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

中国MV创始人

上海电视台原音乐节目总导演、制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与东广冥冥之中很有缘。传播媒体这几十年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迭代裂变,从报纸时代、广播时代、电视时代,直至今天的新媒体时代。今年夏天我在整理旧片时,意外发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用磁带为东广拍摄的宣传片和MV,于是我就发布在了“王国平微影视”视频号上,由此引发了二十几年未联系、才刚刚加了微信的陈圣来台长的点赞和许多东广人的转发,于是我就在今年8月5日请陈台长及东广人代表小聚了一次。不聚不知道,一聚才发现,原来今年恰巧就是东广成立三十周年的好日子,宋晓诚说是我偶然发起的这次小聚,无意中才拉开了纪念东广成立30年的序幕。这次机缘的巧合,再次证明我与东广天作之合的缘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最根本的缘分则是电视与广播的一脉相承,广电广电,先有广播,再有电视,电视是广播人创立起来的,最早的电视人都曾是广播人,广播是电视的老大哥。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大学毕业分配进上海电视台时,我的同事有不少都是来自于广播电台,老广播人对工作勤勤恳恳和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令我受益匪浅。作为电视人的我,一直敬佩广播人,如我与上海广播界播音泰斗陈醇老师合作了几十年,因而成了忘年交;还有我最早发现并请当年仍是电台播音员的成笛跨界为我导演的电视片配音;还有当年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搞广播剧的校友许海鸣,也是我一手举荐,才让他碰巧意外转行成为上海电视台二台《女性世界》的编导,之后他也一度蹿红成为名噪一时的电视主持人——蓝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可能是上海电视台导演中与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缘分最深和最广的一位,因为当年我曾与东广共有过四次重要的合作。一,我为东广拍摄了一部宣传片。我与东广的第一次合作是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国际广播大展在香港举行,东广应邀参加,按规定在展会现场必须放映一部宣传片。时间急、任务重,有魄力的陈圣来台长不按套路出牌,他通过宋晓诚、张福荣、王功立直接联系到我,特邀我执导东广宣传片。我不辱使命,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开拓创新,共制作了普通话、粤语、英语三个版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片中小片头贯穿使用的串联手法、收听率图标运用三维动画的表现手法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都是大胆创新的探索,记得旁白解说词是桂兴华老师撰写,陈台长专门为他在虹桥附近的宾馆开房间,让他挑灯夜战,专心创作。陈台长亲自指挥、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与我们一起确定内容,商议版块,修改稿子,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由此,我对陈台长和东广人的魄力和胆识及干劲佩服得五体投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走正常工作流程,那陈台长当年完全可以请东方台台长穆端正或副台长陈梁及上海台台长盛重庆,让电视台领导派经验丰富的纪录片导演来拍摄,但陈台长却破例点将我来导演这么一部至关重要的东广宣传片,我个人认为其理由:一是陈台长认可我的电视导演才华和水平;二是陈台长想创新出彩和追求卓越;三是陈台长大公无私,全心全意地为工作和事业。

这个第三点的大公无私,我是感动至今的。因为陈台长既非我的领导,我俩之间也不是上下级同事关系,我是上海台导演,他是东广台台长,当年广播与电视是完全不搭界的两家单位;陈台长也非我的老相识,我俩更不是亲朋好友关系,因为当年他与我毫无私交,一点也不熟悉,甚至连一杯酒也没有一起喝过,一顿饭也没有一起吃过。为感谢他的知遇之恩,所以,才有了事过25年之后的2022年8月5日,我专门请陈台长及东广人代表喝了一次答谢酒,这也是我与陈台长今生喝的第一顿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人对一个男人的最高评价就是称他为“模子”,陈圣来台长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位“模子”,而且是“顶级模子”,东广正是在陈台长的率领下,在全体东广人的共同努力下,才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中国广播界抒写了一个不可复制的东方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还有句俗话叫:三代不出舅家门,陈圣来台长的杰出还来源于他优秀的家族基因。他舅舅是驰名中外的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作为教育家的杨福家曾任复旦大学校长,还曾担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是出任英国知名院校校长的第一名在籍中国人。杨福家校长和陈圣来台长这对舅舅外甥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都作出了非凡成就,令人敬佩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我为东广拍摄了一部MV《相伴到黎明》。第二次与东广合作是我受当年轰动上海滩的深夜直播谈话节目《相伴到黎明》的触动和影响,我主动创意导演了以《相伴到黎明》为歌名的MV。1992年10月28日,《相伴到黎明》伴随着东方电台的横空出世,应运而生,最初的主持人是梦晓、爱民、小鹰、艾黎,之后有淳子、叶沙等主持人陆续加入。在片中,我设计一个悬念迭起、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为了使故事发生的时间节点真实可信,我又移植嫁接了另一个夜晚谈话节目、《夜鹰热线》,所以才让主持人王玮串联全片。

片尾,我则是让《相伴到黎明》的所有主持人都亮相在上海台的演播大厅,运用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从而营造出虚实相间、真假难辨的梦幻气氛。陈圣来台长审片后,满意的一次通过。我则信心满满地对陈台长说,这部东广MV明晚将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当时作为传媒界领导的陈台长惊讶得毫不相信,他说我是掼浪头、开大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第二天晚上,当东广MV的歌声通过中央电视台的荧屏传遍大江南北时,陈台长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晚来电说:“王国平侬浪头是大的,勿是空心浪头,还有大浪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导演的MV《相伴到黎明》的爆红,也许是电视与广播最早的一次成功合作,这部源自东广金牌节目的同名MV,作为中国第一部纪实类MV在第四届中国MV大赛上成功获奖。只是很可惜,当年的演唱者、上海台小荧星培养的美女歌手蒋剑秋在42岁时因病已英年早逝,真是天妒红颜。我用MV推广的东广名牌栏目《相伴到黎明》,后又不断创新,于2005年首创电视、广播双频直播,梦晓、万峰、晓林、陈帆等主持人加盟电视相伴节目,因而获得更多听众和观众的关注及好评。三十年来,《相伴到黎明》陆续又有主持人加入和离开,叶子、张靖、晓闻、林枫等都曾阶段性主持过该节目,而梦晓则是仍一直坚持至今的节目主播,《相伴到黎明》由此成为中国最早并延续到现在的心理情感类热播网红节目。

