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红木香”

江胜德

2018年春天,那是抖音火起来的第二年,中国花园植物市场有一个产品火了,名字叫“红木香”。

缘由

“红木香”是什么?红色的木香吗?可我们的认知中木香品种的颜色基本为黄色、白色系列。一番追根溯源,可以肯定的是,按科学分类法,“红木香”并不是木香( Rosabanksiae )。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木香共有4个种下变异和一个种间杂交种,分别是木香(原变种 Rosa banksiae var. banksiae ,重瓣),单瓣白木香( Rosa banksiae var.normalis ,七里香),黄木香( Rosa banksiaef. lutea ),单瓣黄木香( Rosa banksiaef. lutescens )和大花重瓣白木香(Rosabanksiae×laevigata)。没有“红木香”。

那么,这个名为“红木香”的植物到底是什么?经过仔细分析、对照和查询文献等,最终,我们确认它应该是一个或几个类似红花蔷薇或红花月季的集合体。其中最为爆火的“四季红木香”就是月季品种‘红柯斯特’(‘Dick koster’)的藤本变种,而“甜蜜红木香”则是有香味的小花月季品种‘梅朗珍珠’或‘红罗莎莉’。

‘红柯斯特’是红色小花型灌木月季品种。成都的花卉种植者首先发现了进口‘红柯斯特’中的蔓性变异,并将这个小花少刺的变种叫作“藤本型红柯斯特”。但是,中国人天生喜欢大花型,所以不管是作为‘红柯斯特’,还是藤本变种,由于花小,所以消费者对这个品种的喜欢程度要远远低于其他大花月季,因此虽然‘红柯斯特’在国际市场上非常流行,但在中国市场却一直不温不火。

“红木香”火了

‘红柯斯特’变身“红木香”,要归功于江苏宿迁的花卉经销者。他们选中了“藤本型红柯斯特”,顺应中国人口味和追求改了“红木香”的名字,又正好搭上了抖音视频的快车,于是这个大花、红色且能攀爬的种类爆火了。

我们先从科学纬度来看,灌木月季‘红柯斯特’是如何变成“藤本型红柯斯特”的。有部分人说‘柯斯特’本就很容易产生芽变,藤本类型是芽变;也有人说‘柯斯特’本就有蔓生性,地栽就会形成蔓生藤本状态;还有人说地栽容易诱发芽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木香”很容易长成拱门

国内的说法并不清晰。我们又对国外相关内容进行搜索,发现‘红柯斯特’和‘橙柯斯特’(‘Margo koster’)均为“bush”,也就是灌木。有育种者在此基础上利用芽变培育了‘粉柯斯特’‘白柯斯特’等品种,也均为灌木。只有‘橙柯斯特’有一个‘ClimbingMargo Koster’的芽变品种具有很强的攀缘性。可见‘红柯斯特’在国外并没有芽变藤本品种。但是这个品种拥有藤本型的基因却是肯定的,由此可以肯定“柯斯特系列”的月季品种芽变成为藤本不是什么稀奇的事。“藤本型红柯斯特”是完全可能存在的。

那为什么一个小花藤本月季品种用“木香”命名就火了呢?

从植物特性角度看,一方面,“木香”给大部分消费者的感觉是蔷薇属下的另类存在,因为常绿、易养、寿命长和病虫害少等特性而广受欢迎,就是颜色比较单调,白黄为主,而且花朵小,花径大约1~2厘米。另一方面,作为月季的‘红柯斯特’‘红罗莎莉’‘梅郎珍珠’,都是花径只有2~3厘米小花,但是开花量大,与木香相似。在消费者眼中,月季就应该花大,小花品种在国内的喜爱程度肯定受影响。“红木香”的讨巧就在两种植物特性的互补融合之上。

宿迁花卉经销商成功推出“红木香”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充分利用抖音对小白爱好者的超级影响力;二是利用非专业人群的应有认知,大花、红色、无刺、条长、开花多等优良特性,直击消费者心底,一炮而红;第三,‘红科斯特’作为月季是小花,而作为木香,相对来说就是超大花;第四,木香原本花无红色,而‘红柯斯特’不仅花红色而且花开多季,冠以“四季红木香”这种略显夸张的概念,消费者多数难抵诱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木香”

“红木香”是假冒产品吗?

普通消费者并没有专业的植物学知识,只是因喜爱,所以与经销商一起顺势把“藤本型红柯斯特”推成了爆款,这大概是让真正的‘红柯斯特’育种者也没有想到的吧。推广者利用了营销学上常用的应有认知和自我想象,淡化“木香”这一词汇的植物学含义,而是强调该种植物本身所具有的,为大多数消费者所感兴趣的植物学特性。这与完全意义的假冒伪劣还是有本质性区别的。如此看来,灌木月季‘红柯斯特’以“红木香”的名字,经由成都和宿迁的种植者和经销商,选择、重新命名并成功推广,虽有张冠李戴之嫌,但结果是非常成功的。

虽然我们认可“红木香”的市场火爆,但是明确地把月季品种作为木香品种销售仍旧是标准的售假卖假行为。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假货就是劣质品,可“红木香”在消费者家中的表现却是可圈可点的。这个品种春季花量巨大,花色鲜艳明亮,无数的球状花朵挂满枝头,并且花朵耐雨淋,耐晒,花期相对较长。春季4月下旬开花,大致可以持续20~30天。入秋后,经过修剪,依然可以爆花,这对于藤本月季来说非常难得。秋季在江浙地区花期可达60天以上,后期花朵就算失水变干,仍然可以在枝头宿存,一直持续到霜降。秋天修剪枝条做瓶插,效果也非常好。如此算来,“红木香”在江浙地区的全年观赏期可近百天,应用空间很大。而且,我们在“红木香”的销售场景中很少感觉到对植物学名称的纠结。消费者买买买,也并不认为是假的,很多人还深信这就是红色的木香。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值得业界思考。

名称是商业行为主体

对于“红木香”,虹越一开始将它认定为售假卖假行为。直到2020年,在认真研究了“红木香”的发展轨迹、并且认可了“红木香”作为商品植物的价值后,才在2021年4月开始在各个渠道正式以“红木香”的名字销售。这是一个逐渐认识、了解和斗争的过程。“红木香”现象并不能简单以假冒伪劣概括,而是科学与约定俗成之间的矛盾。

事件的核心围绕“如何起一个好卖易记的商品名称”。比如发财树、平安树、幸福树等全国各地通行,它们都各有其科学分类的学名,但是现在大部分消费者仍旧不知道它们的中文学名是马拉巴栗、兰屿肉桂、菜豆树,更别说拉丁名。中文的植物表述,往往形象生动,或者有某种吉祥含义。如变色的新品种,命名时多会以颜色作为定语出现。如“红叶石楠”的英文品种名是‘红罗宾’或‘红知更鸟’,但进入中国市场后,原名很快就被简单粗暴的叶子变红的石楠—“红叶石楠”打败了。

一件商品能够流行,一定有其道理。名称直击消费者的兴趣点,简单、易记,必居其一,“红木香”就是如此。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植物畅销的关键,还是商品自身的优良特质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如此才能长久且不负消费者的信任。我们讲科学,但也不唯科学论。我们既卖名字,更卖的是好植物、好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木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白、粉、橙四个颜色的‘柯斯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