、上的同一所小学,甚至都在巴菲特祖父的杂货铺打过工,但是他们两人直到巴菲特29岁以前都没见过。

小夏:对!巴菲特第一次听说芒格的名字是27岁的时候。两年以后,双方在朋友的安排下见了面,那叫一见如故。巴菲特向芒格介绍自己的投资业务,还有格雷厄姆投资哲学,这让当时还是一名律师的芒格深受感染,两人越聊越投机,分开之后他们几乎每天都会“煲电话粥”,交换各自对投资的理解。

小夏:没想到,投资大佬们也喜欢“煲电话粥”,可能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吧。对了,大华,我有个问题想跟你请教一下,芒格作为一名律师,对他俩的投资合作有啥帮助吗?

大华:那帮助可不小。芒格作为当时洛杉矶的知名商业律师,虽然自己资金不多,但是他认识一批有钱的富豪。两人结识之后,芒格把自己的客户都介绍给了巴菲特,让巴菲特的基金规模从几十万美元越到了几百万美元的level。可以说,正是芒格的帮助,让巴菲特的投资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

小夏:看来,芒格还真是巴菲特投资生涯里的“贵人”。除了生意上的帮助,芒格对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也影响深远。芒格曾经在喜诗糖果的收购中说服巴菲特:“投资不光要会捡便宜货,还要学会分辨什么是好生意。”也正是受芒格的影响,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上继续优化,形成了属于巴菲特——芒格独有的投资哲学。

大华:的确,但更重要的是,这两位投资“奇才”能够互相成就。对芒格来说,巴菲特是他转型投资生涯的“伯乐”,是巴菲特发现了他的投资天赋,在巴菲特的鼓励下,芒格也创办了自己的投资公司。后来,他们干脆合并,共同管理伯克希尔公司。

小夏:伯克希尔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两位掌门人的通力合作。在公司的重大决策上两人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巴菲特是乐观主义者,他更关注公司的发展前景,而芒格扮演“黑脸”角色,他总能发现危机,指出潜在的投资风险。所以巴菲特经常调侃芒格,说他是“不先生”,因为他总是说“NO!”。芒格反对的项目,巴菲特也会慎重考虑,如果一个项目连芒格都想不出反对意见,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投。

大华:我倒听出来点“眉目”,他俩是一个负责项目筛选、一个负责风险管理吗?

小夏:嗯,可以这么理解。

大华:看来,这对搭档真的是天作之合。除了公司管理上的互补之外,我认为志趣相投、互相认可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巴菲特曾经在《选择合伙人的建议》一文中给出了他挑选合伙人的标准,第一条就是“要选择比你更聪明、更有智慧的人”,这也能看出他非常欣赏“芒格式智慧”。而芒格也曾回忆说,“巴菲特劝说自己转行投资是最好的建议。”我们常说的英雄相惜,大概就是这样吧。

小夏:如果说英雄相惜是合伙创业的开始,那互相包容就决定了“友谊的小船”能走多远。巴菲特曾说过,合作五十几年,他们之间从未红过脸,哪怕是芒格把“船”弄翻了,他也没说过半句怨言。尽管有时候他们也会有投资意见上的分歧,甚至是争论,但是从来都不会吵架。因为他们都知道对方值得自己尊重。

大华:确实,不论是交朋友还是合作创业,互相尊重,互相包容都是能一直走下去的关键。希望咱们的听众朋友们能获得这样的朋友和合作伙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馨提示: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