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论语随札27.学而篇6.泛爱众

论语随札27.学而篇6.泛爱众

1.6.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泛爱众

我特别喜欢小孩子,但唯有一类很不喜欢。那就是唯我中心、不可理喻、娇纵任性的。这类孩子一切为了自己,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和他讲道理简直就是对牛弹琴。每当遇上这样的,我都很惋惜,叹口气,心里默念:又一个可爱的贝比被教坏了。

确实,孩子之坏,都是我们教出来的。

这就让我更加觉得,“泛爱众”,是要从小就培养起来才行。

广泛地去关爱所有的普通人。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所谓同情心、共情心、公情心是也。

人同此情,情同此理,同情心才可以共情,有了共同的情理范式,才可能以情动人动己、以理服人服己。这样才可以正常地交流沟通,才算可以理喻。

大家同情共情,就有了公情公理,这就是道德规范、法律条文。这样培养起来的孩子,心中有道德、有法律,有公情公理,就不会唯我独尊、自私自我,就不会蛮不讲理、骄横霸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泛爱众,核心是爱,以爱己之心爱人,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孔子的格言都是相通的。

爱人,心中就不能只有自己,要有己有人,知道这个世界不只有自己,不是只围着自己转。要想到他人,要学会换位思考。

泛爱众,第二要义就是泛,广泛,包含所有。这种修养持续下去,长大成人,心中就会装着人民、想着社会,就可以心怀天下,平等待人。儒家讲求达则兼济天下,就是从“泛爱众”的基础开始。

于是就到第三条要义,众。是的,大众,普通人。这是一种平等观,也是一种民本观。民本思想,渊源很深,远早于孔子时代。但到孔子就被发扬光大了。心中有普罗大众,才会培养一颗平等心、平常心、公平公正的清明心。

你看,家庭教育,首重孝悌,就是从关爱父母兄弟姐妹开始。走向社会,推而广之,关怀天下百姓,泛爱众,最后才可以治国平天下。

泛爱众,才可能融汇于众,才能更好地与人交往,才可能团结他人,融合于社会。可见,它还是社会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根基。

泛爱众,真的很重要的,它应该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内容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