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曾仰琳
“近年来随着普惠金融发展,政策落地实施,普惠保险在多个领域广泛开展,市场主体参与普惠保险的积极性也逐步提高,服务的供给也不断深化,产品的类型也不断丰富,普惠保险整体呈现出稳定发展的势头,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11月11日,在2022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在谈及普惠保险时如是说。
周延礼介绍,截止到2021年末,大病保险已经覆盖全国超过12亿城乡居民,农业保险累积为10亿户次的农户提供了风险保障超过15万亿元,为农业生产全产业链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小微企业的保险服务也超过四百万家,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也有效提升。
同时,他也提出,在发展普惠保险的过程当中,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概念使用不清晰。目前对普惠保险内涵、服务对象、业务类别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界定,行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二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作用发挥得不充分。比如目前对农业保险、大病保险、普惠业务在局部地区虽然说全覆盖,但是区域范围的开展、机构数量、覆盖群体、业务规模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和提高。
三是服务能力较为薄弱。比如说普惠业务呈现出点多、面广、分散的特点,所以对服务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做普惠业务对银行业、保险业机构而言,压力是比较大的、成本是比较高的,所以要在服务能力方面不断改进。
四是监管引导和约束机制也有待于强化。现阶段普惠业务的规范性制度较少,监管要求也比较分散,同时缺乏普惠业务激励和约束机制,市场上不同程度存在普惠业务经营不规范的现象。
基于此,周延礼在会上提出了五方面的建议。
一是建议出台普惠性保险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包括银行业在这方面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普惠金融指导意见》为基础,出台支持普惠保险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普惠保险发展的原则、目标、举措,提高行业的认知,构建多层次普惠保险的供给体系确实非常重要,可以推动行业提高普惠业务的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是要建立普惠保险的统计体系,增强行业的数据基础建设。特别是在现行的普惠统计基础之上对普惠保险的产品类别、保费收入、给付金额,包括通过提供普惠保险之后产生的对经济韧性、金融韧性、社会韧性等这方面所做的贡献,都可以作为一些统计,这样可以建立系统化、可比较的数据指标体系,动态分析行业各地区、各机构普惠保险发展的情况,为行业的监管、科学的决策奠定数据的基础。
三是要加强普惠保险的监管力度,加大对一些虚假误导宣传方面的监管,特别是对推进产品标准化、通俗化、简单化,解决保护弱势群体的问题。另外,数字保险、数字普惠保险也是下一步要推动的目标,要高度关注广大市民,特别是有中老年人的数字金融、数字保险的素养问题,因为现在移动终端都很多,如何解决老百姓的数字素养在保险业、金融业、数字金融、数字保险方面的应用至关重要,这样可以使老百姓真正有一个获得感。
四是要加强部门之间沟通和协调,形成协同机制。按照各有关部门和地区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各类普惠业务的要求,加强工作沟通,配合相关文件的出台和落实。引导保险公司积极参与相关工作,加强监管指导,在及时总结案例经验,积极推广成功模式的基础上,配合相关部门和地区深入研究并推动财税支持政策。
五是加强普惠保险的宣传教育,在行业内通过一些刊物,组织相关的研讨和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普惠保险的宣传教育,提高保险机构社会责任感和经营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对公众关于普惠保险的宣传力度,特别对一些低收入群体、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普惠金融的获得感,对普惠金融的认知、信任度,提升数字保险产品的应用能力,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