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植芳先生出过一本自选集,名为《历史的背面》。这个书名实在起得好,看得通透,充满智慧,而且富有自信,非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者,是想不出来的。

历史本来具有立体性,由许多侧面组成。哪个侧面更引人注目,则时有变动,正面与背面,也常会转化。贾先生在本书《代序》中说:“从历史来说,屈原的名气比楚平王大,虽然后者可以贬黜他、流放他,但《楚辞》却千古流芳;汉武帝可以囚禁司马迁,以至割去他的生殖器,但《史记》却是千古绝唱;乾隆皇帝在弄权之余,也算是业余诗人,作品不少,但他的诗作倒不如他大兴文字狱的丰功伟绩在历史上驰名,而他治下的曹雪芹的《红楼梦》却名列世界经典作品之列;鲁迅的名声盖过权倾一时的蒋介石;等等。这就叫做历史无情而又有情。”这是宏观地看历史。单就文学范围而言,其价值认知也是变动不居的。唐代初期,宫廷诗人曾经显赫一时,其代表人物上官仪经常跟着皇帝转,“私宴未尝不预”,但文学史上却没有他们的地位。多年前,有两位年轻人提出“重写文学史”的问题,颇受一些人的非议,其实,由于时代的发展,认识的变化,历史总是不断地重写的,不可能一锤定音。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是说,一切历史都要根据当代人的观点加以重写。所以,贾先生的乐观、自信,并不是阿Q精神,而有着历史依据。

鲁迅总结中国文学史的经验,提出了“帮忙文学”和“帮闲文学”的概念,认为中国文学史上多的是这两种文学,而缺少独立品格的文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可惜未能引起文学界的充分重视。贾植芳先生信奉鲁迅文学思想,宣传鲁迅不遗余力。早在1952年,就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开讲鲁迅研究课程,开创了复旦人鲁迅研究之路。他学习鲁迅,想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人生,如实地描写人生,努力去改造人生。但结果却是到处碰壁,监狱成了他的老娘家。他有一本回忆录,叫作《狱里狱外》,写出了他的人生经历,很值得一看。这不仅是他个人的生活记录,而且包含着许多人生哲理。

去年我收到一箱子《贾植芳全集》,并应邀参加了全集出版纪念会。这套书是他的一些学生为他搜集整理的,有十卷之多。贾先生被剥夺了多年的写作时间,但还写出这许多作品,真是难能可贵。他是以文学为自己的生命,所以复出之后,虽已年老体衰,但仍是写作不止。笔下流出的都是他的人生体验,值得我们细细阅读,慢慢体会。(吴中杰