前面说到由于我成功地导演并在央视播放了MV《相伴到黎明》,所以,陈台长一直对我佩服有加,当然,其他佩服我的东广人也还有,如已故东广金融台总监张鸣生前多次找我商谈,向我介绍西藏的风土人情和趣闻逸事,他希望他来策划由我担任导演拍一部震撼人心的西藏纪录片;如已故总编室主任金建民曾邀请我为东广音乐频道的编导们做过一次讲座。因为之前,他与我曾经一起参加过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中央台原副台长洪民生主导的“全国电视文艺创新论坛”,他说:“全天近二十几位来自全国各省市电视台的编导们都分别发表了演讲,但他们讲的仅仅都是拍摄经验和工作体会,唯有你王国平一人讲的是电视创新理论,我佩服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我为东广执导过一届《东方风云榜》颁奖晚会。第三次合作是我受邀也担任过一届《东方风云榜》在万体馆举办的颁奖晚会电视总导演,此次活动的负责人是周瑞康和郑丽娟,主持人是林海与蒙溪,联系人是任丹生。我自认为我是上海台切割导播水平最高的导演,东广选择我也是非常正确的,因为之前我在上海艺术节开幕式直播时,曾破例玩过一次即时特技,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因为现场直播运用特技手法,风险很大,需要几个摄像师和转播车上的技术员精准配合,无缝对接,一旦出差错,那将会在全上海观众面前出尽洋相,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孙重亮副台长吓得直冒冷汗,我记得开幕式直播的是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演出的《胡桃夹子》,我艺高胆大,超水平发挥,引得一片喝彩,但领导仍告诫我:“下不为例”。还有一次我曾在上海台大演播厅,在一个下午破例超量切割导播了50个歌舞节目,每个节目均一次性拍摄和切割成功,创造了在最短时间内录像节目最多的电视纪录。我自己根据长期导播经验,总结的切割导播要领和准则就是要“快、准、稳”,在一瞬间,要眼明手快,忙而不乱,指挥若定,稳中求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我最早发现个别东广主持人让她们跨界主持电视节目。第四次与东广合作,是我第一时间发现了东广主持人梦晓的颜值和才华,让她跨界担任了我负责的上海电视台音乐栏目《音像时空》的主持人。至于后来小辰老师邀请梦晓与林栋甫主持《智力大冲浪》,那完全是受了我节目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我也是最早最多启用已故东广著名主持人张培主持电视节目的导演之一,我多次让他与叶惠贤、曹可凡分别搭档主持了许多重大电视晚会,她优雅、知性、大气、海派的主持风格为电视文艺晚会增添了许多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我还将我们音乐栏目最早一手培养的实习编导、才女黄霁输送给了东广音乐频道。还有东广音乐频道老编导任丹生的女儿主动慕名来我负责的音乐栏目实习,我全力支持并悉心指导,后来她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被我正式招进上海电视台工作,这也算是我为东广人做了点不足挂齿、不求回报的一些好事。

归根结底,当年我与东广人的关系,都是非常纯洁、纯朴、纯粹的工作关系,无论是陈台长器重我,还是我力捧梦晓,或是我将东广人女儿招进电视台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我们之间都毫无一点利益输送和任何经济来往,大家都是一切为了工作,一心为了事业,这是很难能可贵的。当年SMG还没成立,电视人与广播人的合作其实还是有难度和壁垒的,上海电视台与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完全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两家单位,但陈圣来台长却大胆打破这种隔阂,这充分体现了陈台长的非凡胆略和包容胸怀及担当精神,因而才成就了我与东广人一段终生难忘的合作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电视的影响力与当年的辉煌已不可同日而语,万众倾听的广播也日渐式微,新媒体、自媒体风起云涌,热火朝天,但我与东广的缘分从未消逝,我与东广人最大的缘分,就是我们都拥有一颗为事业奉献的赤子之心,为创新忘我奋斗的执着精神。为参加今天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东广成立30年的纪念活动,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多次改签机票,终于克服困难、千辛万苦地从国外飞回上海,还在宾馆被隔离了10天,但我无怨无悔,我一直自称是半个东广人,这就是我与东广的不解之缘。在海外我与东广著名主持人、作家淳子多次相聚,共同畅谈东广的峥嵘岁月。淳子特地让我今天转达她对在座各位老同事的问候,她更感恩陈圣来台长对她的培养,她说:“是东广成就了我,让我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无论身在何处,我永远是东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我想说的是,此生我能有机会为东广拍片而倍感荣幸,我用我的电视镜头真实、忠实地记录下来了东广人早年创台和创业的辉煌业绩和非凡足迹。东广人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尽管东广呼号早已不复存在,但东广在中国广播史上开创的东方传奇和许多第一,将永远镌刻在无数听众的心坎上,将永远定格在世界广播的史册上,东广精神不灭,东广精神不朽……(上文是王国平在2022年10月28日东广成立30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文字稿整理时略有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